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 048
决定接收桥州的灾民后 , 陈云州首先要做的便是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所需 , 至少一天两顿饭 , 吃个大半饱 , 不能让人饿死或饿出毛病了 。
庆川府受灾影响虽然比较小 , 但要一下子多养十数万人 , 甚至是更多 , 所需的粮食是笔很大的数字 , 稍微弄不好就可能会冲击庆川本地的粮价 。
粮价不比其他东西 , 不是说少了一成 , 就涨价一成 。
人不吃饭就会馈死 , 一旦缺粮 , 粮价只会涨到最后那一成的人买不起为止 , 届时会涨多少 , 谁都说不清楚 。
为避免庆川府的粮价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 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 , 陈云州便让人请了夏喜民过府一叙 。
“ 买粮 ?“ 夏喜民笑着说 ,“ 不知大人需要多少粮食 ? 小的可以帮大人凑个几十石 。“
几干石听起来不少了 。
可灾民的数量很可能是以十万计 , 这些粮食平摊到每个人身上 , 恐怕只能分个一二十斤粮食 , 就是省着吃 , 也坚持不了一个月 , 远远不够 。
陈云州拱手笑道 :“ 多谢夏员外仗义相助 。 不过这次我需要的粮食数量巨大 , 几十石不够 。 我想拿出两万贯十 , 请夏员外组织粮商去北边其他州府购进一批粮食 。
这也是陈云州找夏喜民的原因 。
他需要很多粮商帮忙 , 分开去各州府购粮 。
不然一次性在某一地购买这么多粮食 , 必然会引起当地的粮价暴涨 , 对当地百姓不好 , 对他收购粮食也不好 , 分散开来 , 每个州县收购几百上干石 , 影响就非常小了 。
夏喜民思索片刻 , 问道 :“ 陈大人 , 一定得去外州府购买吗 ? 去外州县购粮运输成本必然会高很多 。 庆川本地挪一挪 , 凑一凑 , 也能想办法凑足两万贯钱的粮 。“
夏喜民就只差直说庆川府不少大户手中是有粮的了 。
陈云州明白他的意思 。
但官府不能强制逼迫他们卖粮吧 ? 而东若是将他们手中的粮食都耗光了 , 万一庆川府遇上天灾人祸战乱之类的 , 需要粮食救急的时候从哪儿来 ?
粮食可是战略资源 , 关乎国计民生 , 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 。
糗食也是一种武器 , 其影响力不亚于核武 , 多少国家 、 朝廷的覆灭都是因为缺糗 。
华夏就是因为建立了比较充裕的粮食储备 , 所以在国际粮价大幅度波动 , 几大糗商想做空华夏粮价时溃败而退 , 从而保证了自身的粮食安全 。
所以陈云州未雨绸缪 , 也有这个打算 。
他严肃地对夏喜民说 : “ 对 , 从外州县购买 , 若银钱不够我可加钱 , 运输费用也由我出 。 夏员外 , 我们庆川府准备接纳一部分桥州灾民 , 这批粮食是给他们的 。 至于庆川府若是有多余的糗食 , 官府会建平义仓收购一部分 , 保证粮价平稳 。“
“ 若再遥自然灾害 , 庆川也有抵抗这等风险的能力 。“
平义仓就是古代的储备糗仓 , 平时储粮 , 等到灾荒年间开仓放粮 , 救助百姓 。
这本意是好的 , 但实际上很多州府的平义仓都是摆设 , 原因无他 , 没钱 , 没多少结余的糗食 。
朝廷现在税赋颇重 , 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 , 有时候连上交的田赋都不够 , 哪有糗建平义仓 ?
而东储粮成本也很高 , 需要建设粮仓 , 安排人管理 , 还要经常翻晋 , 以免发霉 。 每过一两年还要更替一遍仓中的傅备粮 , 这其中的捉耗 , 人力成本等 , 加起来也要花不少钱 。
没钱的官府根本支不起这么大的摊子 。
但平义仓若是充裕 , 好处也是明显的 , 至少百姓揭竿而起的现象会少很多 。 没有动乱 , 对一州一县绝大部分的普通百姓而言 , 就是很平静很幸福的生活了 。
夏喜民听闻了陈云州花巨资买粮的缘由 , 连忙起身拱手道 : “ 大人高瞿远瞩 , 在下佩服 , 在下回去就组织粮商前往各地购粮 , 定不负大人所托 。“
陈云州拱手笑道 :“ 那就有劳夏员外了 “
买粮的事不用操心后 , 陈云州和陶建华商议重建平义仓的事 。
原本的平义仓在庆川城城北 , 能容纳一干石粮食左右 。 但一二十年没怎么储粮了 , 无人管理 , 年久失修 , 仓库已经很破旧了 。
陈云州踏过残破的墙壁 , 走进仓房中 , 入目所及是大片的蛛网和杂乱的青草 、
构树 , 完全没法用了 , 只能推倒重建 。
陈云州退出仓房 , 带着人在附近转了一圈 , 回头对陶建华说 :“ 陶大人 , 我准备建八个仓库 , 一个储量一干石左右 , 还要留出一片空地
, 以供粮食翻晒 , 平义仓旧址恐怕是不够 。“
陶建华有些吃惊 :“ 要建这么多吗 ?“
陈云州轻轻摇头 :“ 多吗 ? 即便储满 , 八干石粮食也只够应急一段时间 。 十万人 , 省着吃 , 一个月都很难 。“
华夏数十亿人 , 储备的粮食可是能供这么多人吃个一两年的 。
什么叫粮食安全 ? 这才是 。
有这么多粮食储备 , 天灾人祸又怎么样 ?
现代社会 , 每年全国都有部分地区受灾 , 洪涝 、 干旱 、 地震 、 海啸 、 雪灾不断 , 并不比古代少 。 之所以没造成古代这种易子而食的人伦悲剧 , 也没造成大的社会动荡在于充分的粮食储备 、 迅捷的交通以及强大的调动能力 , 能够及时救灾 。
灾区中的百姓即便家园被毁 , 他们也不会绝望 , 不会担忧自己和家人会被饿死 。
他们有这个底气 , 有这个信心 , 自然不会为了一块饼干大打出手 , 也不会趁乱犯奸做科 , 从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
社会稳定对普通人来说是最好的 。
宁为太平犬 , 不为乱世人 。
而粮仓就是给庆川人的一颗定心丸 , 有粮心不慌 。
陶建华也明白这个道理 , 他环顾了四周一国道 :“ 大人 , 若要在此扩大平义仓 ,
那得将附近的百姓搬迁走 。 其实这片地方本来就属于粮仓重地 , 只是平义仓不再借粮 , 官府也逐渐不再派衙役看守平义仓 , 才渐淀有许多人搬迁至此 。“
陈云州懂了 , 这就是等于非法建筑 , 可以随便拆的 。
但法律之外尚有人情在 , 这些人到底都在此居住了一二十年 。 而丁看这房子都很低矮 , 有些甚至是窝棚 , 若非无处可去 , 也不会在此落脚 。
陈云州说 : “ 看看城中哪里还有空地 , 让他们搬过去吧 , 从我这边走账 , 每户给二十贯钱当做拆了他们房屋的补偿 。 若无可出去 , 为人考实没有劣迹者也安排到庄子中 , 让乔昆 、 刘春给他们找个活儿干 。“
“ 大人慈悲 。“ 陶建华说 。
陈云州摆手 :“ 总共也就二三十户 , 顶多几百贯钱 , 算不了什么 。“
比之重建平义仓的种种开销 , 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
建平义仓这事 , 陈云州交给了陶建华去办 , 他还有另外一事 。
陈云州去庄子上 , 单独见了乔昆 , 并拿出了两张图纸给他 : “ 找咱们庄子中擅木工的 , 按照图纸打造纺织机和纺纱机 。“
这两幅图是从 《 手工机械理论 》 这本书上所得 , 主要是改进纺织机和纺纱机 。
陈云州看完后就觉得这笔拥护值花得实在太值了 , 这完全可以让纺织业进入工业时代 。
现在的纺织机 , 用梭子织布的时候要用左右手来回抛接绳子 , 效率低容易伤到手 , 而且因为是反复的重复动作 , 一天重复六七个时辰 , 从早忙到晚 , 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就可能出现错误 。
而新式的织布机将梭子换成了飞梭 , 滑桂两端装上弹簧 , 再在梭子上弄个小轮子 , 使得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 , 从而大大提高织布机的效率 , 织出来的布质量也更好 。
现有的纺纱机一次只能纺一根线 , 图纸上的新式纺纱机将横排变为直立 , 同上装好几个纱锭 , 用一个纺轮带动 , 从而一次可纺织数根甚至数十根线 。
乔昆家中母亲和妹妹平日里都会纺线织布 。
平日里他们全家穿的衣服 , 大多都是乔母所织的土布 , 若有多余 , 偶尔还会拿到集市上卖了补贴家用 。
不止他们家 , 乡下很多妇人都如此 , 毕竟一家者小都要穿衣服 , 乡下人哪有那个钱去买城里的布 。 男耕女织 , 女人的纺织收入也是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
所以乔昆虽不会纺织 , 可也大致知道纺织的情况 , 看完图纸后 , 他震惊得瞄大眼 : “ 大人 , 这 …... 若是用这种纺织机 , 那我娘一天可能织好几匹布吧 。“
现在他娘一天从早忙到院上 , 也织不出一匹布 。
陈云州笑着点头 :“ 对 , 我将这两张图纸交给你 。 你安排庄子里的工匠造出新式的纺纱机 、 织布机 , 越多越好 , 若是工匠不够就对外招募木匠 。 机器上能用铁代替的零件 , 都可用铁或是钨钢代替 , 要做得结实耐用 。“
「 大人 , 咱们莫非是要建纺织工坊 ?“ 乔昆既惊又喜 。
陈云州含笑点头 :“ 没错 。 过阵子 , 桥州那边会过来一批流民 , 男子可开矿 、 挖渠 、 修桥铺路 , 再不济也能开晕荒地 , 但女子天生体力弱于男性 , 这些活她们干起来差一些 。 所以我准备招募
一批寡妇进纺织工坊 , 咱们庆川的纺织业也该改进改进了 。
乔昆激动地说 : “ 大人这主意甚好 。 工坊还是建在庄园吗 ?“
庄园的地肯定不够用了 , 好在北边是树林 , 还有发展的空间 。 陈云州点头 :“
对 , 这个事不着急 。 等桥州的灾民过来了 , 让他们将北边的土地开垦出来建工坊 。“
这样也是给他们事情做 。
除了要让灾民吃上饭 , 还得让他们有活儿干 , 男人开荒建房子 , 女人种菜织布 , 每个人都要安排到活计 。
这人有饭吃 , 一旦闲下来就容易生事端 , 忙起来 , 反而没那么多问题 。
“ 好 , 小的明白了 , 小的这段时间就是招募木工 , 尽可能多地制造纺纱机 、 织布机 。 “ 乔昆说道 。
陈云州点头 :“ 对 , 你负责此事 , 向郑先生汇报 。 庄子上的账目也给郑先生 , 让他过目 。“
庄子上的账目太复杂了 , 陈云州是没时间去核查的 , 但长期不查账 , 保不齐下面的人会生出什么心思 , 所以这事最好还是交给郑深去办 。
乔昆连忙点头 :“ 是 , 小的会将最近半年的账目整理出来 , 交给郑先生 。“
陈云州交代完事情 , 又逛了一国庄子 , 摘了几篮新鲜的西红柿和辣椒 。 可惜玉米者了 , 拾下去硬邦邦的 , 不管是煮玉米还是烤玉米都不好吃了 。
回到城中 , 陈云州吩咐柯九 : “ 将西红柿和辣椒给陶大人他们各送一篮 。“
庆川城中主要的官员都送了 , 至于夏喜民 , 去年给了他种子 , 他自己种了不少 , 就不用送了 。
陈云州只留了一篮子 , 回到后衙 , 让厨房做了酸酸甜甜的西红柿鸡蛋汤 , 又做了白糖凉拌西红柿 , 还有木耳凉拌黄瓜等开胃的小菜 , 然后派人去请了郑深过来吃饭
郑深看到桌子红红绿绿的小菜就乐了 :“ 还是大人深知我心 , 今天这桌子上都是我爱吃的 。“
陈云州笑道 :“ 今天去了一赵庄子上 , 摘了些新鲜的蔬菜回来 。 天气太热了 , 就适合吃点酸甜开胃的 。“
郑深点头 :“ 确实很不错 , 这个西红柿真好吃 , 辣椒也好吃 。“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聊最近的公事 , 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月上中天 。
“ 大人近期要去河水县吧 ? “ 郑深放下筷子 , 问道 。
陈云州点头 :“ 是 。 吴炎已经走了半个月左右 , 前天派人送了一封信过来 , 他们那边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 中秋节前后会将人送到河水县 。“
这段时间 , 陈云州也让人随时注意着桥州的天气 。
前几日 , 桥州丿云密布 , 像是要下暴雨 , 可云集结了半天 , 却被一股大风给吹散了 , 最后零星撒了几个雨点 。
这导致桥州的旱情没有丝毫缓解 , 还越来越严重 , 估计有些地方吃水都比较困难了 。
陈云州担心吴炎送来的人太多 , 会发生暴 、 乱 。
因为最近在展开秋收 , 家家户户都有不少粮食 。
桥州的灾民涌入 , 看到地里的收获 , 若是心生不平 , 动了什么歪心思怎么办 ?
这些灾民中大部分肯定都是很淳朴的百姓 , 但其中肯定也有不少好吃懒做 、 好逸恶劳的街溜子 。
河水县衙役只有一百多人 , 文玉龙看起来又是个文弱书生 , 陈云州怕他镇不住场子 , 所以打算亲自去一赵 。
郑深倒不是特别担心 , 毕竟去年他们有过接收流民的经验 。
“ 大人注意安全 , 如今天气还很热 , 大人注意防暑 , 保重身体 。“
陈云州笑着点头 :“ 我知道了 , 只是今年中秋节不能回来与郑叔一道过了 , 我提前祝郑叔中秋节快乐 。“
陈云州举杯 。
没办法 , 衙门里就他们两个外乡人 , 而且还都是光棍 , 在这种合家团圆的日子 , 只能抱团取暖了 , 平日过什么节日 , 他们俩都是一起的 , 整一桌酒菜 , 喝喝酒 ,
聊聊天 , 还真不错 。
“ 正事要紧 , 此等小事不足挂怀 。 “ 郑深举杯浅笑 。
话是这么说 , 但他比陈云州还重视节日 。
陈云州坐上了马车 , 前往河水县的途中发现柯九手里抱着个匣子 , 很宝贝的样子 , 随口问了一句 :“ 你拿的是什么 ?7“
柯九眼珠子转了转 。
陈云州挑眉 :“ 跟我有关 ? 说实话 。“
柯九只好打开匣子 , 里面躺着两个精美的月饼 。
“ 郑先生让小的带上 , 大后天便是中秋节了 , 他说中秋节不能不吃月饼 , 还说小的粗心 , 怕小的忘了 , 就提前让
人准备了 “
陈云州目光落在月饼上许久才道 :“ 知道了 , 盖上吧 , 中秋节那天 , 咱们俩一人一个 , 你陪我过中秋 , 回头你如实告诉郑先生 。“
“ 诶 。 “ 柯九欢欢喜喜地将盒子盖上 。
可惜这月饼终究还是没能吃上 。
因为半路上 , 陈云州就遥到了文玉龙派来接他的衙役 。
“ 小的见过陈大人 。 现在桥州那边已经有灾民过来了 , 文大人守在洪河边 , 走不开 , 就让小的来接大人 。“
陈云州挑了挑眉 :“ 这么快 ? 这还没到中秋呀 。 这样 , 直接转道去洪河 , 跟文大人汇合 。
“ 是 , 大人 。 “ 柯九领了命 , 指挥队伍抄近道 , 不去县城了 , 直接去洪河 。
第二天 , 他们便赶到了洪河边 。
洪河旁边的树荫下搭了不少帐篷 , 炊烟袅袅 , 人声鼎沸 。
马车穿过杂乱的人群 , 总算在前方最大的帐篷外面找到了文玉龙 。
文玉龙一看到车队 , 立即撒下衙役迎了上前 : “ 下官文玉龙见过陈大人 。“
陈云州下车 :“ 文大人不必多礼 。 现在来了多少灾民 7“
文玉龙说 :“ 回大人 , 目前有一干多名 , 还陆陆续续有灾民从洪河对面过来 , 下官派了人在河边候着 。“
陈云州点头 :“ 文大人辛苦了 。 这么多人聚在洪河边也不是办法 , 安排人登记造册 , 然后将人分批送去庆川吧 “
“ 好 。 “ 犹豫片刻 , 文玉龙说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