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盘点历史,开局为始皇澄清谣言 云深雾

47.对比差距

小说:

盘点历史,开局为始皇澄清谣言

作者:

云深雾

分类:

古典言情

【而咱们的卫青大将军,之所以会被如此恶劣的流言蜚语缠上,主要还是他们老刘家造的孽。

往前数,开国皇帝刘邦据说有个男宠叫籍孺,汉文帝刘恒也有个被景帝刘启饿死的邓通。就连为国生子的汉景帝都没逃脱掉男友绯闻,更别提有实质记载的刘彻了,人家独树一帜,有两位,分别是韩嫣和李延年,至于没记载的,那就另说了。

而卫青之所以被流言缠身,其实罪魁祸首还是刘彻和司马迁造的孽。

明明是击败匈奴的战神,保境安民,开疆拓土,却被一向敬重英雄的太史公一反常态的在佞幸传中留下名字,这有何尝不是我们读《史记》时的不平之处?

所有人都知道刘家的皇帝一脉相传的刻薄寡恩,汉武帝刘彻尤其是其中的翘楚。别人家的丞相顶多了一两个,刘彻倒好,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也不怪汲黯不服气,汉武帝刘彻一生中,任丞相一职的足有十三人,而这些人中不得善终者占大部分。

哪里地震了?杀个丞相祭天。有水灾了?丞相做的不合格,杀了。哪里有干旱,嗯,肯定是丞相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杀了祭天。打了败仗,丞相背锅。

一个个观察下来,唯一一个生前备受信任,死后也极尽哀荣的就是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了,也难怪群臣都为自己鸣不平。

就因为他们长得不符合你们老刘家的爱好,所以就死了都活该是吗?那可真太冤枉了,如果不是刘彻那狗脾气太坏,估计有不少人都得跑到卫青的坟头哭诉:大将军啊,你怎么去的那么早~~~

所以,关于武帝刘彻和长平侯卫青之间的关系,就更让一些心思诡谲的人猜测不断了。】

始皇帝嬴政一脸懵逼,先秦时期民风开放,还没有后世那许多的束缚,民间好男风者也不少,有时候必须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

只是秦朝后面的朝代似乎有些特殊,居然能把这样的小众爱好代代相传,发展到最后,居然变成了家族传统,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更何况魏国的龙阳君也算是个鼎鼎大名的人物了,嬴政也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后世居然还胡乱传谣言,看看,把一个鞠躬尽瘁、戎马一生、英勇善战的将军给污蔑成什么样了。

嬴政其实对以后的皇帝喜欢男人还是女人不感兴趣,反正他孩子已经够多了,还有扶苏继承江山,所以,他更喜欢的是想要大秦多几个像王翦、蒙恬这样的将军。人才么,自然是越多越好,他的大秦向来是来者不拒的。原本属于刘邦的韩信都被他撬到手里了,其他的人才自然也是多多益善。

惆怅了片刻,怀着对卫青的喜爱之情,秦始皇嬴政镇定道:“都是刘邦的错!”

看看把子孙后代都给带成什么样了!

群臣听得齐齐点头,像他们始皇帝就不喜欢男人,没有传出什么和男人之间的流言蜚语。随机,想到之前后世之人给陛下澄清的和吕不韦的谣言,又是心头一哽,齐齐摇头,不确定的想:陛下肯定不好南风!

陛下不好男色,也不好美色,还不喜奢侈,整日里除了卷政务就是卷政务,连皇后都不立,后世之人即使想造谣也没有材料,对,就是这样。

嬴政恰好瞥到他们,轻咳一声,肯定道:“朕的心中只有天下。”

“是,是,陛下说的是。”

额,这就很公开处刑了。

天幕下,汉朝的皇帝吹口哨的吹口哨,喝茶的喝茶,主打一个你说你的,听不听在我。

文帝刘恒无视太子刘启直勾勾的目光,镇定自若的喝了口茶。

刚刚教训窦皇后的时候还挺理直气壮的,现在么,额,还是很理直气壮。

“启儿啊,朕对邓通不是无缘无故宠爱有加的,这是上天给朕的预警,他是朕命中的贵人。而且那次朕背后生了毒疮,还是邓通帮朕把毒汁给吸出来……”

刘恒越说越感动,啊,他那温柔似水、善解人意的爱人,后世之人太偏颇了。

刘恒把自己给感动的不行,但是他对面坐着的太子刘启一想到父皇当初后背上的浓疮,差点把隔夜饭给吐出来。

呵呵,该死的邓通,你自己给我爹吸脓疮还不够,居然还敢撺掇我来?

等着吧,本太子绝对不会饶过你!

至于黎苏苏说的自己以后也会有男宠一事,现在非常厌恶邓通之流的太子刘启直男的表示:不可能!

汉景帝刘启敲了敲儿子刘彻的脑袋,哼道:“你倒是家学渊源啊!”

简直了,这儿子比他爹和他爷爷都能耐,人家男宠就一个,他两个还算少的。

只是,听到黎苏苏提起邓通,刘启的脸上不自主的浮起厌恶的神色来。

父皇驾崩,刘启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把邓通给革职,昔日文帝赏赐给邓通用来铸造铜钱的大小铜山也别夺回,全部身家都被没收。

曾经富逾王侯的邓通被刘启逼的身无分文,刚好也算应验了曾经许负给他算命的结果:穷困潦倒,饿死街头。

至于死在儿子手底下的丞相,刘启就更不会在乎了,他又不是没借刀杀人宰过丞相,死几个丞相而已,洒洒水啦。

汉朝,刘彻咬牙切齿道:“好一个司马迁。”

“犬子无状,还请陛下恕罪,大将军见谅。”太史令司马谈面如死灰的跪倒在地。

但是此刻刘彻已经顾不上和司马谈或者司马迁辩驳了,他看着一步步将自己挪的更远些的卫青,委屈的说道:“仲卿,你还不信朕吗?”

卫青嘴角抽了抽,停下了腾挪的动作,无奈说道:“陛下,臣相信您的清白。”但是陛下,再和您坐的近点,臣就不清白了,那是跳进黄河水都洗不清了呀。

刘彻委委屈屈的收回目光,再次看向天幕的眼神是无力又愤恨的。

该怎么解释,卫青才会相信他呢,哎,真烦人啊!

韩嫣人已经没了,那是过去的事,刘彻承认曾经是喜欢过韩嫣的,不然,也不会对他宠爱有加,任他出入自己的后宫。在王太后赐死他的时候,去给他求情,但也仅此而已了,毕竟自己对情人的喜欢是有限度的。

哦,至于曾经或者以后,一个接着一个死于非命的丞相?刘彻只能说一句命该如此。

甚至于刘彻还觉得黎苏苏说的很对,他就是用人如积薪怎么了?不服气吗?尤其是你汲黯!不服憋着!

刘彻根本不觉得错在自己。

他可是皇帝哎,手底下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没了你还有别人顶上,真以为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你要是还有利用价值,说不定朕还能留你一命,让你安安静静的给朕做事。但你要是不识好歹,不让朕体面,那对不起了,朕只能给你体面——送你体面的去投胎了。

当然,肯定会有不识好歹的人说朕刻薄寡恩!

有本事你站出来!

为了不让你继续骂朕忘恩负义、刻薄寡恩,朕可以不用流放和腰斩的刑罚,顶多把你免职,或者,你安分点,自杀算了,省的朕被人议论。

看,朕多为爱卿着想?

“仲卿,朕绝对不会那样对你,你和他们不一样,朕就是不信自己也相信你。”刘彻抓着卫青的胳膊保证道。

卫青眼神往下瞥,看了看陛下紧抓着自己的手,叹了一声,没再说些什么。

而天幕之上,黎苏苏跑偏不自知,依旧在揭刘彻的短。

【主要是有对比才有差距,有对比才有伤害,对比刘彻和卫青一生的君臣想得,汉武一朝的其余臣子们实在是被碾压到地底的存在。

咱们首先提名张汤。

张汤是汉武一朝酷吏中最出名的一个,在张汤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武帝刘彻对他特别的好,然而等张汤失去了他的价值,立马就被刘彻弃之如敝屣。

用张汤来对比卫青其实是不现实的。

毕竟卫青可以算的上是刘彻一手培养起来的将才,和张汤这种后来者不能相较而论。

从另一方面将,其实刘彻对卫青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因为卫青是刘彻的亲自培香只效忠他自己的将军,给自己人在多的恩赏,刘彻也从不吝啬,更别说以卫青的功绩,这也是他应得的。

拜大将军又如何?封侯又如何?史上第一个大司马大将军又如何?以卫青的功绩,那都是他应得的。

而那些只会嫉妒,在底下叽叽歪歪的废物呢?他们要是能做到卫青的战绩,别说刘彻了,就是刘邦也能让他们封侯拜相啊。】

“没错。”刘彻点头诚实的回答:“自己没本事让朕封侯,还怪朕的仲卿太优秀。”

群臣难得的心虚不语。

人群中,被单拎出来做对比的张汤听到自己未来被皇帝弃之如敝屣后,抬起头,幽幽的朝皇帝看过去。

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的幽怨的视线,正用张汤用的得心应手的刘彻难得的有些心虚道:“那个什么,你先听朕解释啊,张卿。”

张汤这一刻不知怎的,觉得自己像极了陛下后宫争宠的妃嫔,但是有些话实在让他不吐不快。

“陛下,臣明白,论打仗,臣,确实,不如——大将军。”但张汤是法家啊,论律法,朝堂上哪个是他的对手。

还拿他和大将军对比,自己就不自取其辱了,朝堂上武将也不少,后世之人你怎么就不拿其他武将对比,偏偏挑他一个法家呢!兵家的人都死哪儿去了!

张汤是聪明人,也明白其实自己只是皇帝手里一把得用的刀,用完就扔。这种敏感的戳皇帝心窝的话题必要时赶紧装傻充愣才是正策,不然怕不是要比原本的历史上更早被皇帝抛弃了。

刘彻: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不知道怎么的,明明张汤的回答很正式,也很正经,但刘彻总觉得他说话的语气莫名的诡异。

汉朝的臣子不敢光明正大的内涵天子,唐朝的臣子们胆子就要大得多了。

毕竟他们大唐一半的江山可都是陛下带领着他们打下来的,功高震主一词,压根不存在。论功劳,还有比皇帝功劳更高的吗?只是,怎么说呢,他们家陛下是真的很爱哭啊,他们这些臣子某些时候的任务,就是劝陛下少掉眼泪珠子了吧?!

其中有一个人极为大胆,就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刚刚被皇帝喷了一脸茶水,喷的狗血淋头的长孙无忌。

只见他毫不避讳的对着李世民道:“陛下,您放心好了,臣等绝不会互相攀比,让陛下为难。虽然您感情充沛了点,爱哭了点,博爱了点,但是对臣等还是很好的。”

当然了,如果能更好久最好了。

群臣齐刷刷的点头,同时庆幸他们的皇帝是宽容大度的天可汗李世民,而不是脾气暴虐,疑心病重的刘彻。

明朝洪武年间,刚刚替好圣孙朱允炆把武将集团清理的差不多的朱元璋觉得刘彻的行为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