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人间朝暮谁与共 潇潇夜雨子规啼

16. 第 16 章

小说:

人间朝暮谁与共

作者:

潇潇夜雨子规啼

分类:

古典言情

在那段模糊而深刻的回忆中,正值少年的杨延平与杨延定,两位未被前世身份——杨勇与杨广的记忆所唤醒的兄弟,于家族庭院的青石板上,为五位年幼的弟弟上演了一幕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悲剧——沙丘之谜。大哥杨延平,身披素色长袍,饰演那悲情英雄“扶苏”,而杨延定则以冷峻之姿,化身为那位野心勃勃的“胡亥”。

随着杨延定低沉而庄重的声音响起,伪诏的每一个字仿佛都带有千钧之力,立胡亥为太子,指斥扶苏多年来不能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士卒大量伤亡,并且数次上书,直言诽谤父皇,日日夜夜地抱怨不能获准解除监军职务,返归咸阳当太子;而将军蒙恬不纠正扶苏的过失,并参与和了解扶苏的图谋。故赐尔自裁,将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当他面对哥哥递上那把看似无害的木剑,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杨延平接过木剑,笑容苦涩,比最哀伤的泪水更加刺痛人心。他轻声开口,那一笑中藏着无尽的哀愁:这,就是你的选择吗?我的消逝,能否填满你心中的沟壑?但愿,我此生的终结,能成为你未来清明治国的警钟。我,无怨无恨,只有无尽的悲哀,为我们在这权力的祭坛上,被撕裂的骨肉亲情而痛惜……

当“扶苏”决绝地举起木剑,意外发生了——尽管木剑未经开锋,却因一截尖锐的木刺,不慎划破了杨延平的颈部肌肤,留下了一道细小却真实的血痕,仿佛是命运对他们开的一个残酷玩笑。此刻,杨延定的眼神变得迷离而深邃,前世作为杨广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关于亲手编织伪诏,葬送亲兄杨勇的片段,让他内心翻江倒海。

在哥哥杨延平缓缓闭上双眼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倒流,昨日重现。木剑无力地跌落,发出沉重的响声,而杨延平的身躯也在柔软的垫子上缓慢倾斜,避免了任何不必要的痛苦。这不仅仅是一场戏的结束,更是一次灵魂深处的触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皇权斗争背后,那被无情践踏的亲情与人性的脆弱。杨延定的内心,被悔恨、恐惧与觉醒交织的情绪所充斥,这场戏,无疑在他心中种下了反思的种子。在那一瞬,杨延平接过了木剑,假装做出横剑自刎的动作,那木刺不经意间划破了皮肤,一滴鲜红从颈部缓缓滑落,与戏中的角色扶苏惊人相似的命运,似乎在提醒着他什么。

在那瞬间,杨延平的世界仿佛凝固了。木剑上的血迹,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震颤。他恍惚间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朝代,身为杨勇的自己,站在历史的断崖之上,面对着同样的悲剧结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身处的是戏中,而非那不可逆转的历史。

他的思绪如同潮水,汹涌而至,他想起了母亲,虽然不如扶苏的母亲那般温柔,但在无数个夜晚,她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他,那份隐忍而深沉的爱,让他在冷酷的宫廷斗争中感到一丝温暖。在那冰冷的宫廷中,他孤军奋战,试图以仁心与智慧赢得人心,却终究抵不过那股暗流涌动的权谋。他看到了自己作为杨勇,那个曾被父亲寄予厚望,却最终因仁爱与善良被视为软弱的长子。前世身为杨勇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片段,此刻清晰如昨。他记起了身为长子的责任,那份对家族的忠诚与对权力的无奈;记起了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下,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失去了信任,以及最终,杨广那张表面谦卑实则暗藏机心的脸庞。他记得,是杨素的狡猾与阴谋,将他一步步推向深渊,使他从备受期待的储君,变成了父亲眼中那个不再听话的“逆子”。那些过往的一幕幕,都在这一刻悄然播放,还有被弟弟陷害的情景,最终在权力的游戏中败给了自己的亲弟弟;记起了接到那份冰冷伪诏时,他眼中的震惊,哀伤,被亲弟弟背刺,被背叛的绝望与痛苦。那被缩短至三十七年的生命,如同流星般短暂而悲壮。

过往的一切,如走马灯一般在他脑海中快速闪过。他突然明白了,不论是身为杨勇,还是扮演的扶苏,他们的命运似乎被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紧紧相连。

他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史记》中关于扶苏的描述,那文字如锥心之箭,刺痛着他已千疮百孔的灵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这句评语,既是对扶苏的认可,也是对他自身的讽刺。他们都是仁爱之君的候选者,却因这份仁爱而被视作威胁,最终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眼泪滑落,滴落在那颈项上因为木刺而造成意外的伤口上,带来一阵刺痛。但心灵深处,那曾经被亲弟弟设计陷害与背叛的的岁月,那段痛楚,远远胜过此刻的小伤。

杨延平的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那滴不经意间滑落的泪,不仅是因为身体上的痛楚,更是对命运弄人的深深感慨。它落在伤口之上,犹如冰凉的提醒,让他在这一瞬与扶苏的灵魂产生了超越时空的交集。他明白了,无论是在秦朝的沙丘,还是在隋朝的皇城,权力的游戏总让亲情变得如此脆弱,仁善反成罪名。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苦笑,那笑容中带着苦涩与无奈,仿佛是在对命运的嘲讽。原来,无论是身在哪个时代,身为哪个人,这手足相残的剧本,总在不断重演。他轻声低语,声音里充满了悲哀与释然。杨延平的瞳孔中映射出弟弟杨延定的身影,却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杨广,那个曾亲手书写他命运终结的人。在这一瞬间,他不再是戏中的扶苏,而是曾经的杨勇,两世的悲哀与无奈在心中交织,形成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旋涡。

杨延平的眼中闪过一丝恍惚,那血痕仿佛成为了连接两世的桥梁,让他在这一刻深刻体会到扶苏的绝望与自己的悲剧结局之间的共鸣。他突然意识到,无论是作为扶苏还是杨勇,他们的命运似乎都逃不开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那份因过于纯善而带来的悲剧宿命。

原来,无论是在大秦还是隋朝,我们都未能逃脱手足相残的轮回。他在心中默念,语气中带着淡淡的哀伤和对命运的无奈。他闭上眼睛,让自己的身体随着戏文中的扶苏自裁而缓缓倒下,那木剑从手中脱落,发出轻微的声响,似乎是他最后的叹息。在他周围,那把木剑静静地躺在地上沾染了他的血,见证了这场既荒诞又真实的悲剧,以及两位历史上相似命运人物跨越时空的共鸣。

他缓缓倒下,垫子软软地承接着他的身体,但他的意识却异常清醒。在倒下的那一刻,杨延平的目光深深凝视着杨延定,那双眼中蕴含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前世杨广行为的谅解,也有对眼前这个新生弟弟的期许。泪水无声滑落,滴落在颈间的伤口,带来一阵刺痛,但这份疼痛远不及前世心灵深处被亲弟背叛所留下的伤痕。幸运的是,这一世,他的弟弟们似乎都保持着纯真无邪,那背叛的阴霾似乎已远离了他们兄弟之间。

在沙丘之谋的剧终,杨延平与扶苏的灵魂仿佛在时空的交错中产生了共鸣,他的倒下不仅是一场戏的结束,更是对命运轮回的一次深刻反思。而那滴泪,不仅是为了前世的遗憾,更是为了现世的珍惜与希望。同时,他看到了围拢过来的弟弟们惊恐而又无助的眼神,这些画面与前世的片段交织在一起,让他心底涌起一股强烈的保护欲。他想,这一次,他要打破宿命的枷锁,让悲剧不再重演。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个家,守护每一个兄弟,不再让权力的欲望吞噬手足之情。

随着身体的倒下,他的心灵却在这一刻站了起来,一种超越生死的豁达油然而生。他望着上方的弟弟,那眼神不再是责备,而是深深的悲悯与理解。在这一刻,他仿佛在对前世的自己,对所有身不由己的皇族长子说:权力的诱惑,亲情的背叛,这些不过是历史的尘埃。真正的宽恕,是从内心深处释放的,是对过往的释怀,对未来的期许。他仿佛听见了前世的自己与扶苏在时空的交界处对话,两颗孤独而高尚的灵魂在共鸣中找到了彼此。他们谈论着仁爱与权力,善良与残酷,以及在帝王之家,那些被误解与牺牲的爱。

他的嘴角挂着一丝超脱的微笑,轻声说道:我不会怨你,也不再悲哀。只愿你我,无论在哪个世界,都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不再被权力的阴影所困。这句话,既是对他自己说的,也是对杨延定,对所有在皇权斗争中迷失的灵魂的劝诫。

随着他的闭眼,一场戏结束了,但留给在场所有人的,却是久久不能平息的思绪。这不仅仅是一场戏文的演绎,更是两个灵魂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对皇权之下手足情深与残酷现实的一次深刻反思。周围的弟弟们,目睹这一幕,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看到的不再是一场简单的戏文演绎,而是两个灵魂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对权力斗争下人性脆弱的真实写照。那一刻,他们似乎都长大了一些,明白了在这座权力的舞台上,每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命运,而真正的悲剧往往隐藏在权力游戏的阴影之下。而扮演胡亥的杨延定,目睹哥哥缓缓闭眼倒下的那一刻,内心如翻江倒海。看着哥哥手中的木剑无力垂落,发出沉闷的声响,与地面碰撞的瞬间,仿佛也敲击在他的心上。他的眼神空洞,脸上残留着戏剧性的狰狞,但在那之下,却是深深的震撼与悔恨。

在这一刻,杨延定的记忆深处,前世的碎片如同潮水般涌来,那冰冷的伪诏、兄长杨勇绝望的眼神,以及自己登基后无数个夜晚的噩梦,都在这一刻变得异常清晰。他意识到,无论是在戏中还是前世,他都曾是那推动悲剧的手,亲手将亲情推向了深渊。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颤抖着伸出手,想去触碰那倒下的身影,却又仿佛害怕触碰到那份冰冷的现实。他心中有个声音在呐喊,否认这一切的真实性,但眼前的景象却残忍地提醒着他,即使是在游戏中,手足相残的痛苦也是如此真切。

哥哥……他哽咽着,声音微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