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南洋的华校底子太薄,这是客观事实,实话实说,这年头祖国那边的情况也并不会比南洋强到哪去。
对比西方,几百年的积贫积弱是全方面的,弯道超车总不可能没点代价。
而南洋大学作为华校,最大的尴尬就在于,在这个大家都烂的时代去搞所谓的精英教育没啥意义,因为精英自然会去英校。
这就逼得南洋大学是搞不了那种掐尖,只专注培养天才的邪路的,必须也只能打基础。
“理科的基础啊……这是天底下,最无法讨巧的事啊。”
陈述也是无奈,随手拿起了一本西方物理基础翻看了起来,随即便又不禁陷入沉思。
‘这是目前南洋的中学物理书么?这……好像确实是有点晦涩啊。’
华校所用的理学教材和英校用的是一样的,也就是纯西方教材,拿过来是直译的。
翻译过的东西,肯定是不如直接看英文原版好懂的,而且客观来说这些教材翻译的水平其实很一般,大量的生搬硬套。
再者西方教育乃是纯粹的精英教育和掐尖教育,相比于苏式教育体系,教科书上的内容其实是更少的,也更注重探索。
换言之就是西式教育其实很吃老师和天才,除非是天才,普通人很难捧着教科书靠自学学成,这一点和苏式教育的区别很大。
苏式教育在基础阶段相对匠气更重一些,或许教出来的孩子真的会一板一眼,缺少探索精神,质疑精神,甚至可能是创新精神,颇有些培养工人的感觉。
但不得不说这种教育模式至少目前来说,远比西方教育要更加适合南洋地区的华中教育。
一个成年人只要努力钻研,即使真的毫无物理学基础,你给他一本苏式的初中物理让他钻研一下,他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弄懂其中的知识点,然后再转教给学生。
边学边讲,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在苏式教育中完全是可能的。
这种教学方法肯定教不出什么大才,但至少比不教强吧,
真要有天赋异禀的孩子,也能给人家一个接触理科学习的机会,是金子的话还是能发光的。
‘如果我手里能有一本苏氏教科书就好了。’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东西就算搞得到,他也不敢拿出来。
‘上辈子我受的倒也是苏式教育,而且还是不断升级之后,更符合中国人的苏式教育,没有合适的教科书,我写一本不就得了?’
‘不!作为启蒙来说,完全还可以做得更好!’
陈述却是想起了,上辈子他穿越之前,看过的一本叫混知的科普类漫画,其中就有许多特别有趣味的科普。
他还给他儿子买过《十万个为什么》,《这就是物理(化学)》等,少儿科普类的图书。
这种书虽然不可能代替得了真正的教科书,但至少在启蒙阶段,却能极大的减少理学的枯燥,使学生对理学快速产生兴趣,从而上手。
如果将苏式的理科教科书,和这种启蒙式的图书相结合,共同出版呢?
南洋学生的基础差在于师资力量不够,那我直接把教科书给出到足以让人自学成才的份上不就行了?
即使是后续进阶,其实也可以通过大量的刷题来进行学习。
根据陈述的经验,至少物理、化学、生物这三科的中学部分,对于聪明一些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刷题来进行学习的,只是效率不如有名师指导来得高而已。
想到就做,陈述立刻让李怡秋给他拿来了大量的纸,一边写物理学的基础教材,一边开始像混知一样的画了起来。
他穿越之后记忆力和智商都大幅度的提高了。
上辈子看过的东西只要认真去想,大致都能回忆出七七八八,很快,一张物理学基本概念的黑白漫画就画好了。
‘能行!我能画!’
很快,陈述便陷入到了一种玄之又玄的状态之中,手中铅笔飞快的画着,就跟机器似的,几乎是一两分钟就能画好一副科普漫画。
写公式和例题的时候也是下笔如有神,仿佛根本不需要过脑子一般,一分钟就能写出来几百字,而且工整严谨,一个错别字都没有。
几乎是三分钟就是一页,写和画的速度与一般阅读速度慢的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