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二婚嫁给白月光 莫拂衣

第65章 校园if线 “江承哥哥。”……

小说:

二婚嫁给白月光

作者:

莫拂衣

分类:

古典言情

2001年10月13日。

周六,天朗气清。

因为父母一起去临市参加一位领导孩子的婚礼,大清早,苏宜宁便被两人送到了未央公馆的爷爷奶奶家。

午后,她吃过饭写了会儿作业,不知怎的趴在餐桌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之中,听到了屋门被推动传来的声响。她在那响声里皱了一下眉,又听一道干净礼貌的男孩声音在唤:“董奶奶?”

瞌睡被打扰,将脸颊从肘弯抬起来,苏宜宁迷瞪地看了过去。

几米开外站着一个男孩。

他人和声音一样干净,高高的正在抽条的身形,穿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裤子。许是因为手里抱着的泡沫箱,白衬衫的袖子被他卷到了手肘下方,露出两条瘦瘦的手臂,左手手腕上,戴了一块黑色皮质表带、圆形银色表盘的手表。

看着他怔愣了几秒,苏宜宁迟疑着发问:“你是谁呀?”

“江承来啦。”

没等男孩答话,楼梯上响起了她奶奶的声音。

董其芬拿着一条薄毯下来,见她已经醒了便将薄毯挂到一旁餐椅靠背上。她伸手,一边接过江承手中抱着的泡沫箱,一边嗔怪着问:“是你妈妈又从哪儿得了好东西吧。说过多少次啦,什么好吃的都自己留着,她就是不听。”

“是一个叔叔从江市带过来的螃蟹,我妈说咱们A市少见,让我给您送过来一箱。”

手上一空的同时,江承将目光收回,笑了笑。

“你们俩是不是没见过?”

抱着泡沫箱往厨房走,董其芬看了眼刚醒来仍有些迷瞪的孙女,朝江承介绍,“这是宜宁。小时候在她外公外婆家住的时间多一些,在这边时间少,你可能没碰到过。和你一样,师大附小念书呢。”

话落,又朝苏宜宁道:“这是和奶奶一个医院的你杜阿姨家的孩子,好像比你大半岁,你可以叫哥哥。”

“哦。”

人已经从餐椅上下来,闻言,苏宜宁探头朝奶奶另一边看过去,“江承哥哥。”

“……你好。”

少年的耳根悄然红了红,只匆匆又看她一眼,便朝董其芬道,“董奶奶……”

“不急不急。”

知道他是要走,董其芬连忙说,“正好我这也有昨天别人送过来的两箱石榴,你带几个回去。”

“不用了。”

“这孩子。”

董其芬剜了他一眼,将手里泡沫箱放在厨房地面上

,扯过墙壁上挂着的一个帆布袋,不由分说地装了六个大石榴,起身递给他。

江承只能伸手接过,“谢谢奶奶。”

“很甜的呢。”

见他似有些不好意思,苏宜宁站在一边说。

江承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被董其芬送着往门口走。

苏宜宁也想跟上去,但才走到客厅,便被董其芬盯了一眼,“你这才睡起来,别跟着,小心迎风。”

爷爷奶奶总有许多讲究,抬眸望了眼落地窗外明晃晃的太阳,苏宜宁无奈止步。

她目送两人出去。

拎着石榴一路往出走,江承没回头,只在步入玄关时,余光往室内扫了最后一眼。

视线里是站在茶几边的女孩清瘦的身影,白色刺绣棉布长裙精致的裙摆打在小腿上。

-

送了江承出门又折返回家,董其芬到餐厅,发现苏宜宁在厨房里将泡沫箱盖子拆开,抱着裙子蹲在地上,歪头打量那些螃蟹。

A市地处内陆,海鲜水产的确稀缺,见她神色好奇,董其芬便笑笑说:“想吃的话等会儿奶奶蒸几个。”

“好呀。”

应着她的话,苏宜宁抬头,抱着膝盖蹙眉思忖了几秒,突然说:“奶奶,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

“谁,江承呀。”

董其芬笑了笑,“不是说了吗,他和你一样在附小念书呢,平时也住学校附近,碰到过不稀奇。”

是吗?

抬手托着下巴,苏宜宁想了想,没想出个所以然。

-

周六这一晚,她在未央公馆度过。

翌日下午,孟雅兰过来接她。

师大附小和附中初中部步行距离不过十多分钟,孟雅兰在初中部教书,苏广平和两个朋友在外面办了画室,他们一家三口,平时便住在附中跟前的教职工家属院里。

苏广平没过来,孟雅兰领了苏宜宁坐公交回去。

出了老宅,母女俩一起往社区门口走的途中,苏宜宁突然嗅到一股馥郁花香,她脚步慢下来,循着味道往旁侧走了几步,透过敞开了一扇的镂花铁门,看到一株栽种在院子里的桂花树。

夕阳越过屋檐,斜斜打在桂花树上,也往树旁一老一少两道身影上投落一片金色的光。踮着脚探头仔细看了几眼,发现应该没认错,苏宜宁试探地唤了声:“江承哥哥。”

拿着长嘴浇水壶的少年转身,和她对视两秒,朝旁边江老爷子解释:“

是董奶奶的孙女。

董其芬的孙女,江老爷子自然是知道的。但因为苏广平婚后不住在未央公馆,苏宜宁和她母亲孟雅兰,江老爷子都不算熟识。看见孟雅兰后,免不了客套寒暄了几句,又听她说自己过来接苏宜宁回学校那边,老爷子便看了时间,问自个儿孙子要不和孟阿姨一起过去。

父母都在医院里加班,这一晚,江承本是要住未央公馆,明早直接去往学校的。

但爷爷这样问,他也没反驳,将浇花壶搁下后,进屋拿了书包出来。

自家女儿平时是挺文静的性子,难得主动喊人,孟雅兰还以为两人挺熟悉,但一路走出社区上了公交,她察觉自己想错了。这俩孩子,凑一起就是两个锯了嘴的葫芦。身为家长,她只能试图活跃气氛,笑了笑问江承在几班,后者答在三班。

她想了想又说:“那和我们宁宁的班级距离好像有点远,她在九班。

江承“嗯了声,“不在一层楼上。

不过才十一岁的少年,身高眼看着要窜上一米六五,比她家女儿高了足有一个头,穿着简单的衬衫长裤,顶一张俊秀出挑的脸,纵然有些寡言少语,看着也是招人喜欢的。

孟雅兰不做声地将人打量了几秒,又温声问:“国庆前刚进行了单元测验吧,考怎么样呀。

江承一手拉着公交车的吊环,侧眸看她一眼说还好,数学和英语100,语文99。

这哪算还好,纵然在师大附小,这成绩也是每个班上数一数二的,孟雅兰惊讶之余又笑起来,夸他性格独立学习让人省心,成绩又这么好,三科比苏宜宁多了十二分。

闻言,江承眼皮稍微下压,轻轻掠过她另一侧,默了两秒接话:“我们老师说三科都在95以上,就算挺好了。

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很快,公交车到了师大附小站。

江静深和杜若为了让江承上学方便,婚后也在附小附近买了房子,但并不在他们附中的职工家属院。孟雅兰管孩子是大包大揽的作风,问过江承小区地址,便说将他送去门口,奈何江承说不用,他平时一个人上下学已经习惯了。

在他的再三坚持下,孟雅兰只好同意他自己回去,但到底不放心,和他互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让他到家了打电话报个平安。

三个人分开,目送他背着书包走远,苏宜宁收回视线。

她对这个白净高瘦的哥

哥很有好感,但他一张脸看上去实在冷淡,话也很少的样子。她本来也不是活泼外放的性格,看见他没什么表情的脸,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要是夏思雨在就好了。

遗憾地想了想,苏宜宁背着书包,同孟雅兰一起往家里走。临到家属院门口,胃里的馋虫又被路边卖的炸鸡柳勾了出来,她欲言又止地看向孟雅兰,杏眼里闪着期待:“妈妈。”

孟雅兰念叨了两句路边摊少吃,但到底给她买了一份。

母女俩到家,孟雅兰去主卧换衣服。苏宜宁将吃到一半的炸鸡柳放在桌上,心里还记着要打电话的事,掏出记作业本问孟雅兰:“妈妈,我现在给江承哥哥打电话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