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抱着颤抖的滕荇,一步步回到了清风居。
面对众人的视线,李意清忽然不知道该怎么叙述。
元辞章将路上已经睡着的滕荇放在躺椅上,主动将李意清揽到身后,简练地将日方乡发生的事情概述。
茴香和毓心闻言,久久不能言语。
江舒窈掩面痛哭出声。
她的哭声吵醒了一旁的滕荇,滕荇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回来,情绪比在日方乡稳定不少。
听到哭声的来源,滕荇看到了哭泣的江舒窈。
“娘亲,你为什么把我关在家里啊?为什么自己去河边?”
江舒窈连连摇头。
“你是不想要我和弟弟了吗?”
滕荇的问话很直白,天真而残忍。
江舒窈跪倒在地,口中喊着“不是”,然后挪动自己的身子,一点点靠近滕荇。
“对不起荇儿,是娘亲不好,娘亲根本不舍得你们。”
滕荇靠在江舒窈的怀中,闻言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好,娘亲,以后不要走那么快了,我都、我都追上你。”
她小声的嘟囔着。
江舒窈的泪水沾湿了滕荇的衣裳。
她第三次靠近江边,却不敢真的一走了之,谁知道阴差阳错,会酿成这样的后果。
一旁的李意清、元辞章、毓心和洛石都从母女两人的对话中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纷纷有些沉默。
昨夜的事情元辞章不知道,李意清紧紧牵着元辞章的手,对江舒窈道:“昨夜江淇浑身湿透,高烧不止,今天日方乡中,滕荇满身尘土。”
江舒窈:“我错了……”
“不,我不需要你的道歉,”李意清摇了摇头,“我只是觉得,你应该知道这些。你的选择我无法判断对错,所以我能做的,只是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元辞章感受到李意清的颤抖,更用力地握紧她的手。
江舒窈颤抖不已。
李意清说完,转头不再看她。
劝过不止一次,宽慰不止一次,而一次又一次换来的结果,此刻显得有些可笑。
明明先承诺会好起来的是她,又放弃的也是她。
江舒窈看着李意清的眉眼,轻声道:“我知道你此刻不想与我说话,可是我还是要向你道谢——幸亏你救了江淇和荇儿。”
她朝李意清俯身,抱着江淇,牵着滕荇,离开了院子。
等她的身影彻底消失,李意清才泻力一般靠在元辞章的怀中。
“那句话是不是有些残忍?”
元辞章:“没有。”
一旁的洛石道:“殿下,你真是好脾气,我刚刚差点忍不住指着她骂。”
毓心也点了点头。
只有茴香还没有反应过来刚刚发生了什么,毓心和洛石心底正窝着火,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清楚。
江舒窈一边安慰他们说自己越来越好,一边试图坠江。她将滕荇锁在家中,独自去了江边,滕荇撞开门锁后,追了上去,却丢失了方向,被紧随其后的刘阿婆找到。
刘阿婆和滕荇被大雨阻拦,就近在日方乡农户屋檐下避雨,刚好遇到了歹人行凶,刘阿婆死在了雨夜。
茴香闻言,用力地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毓心看茴香一副脸被憋红的模样,没有再多解释。
有一些情感,不是光靠嘴就能说出来的。
每个人心底都堵着一块石头,一边为刘阿婆的死感到惋惜,一边又为那个孩子的新生感到庆幸。
元辞章感受到肩膀上传来的湿意,伸手将李意清抱得更紧了一些。
像是想要将她融入骨血。
“婆婆并未因自己的死亡遗憾,那个孩子会活得很好,”元辞章的唇靠近李意清的耳边,“意清,我向你保证,那些匪徒,我一定全部绳之以法。”
李意清轻轻地“嗯”了一声。
逝去者在过去迎来新生,而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走下去。
*
刘阿婆的丧事操办得很风光,百姓对人贩子有多深恶痛绝,对刘阿婆倾注的夸赞就有多浓烈。
祠堂修了一个多月,每日香火缭绕,数林兰嫂子跑的最勤快。
李意清也去上了香,祠堂中,元辞章请来的画师花的婆婆面容慈祥,神情悲悯,像是话本中庇佑孩子成长的神祇。
这一个月内,剩下的二十三个人贩子全部被抓住。其中就有拐卖了刘虎子的那个。
刘虎子被卖给宣州一个大户当帮工,后来被赶了出去,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是生是死,尚不可知。
李意清看着画像,最后遥遥一拜,搭上元辞章递过来的手,转身往外走。
走到门口,一个模样清峻的青年和尚,正温和地抬眸,看着小小的祠堂。
他朝着祠堂微微拂身,袈裟顺着他的身子下垂,露出袈裟里面的内衫。
内衫上绣着一排萝卜纹路,这样本庄重的衣裳,硬生生显露几分童趣。
李意清听到和尚诵着经文,然后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神情庄重而圣洁。
和他擦肩而过时,李意清闻到了一阵极其浅淡的檀香。
坐回马车,她才后知后觉地想要再看一眼那位和尚的面容。
掀开纱帘,只能看见和尚的背影越走越远,像是偶然听说此事的苦行僧人,随手为老婆婆诵经祈福。
元辞章:“怎么了?”
李意清摇了摇头,轻轻靠在他的肩头。
“没什么。”
*
八月初,赴往府城赶考的书生越来越多。
元辞章身为舒州知州,和同知、通判共为出卷人,因刘同知有二子也在今年应试,主动避嫌,因此主考官为元辞章,通判杨念协理。
就在满城一派紧张考学的气氛之中,一本蒙童册悄无声息地流传进了舒州府。
原先书生对这样给稚子启蒙的书册,他们这些寒窗数十年的书生并不是很瞧得上,可随着聊到册子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都忍不住也好奇起来。
什么启蒙册,当真有这么神奇?
外头书生正在为启蒙册一册难求而焦头烂额的时候,一纸书信悄然传进了清风居。
准确来说,并不是传到了清风居,而是传到了府衙。
小厮将信呈给元辞章的时候,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大人,这封信来自京城,也没官戳,就写着一个‘周’字,不知道是什么来历。”
元辞章伸手接过,看清上面的字迹后,微微颔首,“你去忙吧,这封信我知道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