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就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很多古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已经几乎不用了,但是在不少方言里,还完整地遗存了下来。
今天说说“??”字。
??,普通话音jiu liu yu,没查到现代汉语释义,不知道这三个发音分别来源于哪儿。《汉典》里面,只有一段英文解释,翻译为中文:用手感觉或触摸;握住,把手放在上面,抓住。
这段英文的释义,倒是和四川方言的“??liu”有点接近。
古代字书是有这个字的。
《康熙字典·手部》:“??,《集韵》力九切,音柳,扪也。”
《集韵·有韵》:“??,扪也。” 扪,音én,从手门声。本义指执持。执持,即抓住不放。
四川方言中,“??”,音liu同柳,词义由“执持”转释义为“用手抓住或拖拉”,又引申为“纠缠”义。今四川话中仍然在使用,还是个日常生活常用字。
近代四川有关文献资料也有记载。
清《西蜀方言》:“莫把我??倒。”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上》:“??,跟也。《集韵》??音柳。《蜀语》:‘捉之曰??。’俗谓紧随曰??。”谓纠缠不去也。
《方言大词典》“??”:西南官话3“纠缠”,4“用手勾住或拖拉”,7“捉”。
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土语方言》:“柳倒,言追索纠缠也。”周芷颖《新成都》第四章第二节《语言》:“柳倒闹:言纠缠也。”这两处“柳”字当为“??”字音借,“柳”本身为名词,无抓住或纠缠义。
《四川方言词典》(王文虎等著)记作“扭”,音niu3,谓“纠缠:这娃儿一天到晚把大人~倒”。《重庆方言词典》也记作“扭”,音liu3,谓“纠缠”。
《川方》和《重方》也是属于借音,而且有个明显的问题:川西坝子地区,n与细音相拼演化为??,“扭”音发音当为??iu,同“纽约”的“纽??iu”音,而不会发成边音声母音liu。所以和“柳”一样,“扭”字肯定是有误的。
新华网曾经编辑过“??”的百科,也是借音用的“柳”字,误!
四川方言中,“??”的标准释义为“用手抓住或拖拉;纠缠”,含有手上的动作,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扌”旁更符合造字规律,当为“??”无误。
下边进一步说明。
在字统网,“??”查到有如下方言释义:
南通方言:1搅拌2玩耍;瞎胡闹。
瞎胡闹与四川话“??倒闹”意思接近。
再讲讲个人对四川方言“??”字的理解。
一、??,释义为用手抓住或拖拉
“用手抓住或拖拉”,这是“??”字简单常规动作。
例句:
1、过去交通不便,亲戚间距离远的一年都难得走动一回,来了以后耍几天要回去了。一些小孩舍不得(姑姑、姨娘、舅舅、舅母等)离开,会抓住他们的衣服不让走,这就可以说是“??倒”。
2、下了雨,路滑,你把我衣服??倒走嘛,免得跘倒了。
3、看着小偷旁边跑过去,老胡眼明手快,伸出手一把就把小偷衣服??倒。只听“哧啦”一声,小偷衬衣被撕破,但步子也缓了下来,被追上来的民警擒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