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桑沉焉分外狗腿,接过落玉的活计,给端坐于书案后的纪明倒了杯茶,“纪大公子,请喝茶。”
纪明右手抚在茶盏上,半晌不送入口中,只盯着她看,看得人心中直发毛。
桑沉焉没能忍住,好生致歉:“昨儿在纪大公子跟前口出狂言,今儿特来赔罪。”
纪明:“哦,三姑娘真是这般想的?”
桑沉焉低头,哎,她还真不是这般想的。要不是昨夜二姐提醒她,说她如今跟着纪大公子念书,虽说没行过拜师礼,怎的也算得上半个师徒,自该好生孝敬先生,她也不愿意如此。
昨夜二姐的训斥尚且在耳畔回响。
“你在先生跟前如此放肆,先生未责备你,已然是纪大公子心善,你还要如何!桑桑,你真是淘气的紧。”
而后,桑钰嫣又跟她说起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起了爹娘的养育,说起了吃人的世道。
末了,感叹道:“你我家中和谐,连个姨娘也不见,可外头的人家,哪有这么好的……男子于外,活的是仕途,是名声,是家族,跟身旁所在是哪位女子,没有太大的干系。
天底下的道理,莫过于此,你要靠男子为你考量,为你筹谋,为什么,因为他是你阿爹,是你夫婿,是你儿子么?都不能!我们姐妹两个命好,遇见这样的爹娘,可别家就不一定了。
桑桑,人活着。不光为了自己,也不能不为自己。”
二姐的话,桑沉焉老老实实记住了,可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她如今不太明白。
不过没关系,关于纪大公子的话,她明白的彻底。
纪大公子于她而言,跟汤先生一样,得好好敬重。
这不,一早就来伺候茶水来了。
思绪飘散得有些远,待瞧见纪明等着她答复的模样,桑沉焉已然忘了方才在说个什么。
无措之下,回了个双眼懵懵。
纪明见状,气得大笑出声。桑五郎的妹妹,到底是如何养到这般大的。
“下去吧,好好念书,这里不用三姑娘伺候,有落玉就行。绛雪轩不让三姑娘的婢女入内,三姑娘可是觉得不习惯?”
昨日刚闯了祸的桑沉焉,今日非但没有责罚,还得了如斯和风细雨的关切,吓得她连连摇头。
哪里敢,翠俏和紫衣她们两个,不进来就不进来,横竖在这儿什么事儿也不用自己动手。
不到半个时辰之后,落玉在外头禀告,“公子,宋三公子前来拜访。”
纪明看了一眼桑沉焉,见她也望了过来,一脸该当如何。当即朝落玉吩咐,“请宋三公子到吸风楼稍等片刻。”
说罢起身同桑沉焉行礼致歉,“三姑娘在此处研习,我稍后便回。”
纪明同桑沉焉日常一处,不讲究男女大防,盖因在一处念书,家中父母也都知晓。自小一处玩耍,没得什么不好的事情传出去,倒也无甚大碍。可宋三公子就不一样了,不是亲朋,也无甚往来,还是避嫌一些为好。
话说宋三公子,宋禀,此前桑沉焉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宋禀同使相家公子一道,并称京都二公子。他二人在相貌、学问、品行上,不相上下。于家世上,宋禀差上一些,仅是个刑部侍郎家公子罢了。
但桑沉焉听得最多的,乃是京都的众位姑娘,都想着能寻得此二人做夫婿。
这二人堪为京都女子思慕之典范。
宋禀今日一袭褚色长袍,外罩褐色大氅,立在吸风楼前厅,颇有些霞姿月韵,仙人之态。
待纪明行至跟前,相较之下,宋禀竟然毫不逊色于纪明。二人相互见礼落座,宋禀开口致歉,“纪兄,小弟此番前来,并未提前递上拜帖,可谓失礼之极,还望见谅。”
“客气了。宋兄来此,我甚是开怀,何来见谅不见谅之言。”
相互寒暄,问道这一年多来的生活,而后方说起了北地名师,康先生。
宋禀惋惜道:“从纪兄走后,这不过一年光景,康先生对纪兄甚是想念,成日在几个弟子跟前说起纪兄。连我这附学旁听之人,也听了不少关于纪兄的往事。康先生还时常叹息,为何他来迟一步,为何纪兄已经拜了汤先生为师。”
言语中叹息之情浓厚,纪明却无甚反应,淡淡应下,问起宋禀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纪明面上对康先生的挂念一点不在意,宋禀也就收起方才的姿态。
坦然道:“这不,受先生所托,特来为纪兄送礼。”说着,将来时的匣子打开,内里摆着一卷书册,无名。
纪明问:“这是?”
“康先生对纪兄甚为挂念,念及明年乃大比之年,纪兄恐要下场,吩咐我将这卷书册给带来,送与纪兄。”
宋禀说着将匣子推到纪明跟前,“这卷书册,是这些时日康先生亲笔所写,来不及定名,便送来与纪兄。盼着来年高中。”
都是些祝福的话,更是转述先生所言,然,从宋禀口中说出,总有那么几分怪异的味道。
纪明听罢,惊愕之情来不及隐藏,径直浮现脸上,怔了怔,“此等大恩,我如何受得起。还是劳烦宋兄带回去,再给康先生带句话,我纪明何德何能,一没在先生跟前孝敬,二并非先生座下弟子,当不起,当不起。”
起身朝着东北方向,拜了拜。
宋禀劝道:“兄长这不是为难我么。我虽也不是先生弟子,可他老人家一片慈爱之心。话说道我跟前,我自该听从先生吩咐。如纪兄所言,将这书册带回去,如何能行。料想先生是因着不能收兄长为徒,这才遣我送来书册,以助兄长科考。”
一人推却,一人坚持,二人就在吸风楼大厅中,你来我往。终究是架不住宋禀的劝说,纪明小心翼翼将书册放于匣子内,搁在翘头案一侧。
正事已了,二人闲谈几句,就此作别。
独留纪明在楼内,双手轻轻拂过书册,久久不愿打开。
在外游学这两年多,他走过不少地方,见过不少人,可对他最真心的,当属桥县康先生。康先生不在书院,而是自己辟了茅庐,于寒风中教授学问,弟子几何,老仆一人。
初见那日,也是这样的天,满地飘雪,遮天蔽日。康先生伶仃一人,于茅庐下煮茶,青烟袅袅,孤寂凄怆。纪明打此路过,心有不忍,主动上前搭话,讨了杯茶喝。
二人从谢将军,说道惠园,从官家登基之初种种,说道而今二府三司。引为知己,相见恨晚。
匆匆一别,已是一年有余。
书册托在掌心,纪明觉得重若千钧,险些无法承受。
大恩在此,也不知明年是个怎样的光景。
他今年已然十八,再过个几天,便十九了。空有一腔热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