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普通话读作饱(bǎo),四川方言发音声调相同(调值不同),本义指吃足。形容词。
四川人爱摆龙门阵。三朋四友在一起聚餐时,主人家好客讲礼,通常会招呼大家多吃点。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体力劳动也少了,所以胃口也比过去小了,所以餐桌上的客人们经常就会说:“吃太饱了比饿起还恼火!”
太饱反而难受,所以“饱”字在四川方言中引申有厌恶的词义,而且程度上较深。饱:对人或事物很厌恶。形容词。
按理说,“厌恶”应该是动词义, 但是四川方言用来形容看到人或者事物后厌恶的程度,故实际它和“饱”本身的词性一样,是个形容词。
例如:我看到他就饱了。
“饱” 由 “饱足”义引申为“厌恶”义。《说文解字注》中,段玉裁早已指出这点。《说文·甘部》: “猒,饱也。”段玉裁注: “按饱足则人意倦矣,故引伸为猒倦、猒憎。”猒倦、猒憎,就是厌倦、厌憎。
《说文·食部》: “饱,猒(厌)也。”桂馥《义证》: “经典作餍。昭二十八年《左传》: ‘贪惏无餍。’ 贾逵云: 其人贪嗜财利饮食无知餍足。《孟子》: ‘餍酒肉而后反。’”
段玉裁说,“猒”是“厭”的古字。“猒”字所从的肰[读然],是狗肉的意思。但后来饱足、厌食的字意添加了意符“食”,写作了“饜(餍)[yàn]”。而饱足后使人产生的倦意,引申出厌倦、厌恶、嫌弃的意思,则赋予给了“厭(厌)”。
看到某人就饱了,就表示对某人非常地厌恶。
除了与“看”搭配,也可以与“吃”搭配。
比如“我吃饱了”,可不是讲的“我吃足了或我吃够了”,而是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人有厌恶或不满的情绪,或是自己不想或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情。
例句:1、我吃饱了,才会和你换位置(我的位置那么好)!
2、我吃饱了,才会跟他两个是朋友。(对别人的厌恶)“你吃饱了”,则是对某人干了不好的事的厌恶。
所以记得小时候,有些大人教小孩文明用语,就会告诉孩子,问客人吃好没有,不要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