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说带唱表演了一通,没有听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李隆基的脸色可以说十分难看。
几位老臣神情讪讪地退回班列,眼角余光却仍不死心地瞟向御座后方,暗暗观察着萧青梧的脸色,心里不住琢磨刚才那些话到底有没有被听进去,一边又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去看再次出现的奇异光幕。
【其实我有点没明白,怎么突然就哭起来了?】
萧青梧一边划拉着资源库里的片子,一边忍不住跟9527吐槽:【是因为雪灾死了人?这确实是个令人悲伤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些在官场沉浮几十年的老油条来说,反应有点过度了吧?难道真就爱民如子到这种地步了?每次灾情死了人都要这么哭一场?总感觉挺奇怪的。】
【适当的表现出悲痛,是官员在面对天灾人祸时的一种政治正确和必要姿态,这有助于彰显其心系百姓的仁德。】
【原来是这样……】萧青梧如若有所思的暗暗点头,【官场还真是一门学问啊……】
太尉宁王李宪,也就是方才打头哀嚎的那位老臣,听着上方那与自己意图南辕北辙,八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心音,嘴角控制不住地微微抽搐。这人心思竟如此敏锐,险些瞧出破绽!
他心下暗叹,看来这样的法子日后不可再多用了。
李隆基揉着额角,神情疲惫地抬首示意高力士朝会继续。
昨天红薯带来的冲击太过强烈,令他辗转反侧彻夜未眠,满心只盘算着如何从萧青梧口中套出只言片语,将那祥瑞带回大唐。
何止红薯,那占城稻也势在必得!然而萧青梧全然不接茬,这让他心焦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朝堂上的气氛肉眼可见地一度凝滞,没过多久又恢复了正常,官员们依次出列奏事。
萧青梧也终于找好了要看的片子,《林则徐戍边》。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清朝道光年间,林则徐因禁烟运动被贬黜后,于伊犁戍边期间,积极协助当地政府主持兴修水利、勘垦荒地的故事。
【就这个吧,看点积极向上的。】萧青梧按下播放键,【封建社会这些事啊,真的不能细想,一想我就得爆炸。】
纪录片开始播放,片头音乐响起,画面以快速闪回的方式展现了这部片子重要要讲述的内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人们如何依靠简陋的工具开凿沟渠、引水灌溉,将一片片曾经的荒漠戈壁变为可以耕种的良田。
与昨日展示静止的诗文截然不同,这一次,光幕之上的景象竟是会动的!
更令他们骇然的是,那光幕之中竟有声响传出!恢宏壮丽的乐声、工具的撞击声、劳工们的号子声,虽语调古怪却清晰可闻,仿佛另一个世界的声音直接穿透时空,降临于此。
这远超理解的神迹让殿下群臣个个呆若木鸡,许多人下意识地倒抽一口冷气,若不是心中牢记万不可露馅,又看到上方李隆基面色不变地好端端坐着,不少人怕是当场就得惊叫起来。
片头BGM一过,背景只用字幕简单交代了几句,便直接进入主题。
“道光二十三年?伊犁?”有眼尖的官员看到了画面闪回时出现的文字标题,喃喃念出,脸上全是茫然,“这是何朝何代的年号?伊犁又是何地?”
旁边有人拧眉思索:“看这荒凉的景象,倒似是西域边陲,伊犁……莫非是伊丽一带?”
来不及对着怪异的发型发表什么意见,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被画面中主角到达伊犁后颁布的那一系列的政策所吸引。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熟知农事的官员们眼睛都快瞪出来了,越往后看越恨不得扑到光幕前去看清每一个细节。
“妙啊!如此引水,可省却半数民力!”
“这夯土之法似乎更为坚固耐久?”
“他们是如何测量地势高低的?竟如此精准?”
虽然时代地点皆不对,但兴修水利、垦殖荒地的核心是相通的,更令人振奋的是,光幕中展现出来的农具,全都是大唐没有的,而且轻易就能复刻!
还有……红薯!原来它长这幅模样!那个姓林的官员在指挥农户们种红薯!
窃窃私语声在官员中蔓延,那是压抑不住的兴奋与好奇。
“肃静!!!”御史提着嗓子大喊一声,及时打断了官员们越来越大、几乎快被上头察觉的议论。
萧青梧将视线从屏幕上移开,茫然地看向阶下。
【怎么了?吵起来了?】她扫视了一圈殿内,没发现任何异常,政务依旧在有条不紊地缓慢推进中。她呆呆看了几眼,便将注意力再次放回纪录片上。
进度条已经过了快一半,艰难开垦的过程大致讲完,后续多半是些琐碎的困难与丰收的细节,她直接调成2倍速加快看完。
【心情总算好了些。】萧青梧长长舒了口气,【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每次地震过后,都会举办大型公益晚会,人果然还是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啊。】
看了眼时间,居然还不到6点,这意味着朝会至少还要三四个小时才能结束。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双目无神地继续打开一部动画片来消耗时间。朝堂上说的多数都是些琐碎又晦涩的政务,大多她都听不懂,比如这会就在说某位宗室亲王薨逝后的谥号拟定问题,阶下两名礼部的官员为了用“恭”字还是“惠”字,吵得都快打起来了。
又比如关于明年春季祭先蚕礼的仪程细节,负责的官员在请示后妃出席时具体该穿哪种纹样的礼服,以及内外命妇陪祭的站位次序。
【……完全听不懂。】萧青梧面无表情地在心里吐槽,【给死人吵架吵半天,给活人站队也能吵半天……这些还比不上讨论下怎么赈灾更重要吗?算了,还是看我的《猫和老鼠》吧。】
她熟练地将脑内屏幕的音量调低,开始沉浸式观看汤姆和杰瑞的世纪大战。
殿中群臣却无人敢有丝毫懈怠,他们一边在脑子里不断临摹那些水利农具的珍贵细节,一边还要绷紧神经应对皇帝的垂询和同僚的辩论,同时还得管理好表情,不能对阶上那诡异的光影和声响露出异样。
一场朝会下来,精神上的消耗远比身体更大。
当高力士终于宣布退朝时,宣政殿内的气氛陡然一松。百官依序躬身退出,动作看似平稳,但许多人的步伐都比平日快了几分,尤其是户部和工部的几位官员,几乎是强压着迫不及待的心情。
待看到圣驾消失在侧门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