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成群,空气中不时传来娑娑之音,这山间的生灵无论纯洁的、迷惘的、懵懂的,都在释放自然灵气,引人沉浸舒缓。
身着宽松飘渺道袍的俊秀男子,旁边伴着秀雅大方,眉眼弯弯的女子。
这俩人就这样不失违和,施施然地闯入这明净秀丽,生气盎然之地。
林霖面上温和沉静,与身旁看起来明心静气的姜御绪并肩,不远不近地走着,内心里转着五花八门的计谋。
观姜御绪气定神闲,自己这个陪伴多日的友人,暂且算吧,消失一上午,也没有好好与自己对峙一番。
没有好好问问自己去干什么的。
难道是自己太过敏感,把俩人的关系私自拉近许多?
将过去时日里与姜御绪在无为庐的日常相处细细捋一遍。
无为庐有一方案桌,取自自然,在林霖来的第二天便无中生有,安安静静地摆在坐北朝南,通气清凉的地方。
在林霖看药书眼睛乏了,或书写笔墨手腕酸了,揉捏着手腕,抬起头,一片翠竹春意或落日晚秋尽收眼底。
在日常相处中,林霖对一开始老伯对姜御绪下评价说其冰情不近人的说法,由怀疑到疑惑到释然。
林霖曾小心试探,得出的结论便是,姜道长并非冷情之人,乃是慢热之人。
缺少主动的观念,经常陷入被动局面。
只要林霖在自言自语说出困扰,姜御绪当时在现场,凭他耳听八方的能力,总是能收到。
比如有一日林霖熬夜熬得狠了,嗓子干燥,交谈几回,林霖没当回事,在回去的时候总能收到来自姜道长的关心。
一大帖清润嗓子的药引并几日的特供润嗓水。
如此小事,细枝末节,数不胜数。
让林霖暗自挑眉,这润物细无声的功夫,要说姜御绪怀揣着同自己相同的心思,那她甘拜下风。
奈何这是个冰棱子,掉渣的。
综上,不管横看纵看,林霖不觉得是自己自作多情,即使不一下子跃升至惊天动地的爱情,世间情那么多,赤诚相待的友情总该培养到了吧。
眼神撇向旁边,珠玉的耳垂被阳光穿透,白里透红,红艳逼人。
纱袍不染一丝尘土,侧颈薄黏,似覆了层镜面,阳光倾洒,水光淋漓。
“道长,想寻的是何药?”
林霖气息平稳,与身旁成年男子相比,未有丝毫逊色。
“你可记得往日频繁来往的赵伯?”
姜御绪气息微喘,目光仍四散周围,观察辨认方位。
赵伯?
林霖随着这句话在脑中追思,从记忆里扒拉出此号人物。
赵伯是崖嶂盟的老人,身负眼疾,视力退化,几近失明。
但他精神坚韧,不卑不亢。
即使身患眼疾,行走不便,也不依靠别人搀扶帮助。
如若对他另类相待,反而对他而言是折辱,只能得到他的冷哼。
一个月有二十多天是自己拄着盲杖,目不可视,则多费些时间,行走小心,一步步探索。到了如今,从家到无为庐的速度,与常人无异。
可谓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如此不因困境而放弃尊严,追寻自己所求,对待他人始终保持自尊与得体的态度,是世人所佩服的。
为了这份严于自求于己的态度,何不让他人肃然起敬呢?
见林霖一点就通,目露肯定,想来是记起了这位身残志坚的赵伯。
“我近来翻阅书籍,查到了相关记录,现今只需取到这个药材,名叫湘草子,生长环境及其刻苦,且采摘后需小心保存。”
“所以你放心不下,决心自己来?”
林霖一直觉得姜御绪面冷心热,虽然一开始是容貌动人,吸引自己去接近,去谋取。
相处久了,发现他对待事情认真但不固执,对待万事皆取决于上门相求的人的态度,而且意外的善解人意,真是个解语花。
想来对于赵伯之流,应该是万分慎重的。
姜御绪微微颔首,“此药材生长周期长,要等它开花需耗费好几个月,一草一花,极其珍贵。我也是偶然发现,想来赵伯之心得以偿愿。”
而且自己也没有时间再等下一个花开之时了。
姜御绪长睫半垂,如收拢的鸦羽将眼底翻涌的暗潮尽数遮挡,心中漫不经心想着,收拢在袖中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
“既然如此,那我待会一定小心协助姜道长取药。”
姜御绪目视前方,余光却贪婪地将眼前清透灵动的女子包围,连说话时轻轻晃动的耳坠,都描绘于心。
想到以往相处的细节,大部分时候眼前的人都是眉眼如远山含霜,不自觉地自成一派威压,但触及自己时,如拨云见日,冰山消融。
起码,第一步已经做成了,哪有苦心编织的密网在已经等候多时的宝物出现,并且千算万算没算到的是,她自己会自愿踏入,真是妙极了。
既然抓到了,哪怕只有一缕衣袖,就没有舍得放开的道理。
“好。”
胸腔里困着,名为独占的巨兽在不安地喧嚣,话音落时,却仍是晨雾漫过湖面的姿态,连涟漪都压得极轻。
俩人来到一处洞穴,此洞穴长而深,外边的光随着步伐越深进,被吞噬的越彻底。
幸而,越往里,无数的晶石便从岩壁垂落、镶嵌,如同夏夜银河倾洒在此,幽蓝、赤金、冥紫的光芒交织。
暗光浮影,梦幻绚丽。
“没想到,崖嶂盟还有这处好景。”
林霖打量着这自然瑰丽,赞叹道。
“灵洞深幽,必有玉精石髓,历经千年,方凝为晶簇。”
姜御绪顺着林霖的目光望去,声音清越。
千年的光阴,在岁月的长河里如弹指一瞬,而人的一生,在这漫长的时光里,犹如蜉蝣,朝生暮死。
由此看来,时间对于人来说显得弥足珍贵。
倘如重视一个人,一件物,花费的时间越多,越不甘心草草收场,抱憾余生。
这也许就是世上执念繁多的原因吧。
林霖听到这个解说,心中感慨。
虽说书籍上早已记载,但文人笔下千言万语堆叠的奇景,恰似蒙尘的古画,唯有身临其境,方知天地造化泼墨挥毫的磅礴,绝非字句所能承载。
耳边仿佛又响起一道轻婉柔悦的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