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和离后前夫非我不可了 月满楹

9. 兜得住

小说:

和离后前夫非我不可了

作者:

月满楹

分类:

衍生同人

皇宫,明政殿,亥时。

殿内正中摆着一张偌大的雕龙红木案,案前正摊着一个晾着墨汁的折子,案角的九龙鎏金香炉泛着似有似无的白雾,一个身高七尺,穿着明黄天子朝服的儒雅男子此时正背着手看着漆有“仁、贤、明”几个大字的东墙微微出神。

祁风望等引他进殿的内侍退下后就撩袍跪在地上:“臣祁风望叩见皇上!”

“免礼!”康荣帝头也没转地轻声道。

“谢皇上。”祁风望叩谢后站了起来。

“祁风望,又一年了。”皇帝轻吁了一口气,有感而发,“光阴易逝,第九个年头了。”

康荣帝没头没尾的话,祁风望却听懂了。

这事得从祁风望十二岁参加的那场天楚皇朝和契丹大战说起。

天璟廿一年到廿三年,天楚王朝境内大旱,尤其南方,粮食收成锐减,国仓空虚。

邻国契丹瞄准时机来犯,祁国公祁承南奉命前往御敌,出征时将过了十二岁生辰的祁国公府世子祁风望带往前线历练。

两军实力相当,相持不下。

基于国内大旱,国库亏空的国情,天楚大军前线的军粮供应紧张,但好在每每军粮告急之际,总有一个女扮男装的中年妇人持着皇家金牌领着一个运粮分队将军粮给续上。

一开始,对这个手持皇家金牌的中年妇人,整个天楚大军的人,包括将帅祁国公祁承南都没有多想,只以为是皇家派出去筹集军饷的能人。

基于军饷紧张,天楚大军想尽早结束战事,奈何契丹军将就是瞄准了天楚大军的军粮供应不上,部署持久战战略,将战线和战事拉长,欲等天楚大军粮断兵疲时一举攻克天楚大军。

将帅祁承南自然看出了契丹人的企图,遂召集一众将领商议对策,只是一时之间难以商议出一条万全之策。

就在一众将领一筹莫展的时候,在边上旁听的祁风望出列,献上了自己的一个计策。

他认为两军正面交锋两军实力相当,只是两军的军粮储备上双方悬殊,敌方充盈而我方贫瘠,如有法子将对方的粮草摧毁,那么敌我双方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敌方军粮被毁,定会影响敌方大军士气,提升我方大军的士气,对我军作战大有裨益。

一众将领听了后沉默了。

众所周知,粮草是军心稳定的基石,是战争的动力源泉,是军队中不容有失的存在,一般的军队都会粮草基地设置在大军的后方复地,且有重重重兵把手,要摧毁的话谈何容易?

且这事极其凶险,为了不招人耳目,同行之人不可能多,且侵入敌方腹地领土,稍有不慎就会被敌方发现,一旦落入敌方的手里,几乎就没有了生还的可能。

为了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白白葬送自家官兵的性命,渐渐的,这计策就少用或者不用了。

可是对于当时两军对垒的情形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法子,也是最好的法子,若成了,无疑为我军的胜利夺得了长尽先机。

可是派谁去,谁去最合适?

祁风望出身武将世家,自然知道一众将领的想法,拱手行了一个军礼自荐带队前往。

军营内再次一度沉默,随后军营里出现一系列反对的声音或者代替祁风望前往的声音。

皆因他们的少主祁风望当时只是一个刚满十二岁的孩子而已。

祁承南对这个计策不置可否,让众人退下,只留下祁风望一人。

父子俩人,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晚后,祁承南明日一早就宣布成立以祁风望为首的十人敢死队前往敌军腹地烧毁敌军粮仓。

全军上下一片哗然;

军令如山,这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隔日,祁风望就带着从自荐士兵中挑选出来的九名精兵出发。

一行十人一路上白天休息,夜里行军,躲躲藏藏地行走了几天后终于潜到了契丹大军粮仓附近。

很快,他们发现契丹大军粮仓戒备森严,分三班巡防,将粮仓守得连一个苍蝇都飞不进去,更遑论是他们几个大活人。

他们只能蛰伏在契丹大军的粮仓外等待时机。

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他们蛰伏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同样潜伏在契丹粮仓附件的另外一队人马。

同时,对方也发现了他们,或者早就发现了他们。

入夜后,对方派人持天楚皇朝的皇家金牌前来邀请他前往议事,来人称他为祁世子,明显是已经认出了他。

祁风望年过十二,尽管身量长得交同龄人高,样貌又较出色,又让人过目不忘的本事,哪怕他现在穿着一身绿色糙衣。

对方持有皇家金牌,自然而然就是我方人马。

在敌方粮仓外遇到另一队我方人马,两队人马摆明了想做的是同一件事,就是端了对方的粮仓。

这种时候,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祁风望没有理由拒绝,欣然前往。

令他意外的是,另一队人马的领头人竟然是一个女扮男装,英姿飒爽的中年妇人。

祁风望虽然没亲自见过,但也知道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那个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天楚大军补给军粮的领头人李夫人。

时间紧迫,他们这里每拖延一天,前方战线的危机就多了几分,两人互通了信息后决定当夜寅时就兵分两路火烧敌仓。

祁风望一行人负责兵分几路引开巡兵,他们这一的逃生机会大,毕竟外面天大地大,又有夜色掩护,能不能逃出去就看个人本事。

中年妇人那一队人马则趁乱潜入粮仓内部放火,进了粮仓就等于进入了敌军的包围圈,哪怕侥幸没有被敌军射杀,也可能被熊熊大火烧死。

祁风望本想拒绝这个提议,他认为冲锋陷阱是他们前锋的事,理应他们那一队冲在前面,潜入敌仓内部放火。

但对方以她手上的皇家金牌命他听令,还说天楚皇朝未来更需要像他这般谋略胆识过人的少年,让他努力逃出生天,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当天夜里,他们依计行事,祁风望一行十人两人一组兵分几路地引开巡兵,全都活了下来。

事后,他们一行人在约好的位置远远望着敌军粮仓上空的熊熊火光,漫天飘着滚滚浓烟,听着越过山谷传来的战鼓、排兵布阵,冲锋陷阵等各种呐喊余声中等了另一队人马一天一夜,也没等来一个人。

等粮仓大火熄灭,浓烟散去,敌军败退后,祁风望带着众人返回敌军的粮仓营地,在一片废墟边上找到了还有一口气的李夫人。

可是李夫人伤得实在太重,见了他们,撑着从自己的怀里摸出一面皇家金牌和一块玉佩交给祁风望,仅说了“我女儿”几个字就断了气。

她是放心不下她的女儿。

祁风望当时既自责又难过,认为李夫人如果不是为了完成本该他完成的任务,她就不会死,本该死的人是他。

当时契丹大军败退,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祁风望只能忍住伤心,将牺牲的另一队人马就地火化,带着他们的骨灰回去见祁国公。

祁国公听了祁风望讲述了事情经过后,拿着那块皇家金牌,神情凝重,之后给祁风望等人讲了一则皇家辛密。

相传尊景十一年,广仁帝在位,当今圣上的皇祖父赵昭是当时的二皇子,年少时与英国公府嫡出女儿刘芸灵两情相悦。

当时广仁帝就两个皇子,太子跟二皇子赵昭。

赵昭是幼儿,颇得广仁帝的溺爱,从小就养成了混世魔王的性子,文武不精,平日里没少游走于京中,吃喝玩乐,可预见将来顶多就是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闲散王爷。

皇家人薄情,英国公刘金禹怕女儿嫁给赵昭后,一旦发生点什么事赵昭这个闲散王爷护不住她这个女儿,更怕牵连到英国公府一族,并不同意女儿嫁给他。

赵昭知道英国公刘金禹的顾虑,他自己细细想了下觉得觉得英国公刘金禹的顾虑不无道理,眼下他父皇还在,护着他,若他日父皇不在了,以他太子皇兄猜忌多疑的性子他若手上没点实权到时候还真的就是‘人在砧板我为鱼肉’的真实写照。

赵昭认为朝中有太子坐镇必定家国安宁,那自己就攘外安邦,和其太子皇兄一文一武共守天楚皇朝的繁荣昌盛,而且去边关打仗,建立军功是掌握权力最快速有效的途径之一,那时,刚巧边关有战事,于是他就自请领兵出站。

刘芸灵知道赵昭前往边关打仗既是感动又是害怕,感动的是赵昭对自己情谊天地可鉴,为娶自己只身前往边关,害怕战场上刀枪无眼,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办。

在赵昭前往边关前夕,两人私下里见了一面,有情人话别自是惺惺惜别,你侬我侬,情到深处两人有了肌肤之亲。

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次肌肤至亲让刘芸灵有了身孕,

刘芸灵有了身孕后,惊慌无措,她自知以她未婚的身份有了身孕被英国公府人知晓的话,英国公府人定会顾及家门脸面要她将孩子打掉,可她想生下自己跟心爱之人的孩子。

可如何生下这个孩子?

刘芸灵一筹莫展,毕竟怀胎十月不比其它,肚子日益变大得明显时,只要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她这是怀有身孕了。

其思前想后,实在没有办法之下,只好找赵昭出征之前让她有解决不了的事找的人,礼部尚书之子司徒卫帮忙。

听闻刘芸灵怀了赵昭的孩子,司徒卫震惊之余一时也束手无策,可他在好友出征前答应了帮忙照顾刘芸灵的,就让刘芸灵安心回去等他消息,他负责联系赵昭。

司徒卫将刘芸灵怀孕的事情第一时间传给了赵昭,希望赵昭能有个好的解决办法。

京城到边关路途遥远,边关战场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司徒卫、刘芸灵两人亦不敢将希望全部寄托在赵昭的身上,他们亦想了许多办法,可最后两人发现若没有家族的掩护,刘芸灵寸步难行,根本不可能安全无虞地生下赵昭的孩子。

不得已之下,刘芸灵只好将她怀有赵昭孩子的告诉英国公夫人。

英国公夫人得知一手养大的女儿未婚先孕如此有辱家风的事情,气得甩了刘芸灵一个巴掌,可气过之后也知道就算杀了自家女儿也于事无补。

刘芸灵肚子的孩子断是要留下来的,否则他朝赵昭归京之时就是她们英国公府落得一个谋害皇家子孙罪名之日,这可是满门抄斩之罪,英国公府冒不起这个险。

无奈之下,英国公夫人打算将自己的女儿送到偏僻的庄子,等孩子生下来再作打算。

可就在这时,朝中靖王造反篡位,围堵皇城,射杀了皇上、东宫太子一族,血洗皇宫。而边关也传来消息,二皇子赵昭惨遭追杀,穷途末路之时摔下悬崖,凶多吉少。

一夜之间,刘芸灵肚子孩子的成了皇家唯一的正统血脉。

皇上仁善,推崇仁治,爱民如子,端方正义的司徒卫认为皇家的正统血脉应该得以延续,于是他私下里见了英国公夫人和刘芸灵,说他愿意与刘芸灵假成亲,共同守护着这唯一的正统皇家血脉。

两人成亲,让刘芸灵腹中胎儿以司徒子孙的身份成长,是再稳妥不过了,英国公府没有拒绝的理由,再加上这也算是两家的结盟方式,两家联姻让两家的利益切切实实地捆绑在一起,那边的人都不会泄露先皇还有血脉流存的消息。

于是两人动荡的局势中低调成婚,刘芸灵八个多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司徒昇。

为了保护司徒昇,两家人低调行事的同时,对司徒昇的身世守口如瓶。就算在八岁那年,刘芸灵抑郁成疾,含恨而终亦未对其身世提过只言半语。

司徒昇十二岁时,消失了十二年的赵昭忽然在边关起兵声伐靖王谋反篡位,气势如虹。

靖王发动宫变篡位后,由于帝位和江山来得名不正言不顺,用各种暴政手段来巩固帝位。

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忠良和镇压异己,导致君臣离心;

为了充盈国库,压榨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民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民心尽失。

在这般的背景下,代表皇家正统血脉赵昭在讨伐靖王的战争中八方呼应,不出两年,赵昭就领兵攻克了京城,血洗靖王一脉,夺回皇位。

一切尘埃落定后,赵昭前来司徒家与司徒昇相认。

司徒昇在司徒卫的教育下端方正直,无法接受自己是个未婚子的事实,再加上赵昭回京并成为皇帝,知道其会保护司徒昇后,其养父司徒卫本就不太好的身子就每况愈下,大限将至。

司徒昇知道是自己的身世拖累自己了的母亲和养父司徒卫,压垮了他们的身子,让他们年纪轻轻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养恩大于生恩,司徒昇对自己的养父心存感恩与愧疚,无法看着他无子送终,亦不能接受其养父一脉香火断绝,于是就拒绝了和赵昭相认,说他生是司徒家的人,死是司徒家的鬼。

赵昭也感念司徒卫的情谊,亦不勉强;只是他当年被追杀时伤了身体的根本,无法再有子嗣,想了一个两全之策,就是司徒昇不认祖归宗可以,但是他的嫡长子一定要入皇家的族谱,将来继承天朝皇朝的大业。

司徒昇应了!

司徒昇十八岁大婚,一年后生下长子,取小名阿沐。

阿沐两岁,被接入皇宫,皇帝赐名赵沐,按储君培养。

赵沐六岁那年,赵昭薨,留下遗旨即刻赵沐登基,册司徒昇为摄政王,辅助赵沐治理天下,直至赵沐成年。

赵沐六岁登基,年号天璟,尊号康荣。

在赵沐十五那年,将朝堂之事平稳过渡到赵沐手上后,请辞,归隐于民间。

刚开始时,司徒昇还会时不时地传些消息回来给赵沐,可慢慢地越来越少,最后竟然音讯全无。

祁国公说完后,手执那枚刻有“天璟”年号的皇家金牌,想到一次次补给即时的军粮,推测道:那个李夫人极有可能是当今司徒昇离开后生的女儿,当今圣上康荣帝的亲妹妹。哪怕不是当今圣上的亲妹妹,也跟隐于民间司徒昇一脉有密切的关系。

十二岁的祁风望没想到皇家还有这么一段曲折离奇的辛密,知道那个挺身而出的李夫人有可能是圣上在民间的亲妹妹后,更是愧悔难当得抬不起头来。

天楚契丹大战,天楚皇朝大胜的消息传回天楚大地,举国欢腾,对战中年仅十二岁的祁国公府世子火烧敌军粮仓的壮举更是纷纷称道,直呼“英雄出少年”。

面对四面八方汹涌而至的盛赞,祁风心无波澜,甚至心中隐隐发堵。

这份荣耀,他受之有愧!

火烧敌军粮仓谋略的成功,是用另一支十人部队的性命换来的,这份荣誉更属于那十名默默无闻的壮士,更属于那位巾帼不让须眉的领队李夫人。

假如这份荣耀能换回那支小队人的性命,那他宁愿不要这份荣耀。

祁国公率领天楚大军回京,百官迎接,皇帝设宴犒赏三军后,祁国公带着祁风望一行人跪在了康荣帝面前,奉上了那位李夫人最后留给祁风望的皇家金牌和玉佩。

康荣帝接过那两样信物,看了金牌暗面的编号,确定这是他父母临行前他强塞给他们两面金牌中的一面。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