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人间朝暮谁与共 潇潇夜雨子规啼

34. 第 34 章

小说:

人间朝暮谁与共

作者:

潇潇夜雨子规啼

分类:

古典言情

杨延平微微一笑,闭上了眼睛,仿佛在积蓄着力量。“我相信你,二弟。我们都长大了,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风浪。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记住,家人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杨延定紧紧握住哥哥的手,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决心。这一刻,两兄弟之间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杨延定仿佛找到了新的方向,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对哥哥的爱与尊重。

从此以后,杨延定变得更加懂事,他不仅在学业上努力追赶哥哥的步伐,在家务事上也主动承担起了更多责任。兄弟俩之间的关系日益亲密,而杨业夫妇也因为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个家,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谐与安宁。

杨延平虽然体弱多病,但他从未让病痛阻碍自己内心的善良与正义。在辽宋边境,他总是尽力帮助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那些寒冷的心灵。

一天,杨延平得知辽国边民因为战事频仍,粮食短缺,许多家庭都面临着饥荒的威胁。他立即决定采取行动,不仅向父亲杨业提出建议,希望能暂时开放边界,允许辽国百姓进入宋境购买粮食,还亲自前往边境市场,监督粮食交易的公平公正,确保没有奸商哄抬粮价。

与此同时,他还动员天波杨府的家丁与士兵,收集多余的衣物和粮食,组织了一支救援队伍,穿越险峻的山林,将物资亲手送到辽国百姓手中。他亲自与辽国百姓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安慰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在杨延平的带领下,这些物资不仅缓解了辽国百姓的燃眉之急,也让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小女孩躲在破旧的茅屋中瑟瑟发抖,她因为战争失去了双亲,独自一人在野外流浪。杨延平立即上前,温柔地抱起小女孩,用自己的披风将她包裹起来,给予她温暖。随后,他安排专人照顾这名孤儿,并承诺会尽力寻找她的亲人,或者为她找到一个新家。

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杨延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宅心仁厚。尽管身体虚弱,但他从未放弃过对善良的坚持,对正义的追求。正是这种精神,让他成为了边境百姓心中的英雄,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与爱戴。每当夜幕降临,边境的百姓们都会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位善良的长公子能够早日康复,继续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和平与安宁。

??杨坚与独孤皇后得知杨勇与杨广在这一世的境遇时,内心五味杂陈。作为曾经的帝王与皇后,他们深知权力斗争中的尔虞我诈,对于杨广前世的行为,虽有悔恨,但也无可奈何。然而,看到这一世杨广(杨延定)与杨勇(杨延平)之间纯粹的情感,尤其是杨延平对弟弟无私的关怀,以及杨延定对哥哥真诚的悔意,让他们不禁感叹命运的奇妙。

??一方面,他们为杨广终于不必再背负前世的重担而感到宽慰;另一方面,看到杨勇依旧保持着那份仁厚与担当,甚至主动承担了弟弟的病弱,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特别是当他们了解到杨延平在这一世不仅没有受到如他们一般的严苛对待,反而在杨业夫妇的呵护下成长时,更是百感交集。

杨坚沉思良久,最终长叹一声:“看来,我与皇后当年对杨勇的严厉,确是过于苛刻了。”他的话语中带着深深的悔意,“这一世,杨业夫妇给了他一个更为温暖的成长环境,让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独孤皇后则泪眼婆娑地望着杨坚,轻声道:“是啊,若是早知今日,当初又何必那么做呢?”她想起杨勇在前世被废黜时的无助与绝望,心中不禁泛起阵阵酸楚。但她很快又露出欣慰的笑容,“至少,这一世的杨勇活得更为自在,更有尊严。而杨广,也不必再为权力与地位而活,这样的生活,或许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吧。”

当得知杨延平的病弱竟是出于自愿,独孤皇后更是感动不已:“我们的长子,总是这般为他人着想。即便是在转世之际,也不忘替弟弟分担苦难。”她的眼中闪烁着骄傲与怜爱,“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仁者之心吧。”

杨坚点头赞同:“没错,这样的杨勇,才配得上我们对他的期望。”他看向窗外,仿佛透过时光的流转,看到了杨延平在这一世的成长轨迹,“至于杨广,他这一世的性格转变,倒也令人欣慰。希望他能珍惜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不要再重蹈覆辙。”

这段对话,不仅是对过去行为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杨坚与独孤皇后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相处之道,那就是给予子女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而非无尽的要求与约束。

杨坚沉吟片刻后说道:“嘿,看起来杨广这装模作样的本领,在这一世的父母面前,似乎并不奏效了。他再敢欺负哥哥,杨业将军可是毫不手软啊。”他的话语中既有欣慰也有感慨,“相比之下,我们的长子杨勇,即使转世后身体虚弱,依然保持着那份宅心仁厚。”

独孤皇后则显得更加感性:“没想到杨勇竟然主动承担了原本属于四弟杨秀的病弱命运,这份担当让人敬佩。”她看向杨坚,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如果早知今日,当初或许就不会那么对待杨勇了。”

接着,她又提起了最近发生的事情:“带哥哥上山采兰草,虽然是出于真心,但考虑到他本来就体弱多病,这样的举动确实有些欠考虑,结果还让延平染上了风寒。”

对于这一世父母的态度,杨坚深有感触地说:“这一世的父母杨业和赛花夫人,对待孩子们的方式显然更为开明。他们既给予了充分的关爱和支持,也没有过分干涉孩子们的成长。特别是杨业,他对儿子们的教育既严厉又充满爱意,这种平衡是我们当年未能做到的。”

独孤皇后点头赞同:“是啊,杨业夫妇给了孩子们一个更加健康、自由的成长环境。看到延定如今能够敞开心扉,勇敢地表达自己对哥哥的感情,真是令人欣慰。”

这一刻,他们明白了,真正的幸福并非权势与地位所能带来的,而是家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或许,这也是命运给予他们的一种补偿吧。?

?杨业自从退役之后,便将打猎作为了自己最大的消遣。每一次踏入山林,他都仿佛回到了年轻时驰骋疆场的日子。这天,杨业带着他的几个儿子——三郎延安、四郎延辉、五郎延德、六郎延昭以及七郎延嗣,一同来到了熟悉的猎场。他们之中,最让杨业感到骄傲的莫过于长子杨延平,尽管此刻他因病体虚弱只能坐在树荫下,静静地看着兄弟们策马扬鞭。

??杨延定一边看着身旁的三弟杨延安、四弟杨延辉、五弟杨延德、六弟杨延昭,还有七弟杨延嗣,一边凝视着哥哥杨延平。他那清澈的眼眸中充满了关切与不舍:“勇哥,延平啊,你真的就愿意这么坐在这里看我们骑马吗?来嘛,我们同乘一骑,放你一个人在这里,我们也不放心啊。”

杨延平微微一笑,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温柔,他摇了摇头:“延定,你们去吧,我在这里等你们就好。别忘了,我是为了能让你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才选择了这条路。”

听到这话,杨延定心中一阵刺痛,他紧紧握住哥哥的手,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微凉,不禁眉头紧锁:“哥哥,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啊!”他抬头看向杨延平,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来,上马吧。”

杨延定小心翼翼地扶着杨延平,让他靠在自己胸前,随后轻轻一跃,两人稳稳地坐在了马上。他埋首在哥哥的颈窝,感受那份温热的气息,轻声道:“杨勇,你还在,真好啊。虽然现在一身病弱,但你不用再担心我会伤害你,而我杨广,不,杨延定,也不用再算计你。”

杨延平闭上眼睛,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暖,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延定,你变了,变得更好了。”

杨延定微微一笑,他想了想,转身从马车上取来一件鹤氅,认真地披在哥哥身上:“瞧,哥哥,现在,你是不是更风雅了?”他退后几步,满意地看着哥哥身上的装扮,仿佛眼前站着的是一位真正的诗人。

“嗯,”杨延平低头看了看身上的鹤氅,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的确让我看起来更有几分文人气息了。”

“那当然,”杨延定得意地扬了扬眉,“哥哥本就是我们当中最有才华的一个,现在只不过多了些风雅之姿罢了。”

杨延定为杨延平披上鹤氅的那一刻,原本略显苍白的脸庞增添了几分温润如玉的气质。他微微侧过脸,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肩上的轻柔织物,眼中闪过一丝意外的惊喜。鹤氅的质地柔软细腻,触感舒适,仿佛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一丝暖意,也让他那病弱的身躯显得更加挺拔。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容,那是对弟弟们关怀的感激之情。

周围的弟弟们见状,也都纷纷停下脚步,目光不由自主地汇聚到了杨延平身上。杨延安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赏:“大哥,你这样看起来真是气度非凡,简直就像是画中的仙人一般。”

杨延辉也附和道:“是啊,大哥,没想到这鹤氅穿在你身上,竟然如此合适,让人眼前一亮。”

“嗯,”杨延德点头赞同,“大哥平时总是那么低调,今天这一身装扮,让我们都感到十分新鲜。”

六弟杨延昭则是一脸羡慕地说道:“如果我也能有这么一件鹤氅就好了,肯定也能变得和大哥一样帅气。”

最小的七弟杨延嗣则拍着手笑道:“大哥好像故事里的书生哦,我要是将来也能变成那样就好了。”

听到弟弟们的夸赞,杨延平有些羞涩地低下头,但嘴角的笑意却更加明显了。他抬眼望向杨延定,眼中满是感激与温柔。杨延定见状,也笑了,他对哥哥竖起了大拇指,眼中闪烁着自豪与骄傲。

此时,杨业也注意到了这一幕,他默默地站在不远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作为父亲,他看到了孩子们之间的深厚情感,也看到了杨延平在弟弟们的关怀下重新焕发出来的神采。他轻轻点了点头,心中暗暗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