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民院士的话音落下,整个“月球教室”依旧一片死寂。
那不是普通的安静,而是一种混杂着敬畏与恐惧的真空。
数百名天之骄子,大脑仿佛被强行灌入了一整个宇宙的信息流,处理核心过载,集体陷入了宕机状态。视觉残留中,似乎还有那片荒凉月面的冷光,以及“广寒宫”蓝图那令人心醉神迷的科技美感。
李卫民的全息影像对眼前的景象毫不在意,这种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抬手,轻轻一挥。
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撬动了整个虚拟世界的底层代码。
所有人的视界猛然拔高,失重感如电流般窜过脊髓。他们飞了起来,脚下的月面环形山在视野中迅速缩小,最终化为一个布满陨石坑的、巨大的、孤寂的银灰色球体。
“同学们请看。”
李卫民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上帝的旁白,冷静地指向下方那座最为醒目的巨大环形山。
“这里,就是我国正在攻关的【‘广寒宫’计划】的预选地址之一。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在这里,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可供数百名科研人员轮换驻扎的月面科研基地。”
话音未落,全息影像下潜。
一座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基地蓝图,在环形山的盆地内缓缓浮现、构建、成型。
半透明的穹顶结构折射着虚拟的太阳光,内部的生态区、科研区、生活区层层叠叠,甚至能看到微缩的无人工程车在预设的轨道上穿梭,美轮美奂,宛如神迹。
“但是。”
李卫民话锋一转,这两个字像一把冰冷的钥匙,瞬间锁**所有美好的幻想。
基地蓝图之上,无数个猩红色的警示标记,如同恶性的病毒般疯狂滋生、蔓延,瞬间覆盖了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区域。那凄厉的红色,将刚才还美轮美奂的科技奇迹,渲染成了一片触目惊心的废墟。
“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瓶颈——生态。”
“我们至今无法在月球真空、高辐射、巨大温差的环境下,建立一个能够长期、稳定、并且可以百分之百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他的目光扫过下方,扫过每一张因震惊而显得有些呆滞的年轻脸庞。
“在学习任何高深的生态理论之前,你们必须先掌握最基础的生态构建原理。理论说千遍,不如亲手做一遍。”
最后通牒的时刻到了。
他公布了本学期,也是他们大学生涯的第一项,也是唯一一项期末**目。
“以四人为小组,利用学校生态园提供的真实土壤、种子和昆虫,亲手搭建并维持一个10立方米的、能稳定运行三个月的封闭生态箱。”
任务一出,死寂的教室里,瞬间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倒吸凉气的声音。
那声音微弱,却密集得如同浪潮。
10立方米?
封闭生态箱?
稳定运行三个月?!
这听起来像是在宿舍里养一个超大号的“生态鱼缸”。可是在场的,没有一个是傻子。几乎在听到任务的下一秒,每一个新生都瞬间理解了这背后那令人头皮发麻的、近乎绝望的难度。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它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的光照强度与光谱配比计算。
它需要对温湿度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动态调控。
它需要构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维系着一切生死的氮氧碳循环系统。
它需要设计一套复杂到极致,既能净化水质又不能破坏微生物菌群的水土过滤系统。
它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昆虫的繁殖周期、微生物的分解速度……这三者之间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网,其变量之多,足以让任何一台普通计算机的处理器烧毁。
这背后涉及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学、建筑结构学知识,其深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全国任何一所大学对大一新生的认知范围。
王浩垂头丧气地回到宿舍,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骨头。
他一言不发地走到自己的座位前,然后重重地瘫了下去,椅子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
他感觉自己那个“天选之子”的大学梦,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被一盆来自月球的冰水,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
他原本以为,考上龙河大学是他人生的巅峰,是逆天改命的开始。
现在他才明白,那不是入场券。
那是一份战书。
一份由国家、由时代、由人类未来,向他这种自以为是的“天才”发起的,不死不休的战书。
他无力地抬起头,想看看室友们的反应,寻求一点同病相怜的慰藉。
然而,当他看清室友们的状态时,心底最后一点侥幸也沉入了谷底。
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自诩为游戏高手的陈勇,那个能在虚拟战场上谈笑风生、指挥千军万马的家伙,此刻脸色惨白如纸,死死地盯着自己的个人学习终端。
他的手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