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朝廷加强了沿海地区的防务,孙恩大军在海岛无法获得给养,再加上祸不单行,军中又爆发疫病,死者大半。
到了元兴元年(402)三月,孙恩终于承担不住内部压力,又发兵进攻临海。这次,孙恩军并未掀起什么大的波浪,不久传来消息,临海太守辛景大胜而归,孙恩及其部分家属,再加上部下总共百余人,一起投海而死。
当然,这时孙恩的死已经不能激起什么波澜了,因为建康的东晋朝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孙恩叛乱之前的三吴之地,虽然百姓广受剥削,但因承平日久,相较其他地方已是十分富裕。
然而孙恩之乱中,浙东百姓所遭受的不仅有孙恩军的烧杀抢掠,还有来自于朝廷的伤害。因为朝廷所派的大军除了镇压之外,也大多趁机在此大肆掠夺屠杀,导致民怨四起。
孙恩之乱持续了多年,三吴之地早已被搞得残破不堪,死者甚众。百姓既然忧心身家性命和不多的财产,自是无心也无力好好耕种。
而现在,老天又来凑了个热闹,气候持续干旱,这毒疮终于被戳破,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
此时的东晋朝廷所能控制的区域,实质上只有所谓“东土”的三吴地区,其余都不过是名义上的臣服,再加上荆州都督桓玄又有不臣之心,此时更是抓住机会落井下石,封锁了长江,不让物资向下游运输。
朝廷眼看着自己都要吃不上粮了,终于不得不睁眼看到这不断积累的痛苦,而到了这个时候,饥荒与疫病,则早在这片土地上无情地肆虐了很久。
王瑾之本以为,朝廷这下总该是要派人筹措粮食,赈济灾民了。
谁知朝廷商讨许久,竟是想出了攻打桓玄的好主意。当然,桓玄压着粮食不放,吓唬吓唬,让他们放粮也不算错。
可惜此时的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是出了名的傻子,甚至民间都有耳闻,如今朝政是被年少的司马元显把持的。
这司马元显或许是真的过分年轻了,虽然聪慧,却也将事情想得简单了,对人心的把握也欠缺了些,后面神奇的事情进展也说明了这一点。
说起来也有趣,还在陈家村时,王瑾之等人私下里谈笑,陈严还曾感慨,宗室、高门果然与我们不同,明明是差不多年纪,我等还在为如何建功烦恼,对方已经权势滔天了。
元兴元年(402)正月,司马元显先是大赦,改年号为元兴,之后便公开桓玄的罪状,下令征讨荆州。
他亲自担任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谯王司马尚之为后军统帅。
刚刚说了,司马元显是在正月下令征讨,但直到二月,他还在建康。
这期间,桓玄倒是发来了檄书控诉司马元显的罪状,接着竟是后发制人地先起兵来攻打建康了。
这样一来,司马元显再抵挡不住朝廷上下的催促,不得不出发了。
但戏剧性的是,晋安帝置酒饯行后,他上船没多久竟然又偷偷从船上逃回了家,于是军队始终没能出发。
这发展让王瑾之瞠目结舌,真是见了鬼了,别说司马元显是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了,就是个小领导做项目,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候了,也不会临阵脱逃啊!
这军队迟迟不出发,桓玄的军队倒是一路杀来了,该怎么办呢?举朝上下商讨很久,终于又想出了个绝妙好主意,那就是派遣齐王司马柔之拿着驺虞幡到荆州、江州,命令桓玄罢兵。
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司马柔之千里送人头,去了就再没能回来。
再看桓玄这边,大军顺流而下,一路经过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姑孰(今安徽当涂县),都是畅通无阻,当然了,大队兵马都还在建康那缩着呢,又有谁能来阻拦呢?
一直到了历阳,此时镇守历阳的是豫州刺史谯王司马尚之,也就是征讨军的后军统帅,在这里,桓玄被拦了一下,但也只能是一下了,很快,司马尚之被擒,其弟司马休之则弃城逃跑。
想到这里,王瑾之不由叹气,谁能想到后军统帅竟然能变成前锋了呢。
司马元显不靠谱,刘牢之也相当不靠谱。怎么说呢,这段时间,王瑾之他们一直在建康城旁边的溧州没动弹,每日就训练、休息、训练、休息……
听说前几天,刘牢之的一个叫何穆的族舅来访,那几天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和侄子何无忌总来刘裕帐内说话,来时行色匆匆,去时气势汹汹,刘裕的表情也愈发难言。
王瑾之记得,一次路过刘裕营帐时,还隐约听到刘裕在说什么将军糊涂,可惜,声音很快就被压低,再听不清了。
没过几天,也就是三月初一,王瑾之就听说刘牢之派了刘敬宣去桓玄营中。
然后就听说桓玄军已经到了建康,之后就接到命令去追击司马元显。
事情变化得太快了,前段时间,大家还在说着怎么一直不出兵攻打桓玄呢,不成想转眼间自己就变成桓玄这边的了。
这敌我阵营变化得太快,王瑾之虽然隐约有些猜测,但也着实是意外了。
他心中隐隐不安,虽然司马元显不是什么好东西,孙恩叛乱的导火索就是他的“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充兵役”,但刘牢之这时候选择投向桓玄确实是个昏招。
如果桓玄胜了,他必定不会容忍刘牢之再掌控北府军。因为,刘牢之的此次反叛直接导致了司马元显的失败,仔细想想,桓玄在夺权后,还会再允许这样的势力不受自己控制么?
而如果司马元显胜了,这种临阵投降的叛徒,他还能让活着么?
当然,结果显而易见是桓玄胜了,朝廷本就指望着北府军当主力,这北府军一反,自然是一触即溃。
眼见得建康已是唾手可得,桓玄率领的荆州军更是快速逼近,朝廷军未战即溃,四散而逃。很快,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就被生擒。
不久,成功入主建康、大权在握的桓玄便发动了逮捕报复行动,司马元显、司马尚之等人尽皆被斩首。
而桓玄阵营,则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桓玄的宗族及部下如桓伟、桓谦、桓修、桓石生、卞范之等人均加官进爵。
之后桓玄又行大赦,改年号为隆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