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科幻 > 科技入侵现代 鸦的碎碎念

第412章 问题已经解出来了

小说:

科技入侵现代

作者:

鸦的碎碎念

分类:

网游科幻


当乔纳森和林燃的对话中频繁提到老约翰·摩根的时候,他正在东京过着麦克阿瑟一样的生活。

自从燕京和华盛顿谈妥后,老约翰·摩根就一直待在东京,最多飞一趟申海和林燃面谈。

东京飞申海这条航线太近了。

老约翰·摩根没有住在任何大使馆或官方住所,而是包下了帝国饭店的整个顶层。

自从东京更换首相后,他每天约见霓虹的财阀领袖、派阀元老和新任内阁的大臣们,试图给这个国家施加属于自己的影响力。

而他带领华尔街财团在台北金融市场屡有斩获,特别是前不久那场堪称完美风暴的收割之后,他在全球金融界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顶峰。

老约翰·摩根感觉自己前面的人生简直太乏味,这才叫人生嘛,用他最近在华国古籍里学到的一个典故,他和林燃的合作,这叫:高山流水觅知音。

当然他的日子爽,那就意味着有人不爽,不爽的是台北的金融从业者们,台北本土的企业,从金融到就业再到消费市场,堪比亚洲金融危机。

更致命的是,和亚洲金融危机还只是经济上的被针对比起来,他们这次是经济和**上的双重打击,看不到尽头的双重打击。

老约翰·摩根接到林燃电话后,第二天一早就坐在了林燃办公室的对面,林燃为他面前的酒杯里倒上红酒,“请!”

老约翰·摩根端起酒杯,闭上眼睛闻了一下:“拉菲?你怎么知道我在高档红酒里最喜欢这一款?不过好像华国人都喜欢这一款,不过年份不太行,不是传奇年份1959或者1961?”

林燃笑了笑,因为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拉塞尔·厄斯金酒店,亨茨维尔的高档酒店,当时老约翰·摩根喝的就是拉菲。

至于1961和1959为什么是传奇年份。

前者的春天,波尔多遭遇了一场极其严重的霜冻,摧毁了大量的葡萄藤花蕾,随后的花期又阴冷多雨,导致葡萄产量极其稀少,然而,从8月到10月采收季,天气却变得堪称完美,结果就是这批葡萄风味物质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度浓缩的水平。

后者则因为整个生长周期都天气炎热、阳光普照而且非常干燥,这一年的葡萄产量正常,但糖分极高,果味极其充沛。

至于1960,那对葡萄酒需要的葡萄而言,是一个糟糕的年份,哪怕是拉菲酒庄出品的葡萄酒也乏善可陈。

“拉菲,1960.”林燃举起酒杯,淡淡道,你不需要知道理由。

“教授,”摩根喝完红酒后,脸上得意无以复加:“必须得说,上周是我们今年,不,是这十年来,回报率最高的一笔投资。”

他拿起桌上的加密平板,调出了最新的战果报告。

“霓虹周边发生的事情彻底击碎了台北金融市场最后、也是最顽固的一道心理防线,也就是区域协防预期。”摩根的语气像是在做财报分析。

全球有这个资格听老约翰·摩根来做财报分析的,也就林燃和大T两个人了。

“当市场终于明白,不会有任何人来保卫他们的时候,资本的逃离,就不再是外流,而是雪崩。

过去五天,台股加权指数累计下跌了12%,外资净流出超过两百亿美元,新台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突破了32的大关。”

“我们的联盟基金,”他微笑道:“通过在衍生品市场的完美操作,在这一周内,又额外获得了六十五亿美元的利润。

他们的护盘基金现在已经像一个绝望的赌徒,把最后的筹码都扔在了桌上,但可惜,我们能看到他所有的底牌。”

“恭喜你,摩根先生。”林燃的语气波澜不惊,“看来,拆除舞台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就等你们把该搬走的搬走,把该给我们的给我们。”

摩根点头道:“当然,我们不会阻止任何他们当地的企业搬迁来内地。”

老约翰·摩根用的是内地。

林燃接着说道:“埃隆在华盛顿,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他成功地把旧NASA的**和无能,暴露在了阳光下。

但他发现,他拆掉了一座危楼,却发现自己站在一片废墟之上,手里甚至连一块能用的砖头都没有,他需要一个懂得如何建造大厦的总承包商,一个能把波音、洛克希德这些公司的残骸,重新整合、消化,并打造出一个全新、高效的商业帝国的伙伴。”

老约翰·摩根大笑道:“教授,埃隆可以啊,真没想到他居然能想到找你来当说客。”

他收敛起笑容,认真道:“当然,教授,我们当然要和埃隆谈,我们也好,波音、洛克希德、雷神也好,他们背后的资本都有大量来自NASA的订单,马斯克乱搞可以,但他不能影响到我们的生意。”

林燃点了点头:“包括柯林斯宇航、普拉特·惠特尼等一系列公司。”

这些都是雷神的子公司,雷神及雷神的子公司同样是NASA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

而雷神公司背后站着的就是老约翰·亚当斯·摩根中的亚当斯家族。

老约翰·摩根:“我们早就知道,马斯克会来找我们谈,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以及谁掌握主动权的问题。

他不想失去主动权,找到你,你找我,我再去找他,他会认为这样主动权就在他手上。”

老约翰·摩根说完后目光有那么一瞬变得犀利,随后又柔和起来:“不过教授,看在今天这杯拉菲的份上,我会派人找他谈谈的,就是年份有点遗憾,1960,这个年份可不太美妙。”

同样的时间,快要到春节了,林燃心想,怎么每次集中人手解决重大问题都是在这个时间点?

上次解决的是量产突破光伏极限的**利-奎伊瑟极限,让单层太阳能的光电转化效率超过33.7,%,现在新结构下光电转化效率高达60%的光伏组件已经快要大规模量产了,整个华国股市光伏板块的股民们都嗷嗷待哺,计算器都快敲烂了,等着看谁先发第一枪呢。

这次嘛,要解决的是光刻机的镜头问题。

一直以来,华国的光刻机项目最大难题就是光源和反射镜。

如果没有蔡司不卖给ASML那套占其整机成本近40%的、由十几面完美反射镜组成的投影镜头系统,华国的EUV光刻机就算解决了99%的问题,它也没有办法上生产线。

而随着佳能的FPA-1200NZ2C,5纳米NIL光刻机已经在申海安装调试完毕后,林燃知道解决光刻机问题的时间点到了。

由华国官方组织,提前在申海微电子所安排好了人员和场地,包括佳能的NIL光刻机也放在申海微电子所。

该来的人都到齐后,林燃才进场。

“众所周知,我们离EUV光刻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镜片,这不是人力、时间和意志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克服的。

误差在皮米级的镜片,而且是十多面,每一面之间还要有耦合关系,这是物理极限,是材料科学和精密加工的天堑,不是靠意志就能克服的。”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林燃的这番话,大家早就知道了,内部开会也好,向上汇报也好,都反应过无数遍,这就是我们面临最大的困难,只能慢慢靠时间磨出来。

靠量堆上去,堆出一个好的结果。

还需要你跑来说?

不过在半导体领域,尽管林燃不是半导体生产制造的专家,但作为人工智能的顶级专家,左右脑芯片概念的提出者,他绝对也不是外行。

“或许,我们的思路,从一开始就错了。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打磨一块完美的镜片呢?我们能不能打印一块完美的镜片?”

“打印?”在座的专家们面面相觑,他们似乎抓到了一点灵感。

林燃走到幕布前,调出了一张超构透镜的结构图。

“传统的镜头,依赖的是几何光学的折射,我们通过打磨玻璃的曲面,让光线在穿过不同厚度的介质时,发生路径偏折,最终汇聚到一个点上,这是一个物理塑形的过程,但超构透镜,依赖的是波动光学的调相。”他解释道。

“我们不需要改变光的路径,我们只需要改变光波的步伐。

这块平面基板上的每一个纳米天线,就像一个相位延迟器。

当一束平行的光波穿过它时,有的部分被延迟了四分之一个波长,有的被延迟了二分之一个波长。

通过精确控制每一个点的相位延迟,我们就能将一个平面波,在出射后,完美地重塑成任何我们想要的形状,比如,一个理想的球面波,并让它完美地聚焦。”

林燃接着说道:

“打磨镜片,是一个考验百年工艺传承的、经验性的物理难题。

而设计这个相位延迟矩阵是一个考验计算能力和算法的、纯粹的数学难题,这正好是我的长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