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雁竹走近一看,只见他扒开的树叶下赫然长着一簇香菇,足有五六朵。
崔二哥献宝似的嘿嘿一笑,“厉害吧,去年特意藏起来的,除了我没人知道这块菌窝。”
当菌类植物开始腐败的时候,将之砸碎掩埋,明年就会在同一个地方长出更多的蘑菇,这是他们这种经常往山上跑的人才知道的诀窍。
“你看那里,”崔二哥指了指几百米外,“汤盅就在那底下。”
昨天傍晚崔父与崔二哥上山,为防有人挖山货的时候轻易翻到,特意往上走,在半山腰挖了个坑埋汤盅。
经过一夜暴雨的冲刷,上层的泥土被雨水带走了一部分,但由于陶器与泥土的颜色相近,所以如果不是仔细看的话,根本发现不了。
崔雁竹用手扒拉了一下,看到它们的状态都还不错,就先挖出了三五个,其他的用树叶盖起来,等日后关大婶问起再说。
山上的菌种丰富,崔雁竹找到了鸡油菌,青头菌,还有造型奇特如刷子把的珊瑚菌,放在一起颜色绮丽,倒真像是能让人躺板板的有毒菌类。
只是这些都是炒熟后能够食用的,且味道鲜美非常。
像是没在书本上学过的菌菇,她一概不摘,山中物产丰富,过了一会背篓中就装了大半。
下过雨后的山路不好走,二人的鞋上糊了厚厚一层湿黏的泥,走下坡路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打滑,只能扶着路边的树一步一步向下挪。
路中碰上了几个同样上山采菌子的村民,其中正有关叔的弟弟,上山检查陷阱的猎户关茂实。
“关二叔,我们正要去你家呢,”崔二哥揽上关茂实的肩膀,“还真是巧了。”
半个时辰后,崔雁竹他们到了关家。
“哎哟我的天,真是大大的好运气!”
关大婶听到崔雁竹说这样的容器还有至少几十个,乐得合不拢嘴,“好孩子,你当时说的就是这个?”
“半月前我说要婶子等几天,是因为在后山捡到了两个小汤盅,想是咱们这以往有个窑厂,残品没法处理,索性都埋了起来,叫我给捡了个漏。”
崔雁竹有意引导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前人之功,自己只是幸运而已。
“大体是埋在哪个方位,我现在立刻上山一趟,”关叔忙拣了两个鸡蛋放在崔雁竹手里,“好孩子,我们正发愁呢,这趟真是多亏了你。”
崔雁竹不动声色地将鸡蛋推了回去,“我知道关叔关婶自小疼爱我,视我如亲生侄女,只是你们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当初为了给我治病,爹娘日日操劳,做女儿的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关大婶心软,听了她这话,拍着胸脯保证道:“婶子知道,自然不会白拿你们的,以后日日给你们送一份瓦罐汤过去。”
关叔的小摊由一个锅和三层大蒸笼组成,蒸笼里面用碗装两块兔肉和几种配菜,一份卖三文钱,但是最近试卖了一次,生意不太好。
这兔肉还不是崔母给的兔子生的,毕竟那些才刚刚二十来天,而是专门买的几只兔子,行人对这类汤品有些兴趣,可是当他们看到碗底只有零星几块兔肉,总觉得不值,即使关叔极力推销,他们仍旧不愿意买来尝尝。
崔雁竹找到的这种汤盅,肚身较大,而瓶口较窄,如此从瓶口看去,若是有肉块在上,便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底下还有肉。
“我明白关婶现在的难处,也不劳烦您和关叔每日额外多做汤了,先给您二十五个瓦罐,不收银子,至于其他的,我有个法子您不妨听一听,万一事成,对你我两家都好。”
*
三日后,这天又是赶集日,关氏瓦罐汤如火如荼的开了起来。
关叔人嗓门大,又面善热情,每次有人路过,都会往他的摊位上瞅一眼。
崔雁竹特意和他说过,在最醒目的地方摆一两份瓦罐,即使没人买也没有关系,这就是摆出来给人看的,等到有人想要买汤,从蒸笼里面直接拿热的就行。
“崔三妹,咱这真的能行吗?”关叔有些不确定地看了站在旁边打下手的崔雁竹一眼,语气中满是不自信。
崔雁竹拿着把蒲扇遮着头顶的日光,已经有感兴趣的路人走过来了,她转了转手腕给关叔扇风,“能行,您尽管试试。”
果不其然,路人走过时一低头就能看到瓦罐里漂浮的两块肉,有些嘴馋道:“这瓦罐汤什么价?”
关叔笑眯眯回:“三文一份,鲜到掉眉毛,保准您尝了以后啊,还要再来一碗!”
城镇上的普通肉汤都是四文,这儿一问竟只收三文钱,路人顿时觉得很划算,当即从钱袋中取了银子。
关氏瓦罐汤总算开张大吉了。
等到关叔将汤倒到碗中,再放上一个汤勺,路人虽心里有些犯嘀咕,心说原来肉这么少,但还是看在价钱和里面多种多样配菜的份上没有说什么。
关叔炖汤的手艺一流,肉质软烂,一嘬就能把骨头完整地脱下来,汤汁鲜美厚润,加入玉米段,入口咸香,咬开即爆出鲜甜的玉米汁,还额外放了几条红薯粉。
一份汤下肚,食客的馋虫都被勾了起来,舔舔嘴唇,看着瓦罐的方向,想再吃一碗。
“您这是……想带走吗?”崔雁竹时刻观察着这边的方向,看到食客的反应后立马问道。
“这要如何带走?”食客一愣,向来都是在摊位上吃完再回家的,也有大酒楼提供外送服务,怎么这小摊看着平平无奇,也能做到吗?
“是这样,您可以提着这个瓦罐走,”崔雁竹说着,给瓦罐上套上提前编织好的麻绳,这样就可以提着走,防止烫到买家,“先压四文在这儿,等到吃完以后随时拿回来,铜板也会还给您。”
食客拿起一个瓦罐,看着确实挺方便的。
见他有些意动,崔雁竹适时补上一句:“如果您想将它留用,也可以不用还了,这四文只当是这个瓦罐的价钱。”
寻常瓦罐都要五文以上,这里倒是卖得便宜,还随时能退回,倒是不错,于是食客很爽快地给了七个铜板。
关叔把其中四个放到崔雁竹的手中,竖起大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