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着实好手艺!”
“欸?只是不知,这馒头滋味怎让人莫名觉得有些熟悉?”
汴京城兴国寺桥头,靛蓝布棚下,一处馒头摊车周遭蒸汽缭绕。
那食客双手捧着香油浸透了的羊肉馒头,一边好奇打听,一边忍不住椒香与葱香的诱惑,低首又咬下一口羊肉馅,美得直眯眼咂舌,回味无穷。
“我尝着......这滋味倒与前些时日大相国寺旁那家紫英卷摊上的颇为相似!”
“天下美味皆有相似之处。我家小摊才刚开张没几日,郎君怕不是嘴中吃着我家馒头,肚中却惦记起旁的美食来了?”
清透的女声自摊车上的水笼笼的蒸汽后透来。
那食客忙抬袖抹了把嘴,咽下口中肉糜,急急道:“小娘子哪里的话,今日吃罢你家的馒头,只怕日后其他馒头都入不了我眼了。”
“不过......小娘子为何要以面纱示人?”食客挥挥手,赶去缭绕的白雾水汽,欲瞧一眼这声音年轻、却可将寻常馒头做得喷香如此的女子到底是何天菩萨模样。却不料,濛濛水雾散去,居然还有一层月白面纱作遮挡?
难道当真是天菩萨?!
食客愕然,愣楞的,却仍不忘抬手往嘴中塞一口滋味甚鲜的羊肉馒头。
薛荔可不知摊前这位客官心中的离奇所想,此刻正低垂着头,卷罢窄袖,手握擀面杖,一遍遍地给刷好了猪油酥的面团擀面。
哪壶不开提哪壶,说起戴面纱这事她就来气!
她薛荔,原是二十一世纪一名小有名气的美食主播,爱美食爱生活,积极向上,可称“人间小太阳”。
可为了流量,为了钞票,她每日不得不吃超出自己食量的食物,催吐的念头便是在那时萌芽的。然而,日子一久,胃穿孔便找上她来了。后来为了保全自己的胃,她只得放弃吃播,每天吃寡淡的药膳养胃。
想来也是上天对她浪费粮食的惩罚,在某个更阑人静的夜晚,剧烈的胃痛席卷而来,这回竟直接将她痛晕穿越来了宋朝!
想到这里,薛荔不由得叹了口气。
果然,浪费粮食可耻至极!
可一颗财迷的心告诉她,赚钱无罪!她一现代人来到古代,赚钱还不容易?
小时候,她总幻想带着现世的记忆,穿越回房价大涨前的那年,疯狂购入房产,最终成为亿万富婆。现如今倒好,穿越是穿越了,只不过......这时间跨度实然是有些大。
咳咳,话道回“面纱”。
她在汴京安定下来后,好不易攒钱在大相国寺边支了家寿司铺,又为寿司改了个古色古香的名儿,美其名曰“紫英卷”。
彼时恰逢各地举人进京赶考,后又接着寒食节,她凭借可冷吃、易携带的“紫英卷”大赚一笔。
食客的确吸引了大批,可眼红记恨她的人也添了不少——尤其是大相国寺旁那家“大相国寺三不欺张记炊饼”。
张记炊饼本是家颇有名气的老字号,客流量向来稳定,可自打她的紫英卷摊子支到大相国寺附件,去炊饼铺的客官便肉眼可见地少了半数。
谁叫她在美食上天赋过甚,做起生意来亦是不在话下。紫英卷被她分成咸甜两品。咸口多卷盐渍梅子、酱瓜、鲊鱼和炭烤豕肉;甜口多裹蜜渍莲子、糖渍橘肉以及庵罗果;馅儿外再卷以糯米、紫英。内陷任选,滋味多样,也不愧她上辈子为美食而玉殒香消。
宋朝虽也有饭包,但好在并无用紫英外裹的饭包,馅料也是单一偏酸的,口味着实算不上好。因此,当这样一个从前平平无奇,甚至是有些难吃的食物,被人改做得美味可口时,众食客们的新鲜感就上来了。
本是一桩美事,可坏就坏在,她将摊子支在了那“张记炊饼”的斜对角。
吃炊饼的,不吃炊饼的,都因着心中好奇而聚到她摊前来。
这可将那炊饼铺子的张掌柜彻底惹恼火了。
他心生歹意,买通一批地痞无赖冒充客官到她摊上买紫英卷。这些个赤佬牛子吃完后,奄忽大呼腹痛,倒在地上撒赖放泼,还故意引来过路人围观。身为百年老字号铺主的张掌柜凛然挺身而出,诟厉她以馁鱼败肉赚钱,害人性命,逼得坊市管事不得不介入。
那张掌柜本就是个地头蛇,又与坊市管事交情颇深,对方敷衍万分地听她辩解没几句,她人生中的头个摊摊便被量决“死刑”。
可怜薛荔自知清白,却并无背景,开口争辩,反倒成满嘴胡缠。
紫英卷小摊被迫倒闭,但她可是打不死的。先换了条小巷继续支摊,然而街坊群生都不敢再信她的手艺。实无办法,她只得痛心万分地舍了此地优越的客流量,另寻他处做营生。
哼,相国寺不行,兴国寺总行吧?
所幸那些日子生意尚好,她还存下一小笔积蓄,此番提前摸清行规,戴上面纱,转战兴国寺!
只是那家可恶的炊饼铺......
还“三不欺”呢,分明就欺了她!
薛荔想起便怒火中烧,手中的擀面杖高高举起,狠狠揍在面酥上,敲出好大一声响,似要将那狡猾的张掌柜揍得满地找牙,震得案板上的面粉倏地飞出一片白。
“咳咳,小娘子不愿说,不说便是了。”
那食客刚将最后一口馒头的精华塞入口中,尚未来得及下咽,忽听得震天一声响,哆嗦一激灵,以为是自己惹恼了薛荔,哽着脖颈红着脸,忙摆手。
“我不打搅小娘子做生意了,明日再来你这买馒头吃!”
“欸......”
薛荔举起擀面杖,忙抬头望去,只瞧见那人小跑而逃的背影.
她无奈摇了摇头。
这张扒皮,挤掉她摊位不说,还害她将客官吓跑,当真是害人不浅。
不过,眼下她还没空同他算账。
当务之急,是她手中的这团面。
宋朝的面点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炊饼与馒头两种。
但宋朝人口中的炊饼可并非烧饼,而是一种蒸制而成的无馅儿面食,原称作“蒸饼”。因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蒸饼”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不得不改作“炊饼”,相当于现代的实心馒头。
与之恰好相反,宋朝的馒头则是指带馅的面食,类似于现代的包子。
薛荔今日清早做出的这几笼便是宋朝馒头。有流行于宫廷市井,迎合大众口味的羊肉馒头;内裹山笋碎与五花肉糜,佐以花椒末添鲜的笋肉馒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