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开封山海录[第三部] 今天包饺子

33.算一卦

小说:

开封山海录[第三部]

作者:

今天包饺子

分类:

古典言情

《开封山海录[第三部]》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昨晚几人出去找到了苏玉哲的生魂。

今天吃完早饭,公孙简和沉香就一起去了苏家。

展昭和白玉堂还是和大家一起去找人。

杨戬也要找人,但他没有急着出去。

他感觉从庞太师这边入手,短期内应该没有那么容易找到线索。

因为庞太师好像已经有了警惕之心。

他们之前有怀疑过,那三个外地人一开始就是庞太师安排的。

原因是那三个外地人给钱家的那本残破的山海经,真要认真计较起来,是足够毁了钱家的。

只是不明白庞太师为什么迟迟没有动手。

不过也有人不赞成这个说法。

因为庞太师显然是相信那三样东西能救他儿子的。

不然也不会一次又一次请旨要去西南。

那他怎么会舍得把那三样东西给钱家呢。

但是也有人觉得,庞太师这么做,一方面是他想从钱家弄一笔钱。

另一方面,则是他有把握再次把这东西从钱家弄回来。

不得不说,如果真是这样,庞太师可谓是恶毒又高明。

过去几年的庞太师,因为儿子的去世,总给他们一种魔怔又气急败坏的感觉。

这从他各方面一直给包大人使绊子就能感觉到。

开封府这几年也因为庞太师故意找茬,多了不少麻烦。

最近的庞太师可不这样了,包大人都说,最近上朝庞太师都不怎么找他麻烦了。

好像突然就不魔怔了,估计是觉得找到了能复活他儿子的方法。

包大人还不止一次说过,庞太师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

杨戬去找了公孙,他对公孙道:“你帮我算一卦吧。”

“你说什么?”公孙乍一听到这话,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让我帮你卜卦?你想知道什么?”

公孙认识杨戬三年多,刚认识的时候就觉得他不是一般人。

后来更是把他当世外高人来看。

开封府谁来找他算卦,他都不觉得意外,除了杨戬。

其实公孙平时很少算卦,更少给别人算卦。

只有在事情实在没有什么头绪的时候,才会卜上一卦。

“帮我算一下那三个外地人还在开封吗。”杨戬道,然后又笑着补了一句,“最好能算出他们在哪里?”

最后一句自然是开玩笑的。

如果能算出三个人在哪,开封府众人就不用辛苦查案了,街上找个算卦的给算一下就行了。

算卦,只能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

简单来说,算卦算的是天意,事情成与不成的关键,还是在人为。

“我要能算出他们在哪,我就不在这混了。”公孙笑着道。

他自然明白杨戬是在跟他开玩笑。

算卦只是一种手段,或者说是方法。

可以说,只要掌握了方法,人人都可以算卦,至少能算到卦象这一步。

当然,对于卦象的解读,就需要一定的能力了。

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那你看看到的卦象也只是卦象罢了。

“公孙先生谦虚了。”杨戬在公孙对面坐下。

公孙懒得计较杨戬的调侃,道:“不过,说不定能给你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

说着就拿出了几枚铜钱,双手捂着晃了两下就松开了手。

然后公孙根据卦象给出的解释是,三个外地人并没有离开开封。

而且人大致在开封的西面,且是被禁锢的状态。

这最后一句,也和他们之前的推测是符合的。

能知道这些就够了,杨戬起身准备去开封的西面看看。

“你信?”公孙突然问道。

“为什么不信?”杨戬反问。

他既然来找公孙算了,自然是信的。

“你有没有听过颛顼帝禁止占卜的故事?”公孙问道。

“听过。”这事杨戬听巫苍提到了两句。

巫苍之所以提到颛顼帝,是因为颛顼帝和他们巫族有点关系。

杨戬自然是听说过颛顼帝的,但他以前并不知道他和巫族还有关系。

或许连颛顼帝自己都不知道吧。

颛顼帝的母亲就是巫族人,他的父亲是黄帝和嫘祖的的二儿子昌意。

不过,皇宫的那本《山海经》上记载,颛顼帝是昌意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昌意的儿子韩流。

而从钱家带回的那本残破《山海经》上,并没有提到韩流,而是和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一致,说颛顼帝的父亲是昌意。

至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以后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颛顼帝的母亲,是巫族历史上,第一次和人类联姻。

当然那些脱离族群的不算。

但这次联姻,巫族也是迫不得已。

那个时候的巫族还在人间流浪,为了隐藏身份,他们不称巫族。

而是蜀山氏,自成一个部落。

沿袭一贯的传统,他们很少与人类接触,在人类的纷争中也都保持着中立。

当然,能够保持中立,也是因为他们本身够强大。

那个时候,黄帝刚刚平定了天下,天下看似统一了。

但这只是表面,表面之下可是暗潮汹涌。

为了巩固这统一,黄帝把他的二十多个儿子派往了各地。

而昌意则是去了若水,也就是巫族居住地的附近。

若水以前可是神农部落的地盘,神农部落的首领称炎帝。

阪泉之战后,虽然黄帝打败炎帝,让神农部落归顺,并形成了炎黄联盟。

但神农部落是被打服的,内心可不见得会服。

后来神农部落的后裔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失败后怒触不周山。

这件事情也证明了,神农部落并没有真的心服口服。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黄帝把昌意派到这个地方,心里自然知道他的处境。

为了给他找个靠山,于是就提出和蜀山氏联姻。

不管过程如何,这联姻最后还是成功了,也就有了后来的颛顼帝。

颛顼帝当政期间,民间盛行求神问卜,可以说,那是个人人都觉得自己能通神的年代。

无论遇到什么都喜欢先卜一卦问问神明。

最后这种行为发展到了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地步。

比方说,一个农人问卦今年能否大丰收,得到的卦象是好的。

然后这人就没有以前那么勤勤恳恳种地了。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下地,他说神告诉他今年会获得大丰收,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呢。

这并不是个例,在其他很多事情上,当时的人们也都抱着这样的心态。

颛顼帝觉得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长此这么下去,人类肯定就毁了。

于是就禁止民间求神问卜,除了特定的那些人。

可是事情哪有那么容易,神明在人类的心目中地位很高。

是超过对当时人间帝王的敬畏的。

后来为了断绝人类对神明的依赖,他就下令毁了通天神树。

从此绝地天通。

人间也遭受了一场大灾难,大地崩裂,神树所在的那片大地,连同神树的根基都不见了。

据说是飘去了海外。

据巫苍说,巫族历史记载,人神刚分离那会,巫族就有人守护在神树附近。

只是后来那些人也不知所踪了。

不知道是死了,还是和神树的根基一起飘到海外继续生活着。

巫族把烛龙放出来,其实也不能说全是为了人类。

毕竟颛顼身上也有巫族的血。

“有人因为这事觉得颛顼帝不敬畏神明,你觉得呢?”公孙问杨戬。

“当时的神明并没有因为这事降罪与他吧。”杨戬笑着道,“所以我觉得不重要,其他人怎么觉得也不重要。”

上古诸神本就是因为不怎么待见人类,才和他们分离的。

说人类是被上古诸神流放的,可能都不为过。

颛顼帝这么做,或许正合了他们的心意。

公孙眉头皱了一下,“感觉你说的有道理,可又觉得你说了等于没说。”

“你直接说我说的是废话不就行了。”杨戬笑着道。

他不喜欢对别人进行评价,尤其是不认识的人,还要根据只言片语去定义。

关于颛顼帝那个时代,时间那么的漫长,人类却连本像样的史书都没有。

甚至那个时期的人类,因为缺乏史料,都活在了传说中。

所以杨戬觉得,人类非要定义那个时候的人类,其实并不好。

“我可没这么说。你去忙你的吧。”公孙自己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呢。

当庞太师知道开封府的那个告示的时候,差点没把手里的杯子给摔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