天和十七年。
任谁都不相信过去短短的两年间,大历的文坛受到了白话文的严重冲击。
各界学子分成三派,支持文言文的,以老学究和年轻学子居多,认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改变是失了体统。
支持白话文的,以开放文人为主,认为白话文的出现便利了整个大历,有多少底层民众没钱读书,只认得几个字的,白话文没那些之乎者也,更方便理解使用。
还有一派是中立的,多是有点钱又读过书,但又不以读书为主业的人,例如一些叫得上名号的商人。
现在,京城的各大酒楼书社都常能听到关于两种文体的辩论声。而白话文的代表作,就是青语先生的《大将军传》。
两年间,《大将军传》几乎所有读书人都读过,没办法,不读过没法旁听或参与辩论。
因《大将军传》又出了文言和白话两版,所有人都不能说青语先生没文化,只会那些通俗低下的东西,使想要以文体攻击青语先生的人禁了声,反而是白话学派高度赞扬青语先生既通俗又高雅,能兼顾各阶层人民,君不见茶肆饭庄说书人说的都是白话本,几曾见他们对着堂下听众掉书袋子,言之乎者也呢?
就在两派辩论越演越烈时,《大将军传》已速迅传遍大江南北,底层民众才不理什么文言白话,他们听到看到的更多是说书人说大将军,戏班子演大将军的故事。百姓的注意力都在故事上而不在文体上,在沈二的刻意引导下,不少百姓“不自觉”地由大将军的故事联想起几年前的沈将军,以北地民众为甚,引起底层人民对皇权的暗暗不满。
在《大将军传》的影响下,市面也有越来越多的白话文面世……
连余鱼也想不到,她的《大将军传》会有引起这样的效果……
这两年间,她搜刮自己幼时看过的戏曲听过的故事,又乘胜追击,写了不少才子佳人的白话话本,什么《梁祝》、《女驸马》、《追鱼》、《天仙配》、《红梅记》、《紫钗记》等等都被她改头换面投向市场,不过换了个恶俗的笔名,叫“小甜甜”。
记得沈清舟听到这个笔名时,还忍俊不禁地对着她笑了笑,余鱼见清舟美人妙目含情,掩袖轻笑又忍不住缠闹了他好一阵,威逼利诱下让沈清舟说出了她就是他的小甜甜之类的话,让余鱼同学又Yin虫上脑,把她家清舟同学拉上床小甜甜去了(此处继续省略一万字)……
这两年间,少了杂事的干扰,沈大才子在家安心做起了余鱼的秘书兼顾问。余鱼繁体字认不全,写的字常常缺胳膊少腿的,沈清舟在她身后帮她润色语句,转简为繁,抄正了再去付印。让余鱼常常感叹:果然,成功人士背后(虽然她和成功搭不上边),都有一位超超超级贤内助啊……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能维持多久,天和十八年春,北戎军再次大举来犯,冬天过后北方水草不丰,北戎以游牧为主,集结军队抢劫来了。大历朝廷兵荒马乱,自沈楼失踪后朝廷已派不出如此有战斗力、有领导力、有凝聚力的良将了,只得一边再提赋税各地征兵,让北境顶住再顶住,另一边去信北戎皇室,约谈议和。
这时,全国人民不约而同都想起了沈将军来,又想起了《大将军传》里穆将军的下场,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传出,几年前沈将军与沈少将军失踪,是朝廷与北戎人勾结,要围剿诛杀沈家军……一石激起千层浪,上至忠心爱国的皇宫大臣,下至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大历上下一片哗然。
正在这时,北境传来了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沈将军回来了,趁北戎大部分兵力围困攻打大历边城时,沈将军带着沈家军在北戎军后方截粮草,劫军营。北戎军队以为势在必得时,被沈楼在后方捅了一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可是军队的重中之重,少了粮草供给,没多久,北戎军队便仓促回守,此时在后方打完游击的沈楼已一早押着抢来的粮草军备走人了。
消息传来,全国赞颂声一片,都觉得只有沈将军才有能力有胆色深入敌后,劫杀凶猛的北戎军后方,此举既解了边城之危,又重创了北戎军振了我方军威,正是一举两得的好计策。
说书先生与时俱进,几乎马上说起了沈将军大败北戎的战况来,有说沈将军几年前被围,身受重伤,被救后养了好一阵子的伤,见朝廷有难,不顾身上伤患马上披挂出击。有说沈少将军被北戎军射杀,沈家大儿沈清舟已被净身,沈将军后继无人,杀子之仇不共戴天,一定要找北戎报仇雪恨云云。各种版本引起各类猜想,但唯一一致的是,沈将军忠君爱国,为国为民,于危难之际拯救万民于水火,绝非贪图富贵,与敌寇勾结之辈。
这边厢沈楼却没有回边城,只是派人递了封折子给边城守将,请他代为上表皇帝,一说自己并无勾结敌军,实是当时身受重伤,被救后在一小地方休养中,请求朝廷彻查当年被冤枉之事,还沈家满门及他沈楼一个清白;二说自己身体状况不宜再担任镇远大将军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