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秦煌 游梦到西洲

第两百二十四章 析县

小说:

秦煌

作者:

游梦到西洲

分类:

悬疑推理

《秦煌》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楚人以丹阳为基,沿汉水而上灭庸国,沿汉水往下先后灭掉鄂、扬越两国,将汉水和长江尽皆纳入楚国治下。

公元前689年,丹江河道上,千舟齐发,楚文王带领着楚人再次沿江直下,直奔郢都。

自此,楚国自丹阳迁都郢都。

那里有富庶广袤的江汉平原,还有令所有诸侯艳羡的云梦大泽。

此一迁徙,楚国获得了更大的空间与舞台,历代楚王的春秋霸业就此展开。

楚国虽然迁都,但是故都丹阳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

于此同时,西方的养马蛮夷秦国在连年征战中,国力逐渐强大,渐渐秦楚开始争锋。

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受秦使张仪蛊惑,贪图啥600里土地,与盟国齐国断交,事后秦国拒绝割地,使楚国空得败盟之名。

上当后的楚怀王大怒,派屈丐为主帅,率领十万大军讨伐秦国。

秦惠文王派庶长魏章及樗里疾、甘茂率军迎战,战国时期的两个大国的战事就此展开,而战火就在丹阳点燃。

丹阳地处关症中原与荆楚的交界,由陆路可北上中原,沿水陆可直扼秦之咽喉,顺流直下,则可直破郢都。

于秦而言,有沥阳,就有沥江水道,咽喉方可舒缓;对楚而论,无丹阳则门户无存。

为了防备秦国,楚国就在丹江支流淅水北岸择地修建了析邑这一要塞以应对大秦的武关要塞。

从武关到析邑之间,只有两百余里的狭窄通道,数百年来秦楚不断地在这片狭窄地域中厮杀争夺,析邑就是适时楚国的第一道屏障。

析邑失,则丹阳就将直面秦人兵峰。

《史记·韩世家》载:“韩宣惠王二十一年,秦、楚大战于丹淅之汇,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于丹阳”。

丹江和淅水成了血河,丹阳落于秦手,战争的鼓声成沥阳挽歌的开始,丹阳处于丹淅拉锯战的核心,反复为两国所争夺,丹阳百姓朝秦暮楚无宁日。

丹阳大战后不久,楚国又收复丹阳,后楚为报丹阳之仇,兵克武关,直奔咸阳。

蓝田之战爆发,楚国独战六国,楚军先退,秦得汉中,丹阳暴露于前线;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发兵出武关,沿丹江而下,再与楚军大战于丹淅之地,大败楚军,斩首五万,丹淅之地尽归于秦。

最终是秦国站稳沥阳,鼓声远去,挽歌落幕,那些从传时代兴起的城池、宗庙、村落也化成了灰烬。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这是屈原登岵山、以《国殇》凭吊丹阳之战死难的楚国将士时所写的诗词。

只是,适时的丹阳城剩下的只有残垣废墟,辉煌的楚都从此渐渐沉寂。

等到始皇帝一统下之后,析邑更名为析县,成为南阳郡二十余县治中的一个。

不过随着始皇帝下诏下“隳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析县原本修筑的很多瓮城和堡垒都被拆除。

即便如此,只保留了城墙的析县依然能够看出来这是一座坚城。

嬴高显然当时估算错了距离,当晚上随意寻了个驿站借宿,一直到第二中午日上三竿,一行人才赶到析县。

冬去春来,淅水一侧,析县那高达三丈的雄伟城墙上,已经生出斑斑绿痕。

岁月在有些残破的城墙上留下沉沉的印记,刀剑加身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

看着那些刀剑之痕,隐隐能遥想百元年前在析邑这座楚地雄关,无数秦楚士伍为了家国,前赴后继亡命厮杀的身影。

嬴高上郡一行,看过大秦的许多城池,除了没有城墙的咸阳城外,析县城是他见到的除武关外,最为雄伟的一座坚城。

只是,如今的析县已然连城门都被拆除。

幽深的城门甬道外,只有一道及腰的栅栏临时充当城门阻挡。

连城门都被拆除不被保留,由此可见始皇帝对析县这座楚地雄关的重视和忌惮。

此际,阻拦在城门处的栅栏已经被移到城门一侧,十余个披坚执锐的士伍站在城门两侧,警惕的打量着过往的稀疏行人。

因为始皇帝东巡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