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商战 >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第73章 举荐人才

小说:

崇祯重振大明

作者:

凤凰北斗

分类:

都市商战

《崇祯重振大明》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被袁可立的话触动,朱由检知道自己必须下决断了。连袁可立这样的中立派大臣,入朝第一件事都是弹劾魏忠贤。自己继续留着魏忠贤,还有什么正面作用呢?

唯一让他有些放不下的,就是二百万两陵工的捐纳,魏忠贤还没有完成。

本来他还打算让魏忠贤捞点银子再处置,现在看来是留不下了。

捐纳公士的银子能收多少就收多少,收不够就抄阉党的家!

抄家这种事情,朱由检是不怎么愿意的。

一是因为抄家这种行为太过激烈,容易引起大臣抵触。

二是因为抄家时财物容易被隐瞒,能抄到十分之一就算不错,除了现银之外还要想法变现。

所以朱由检更倾向于让阉党和他们的支持者用钱粮捐纳公士,自己掌握名单后,慢慢搜刮他们。

如今阉党的崩盘速度太快,朱由检也只能杀鸡取卵、挑几个人抄家了——

二百万两陵工的费用,一定要让他们凑齐!

做出这个决定,朱由检向袁可立道:

“袁卿不必多言,朕心里已经有决断。”

“今日只商量兵部事务,其它想说的话,留在明日朝会上再说!”

又让袁可立坐下,不用继续站着。

袁可立谢恩坐下,对当今皇帝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很有主见。

随后听皇帝提到林丹汗封贡之事,想到这件事的经过,袁可立对皇帝的这种印象更深了:

『除了林丹汗被封顺礼王的诏书外,其它封爵诏书都是陛下私自发放的,可以看做中旨。只是后来经过廷议,朝廷承认了而已。』

『陛下虽然年幼,却是很有主见。也不是那么在乎约定俗成的规矩,他想做的是太祖、成祖那样大权独揽的皇帝。』

想到皇帝私下册封顺天贵族,还有对朝会制度、廷推制度、廷议制度、官员加衔等方面的改动,袁可立知道这位皇帝并不怎么在意文官约定俗成的规矩。

之所以没有闹出中旨之类的事端,是因为这位陛下明面上还比较尊重规矩,被阉党驯服的大臣也没有胆子反抗。

如果是正直敢言的大臣在朝,皇帝的这些改动是绝不会轻易通过的。那些人不可能随随便便答应、不会按皇帝的规矩行事。

袁可立自己就曾是那样的人,知道他们的想法。

他觉得如果自己再年轻几岁,一定会和皇帝好好说道说道。

但是现在风烛残年,能做点事就不错了,还是不要随便插手其它事情了。

作为文官抗中旨的代表,袁可立年轻的时候,敢于顶着万历皇帝的中旨诛杀阉宦。但是在天启年间的时候,他就能够在阉党当政的局面下仍旧继续当官。若非魏忠贤做得实在太过,让他无法忍受,说不定他现在还在朝堂上呢!

如今,新皇帝的做法虽然和他的理念有些不合,却没有闹出中旨那样的事情。袁可立不愿在这件事上纠缠,破坏他和皇帝之间的关系。

封贡这件事情早已定下,袁可立的看法和孔贞运差不多,觉得这些类似土司的爵位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每年花点钱而已。

让他在意的是,这些草原部落,能不能抵挡后金。

“孙承宗大学士在辽东督师的时候,就认为草原诸部不可用,只会索要市赏。”

“王象乾当时是蓟辽总督,只知道一味讨赏安抚那些部落,也因此被孙督师提议,废除总督职务。”

“陛下想让草原部落抵挡后金、让王象乾整修长城,臣以为作用不大,难以达到预期。”

向皇帝说着这些事情,袁可立将孙承宗、王象乾等人的恩怨,解释得一清二楚。认为王象乾只知道一味讨赏,靠他是没法抵御后金的。

朱由检只是听朝臣说王象乾在草原诸部威望素著,此时才明白威望是怎么来的。

不过他本来也没指望王象乾这个老臣能够打仗,真正被他寄予厚望的,是他任命的武提督满桂。

如今满桂早已到任,并且在整顿长城防务,王象乾到了之后,只需要安抚草原部落,把他们转化为顺天贵族即可。

所以朱由检道:

“草原部落不堪用,朕早已经知道。”

“但是如今大明和后金相争,大明不用他们,后金就会使用。”

“只要这些草原部落不为后金所用,就是大明的胜利。”

说着,朱由检命人将自己绘制的一幅地图挂起来,指着大明、草原、后金的形势道:

“塞外到辽东这一带草原辽阔,总是要有人占据的。”

“与其让投靠后金的人占据,还不如让林丹汗占据。”

“到时候后金想绕过山海关从草原破关,就先需要攻打他们。”

“无论他们能抵挡多久,都能为我们预警、同时争取时间。”

向袁可立阐述自己的战略,朱由检对草原部落的期望,便是不让后金轻易从草原通过,争取锁住后金。

至于抵挡后金的进攻,朱由检从不抱以希望,他给草原部落的命令,也是尽力抵抗之后就能撤走,朝廷会弥补他们损失。

这种做法,朱由检称之为“动态防御”,目的是用一个个草原部落的阻击,削弱后金兵锋。等后金攻到长城前面时,就是强弩之末了。

而且后金如果想进攻长城,还需要留下兵力守卫后路,免得草原上的部落袭扰,断了他们后勤。

划出几条后金可能通过的路线,又划分出林丹汗等人的领地,朱由检打算用他们做屏障,减轻大明的军事压力。

但是长城防御也不能少,必须整修隘口,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袁可立听着皇帝的规划,觉得这位皇帝确实很有主见。他或许对边疆的具体事务不太清楚,但是在战略上,却是非常清晰——

以每年几万两赏银、几十万贸易配额,换取林丹汗牵制后金,确实是桩好买卖。

“那在辽东那边,陛下是打算固定防御吗?”

认可了皇帝对草原部落的使用,袁可立又询问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

“花费那么多钱粮建好的城池,总不能轻易丢了。”

“在山海关前多几条防线,也有利于保障京城安全。”

“就是不知道辽东不再新建城池堡垒后,钱粮花费能不能减少一点?”

“每年给他们那么多银子,却总还说缺饷。”

每年消耗五六百万两银子,打造出的兵马还只能守城、根本不能外出作战,朱由检根本不知道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是辽东防线实在重要,他早就命人查账了。

就怕那些人不敢出去杀鞑子,却敢在窝里横,像刘诏那样领兵直驱京城。

朱由检手中没有一支可靠兵马,也没有可靠的大臣,此时根本不敢查账,不知道如何改变辽东的局面。

袁可立对此无话可说,他在地方担任过巡抚,又在京城担任过侍郎,知道朝廷拨款都是虚数,出京能有八成就算不错,到最后可能只有十之二三落在前线士兵手里。

这些积累的弊政,不方便在皇帝面前说出来,袁可立只能向皇帝举荐道:

“前任南京户部尚书毕自严,曾在臣之前担任这个职务。”

“因为魏忠贤要卖南太仆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