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 A 股市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走势。
从整体表现来看,市场在本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一方面,部分板块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在市场调整中展现出抗跌性;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板块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行业板块方面,一些传统行业如能源、化工等板块表现相对稳定。能源板块受益于全球能源需求的稳定以及价格的波动,在本周有一定的涨幅。
化工板块则由于其自身的周期性特点,在部分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也有不错的表现。然而,一些新兴行业如科技、医药等板块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科技板块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贸易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创新的速度放缓等,导致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预期有所降低,股价出现下跌。
医药板块则由于政策调整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从资金流向来看,本周市场资金呈现出较为谨慎的态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更加注重风险控制,资金流向相对稳定的板块;另一方面,散户投资者也在市场调整中表现出谨慎的情绪,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
在宏观经济方面,本周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体来看,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的压力,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逐渐显现。
消费市场的逐步复苏以及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等,都为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复盘
现在市场的情绪低迷是毋庸置疑的。我估计还有很多朋友在等大盘“咔嚓一声”出现破位大跌。
从当前的技术形态上看,市场确实感觉摇摇欲坠的样子。但是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历史上见底的方式有2种:
第1种就像2635点一样,是通过破位大跌放巨量来见底的。大家请看下图——2635点附近沪指走势图
这一种见底是因为一些“恐慌性的因素”而杀出了巨量的恐慌盘。导致做空筹码,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出清。
并且主力机构在恐慌盘杀出的时候,大量的承接筹码。
当市场的抛盘因为连续大跌被迅速消耗掉之后,市场的反弹自然就产生了。
而这种导致恐慌性杀跌的因素,近年来是比较多的:比如说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比如说地缘冲突,比如说汇率的持续大幅走低,比如说场外杠杆衍生品的爆仓。
第2种见底是“地量见底”!
据我观察,历史上曾经有多次这样缩量见底的走势。
也就是说并不非得是破位之后才能见到底部。在这里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第1个我们来看一下,2019年12月3号市场最低点的时候,上证指数的成交额已经萎缩到1,353亿,出现了极限的力量。
随后买盘进场,市场见到了底部。这是一次缩量见底的典型代表。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上证指数20年10月27号附近走势图。当时上证指数的成交量也出现了阶段明显的持续地量,上证指数10月27号的成交额是2,175亿。
随后我们看到买盘进场成交量放大,市场指数降到了阶段的底部。
而当前上证指数成交额也是极度的低迷,这个位置我们判断指数进入绝对地量是没有问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