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摸你一下怎么了! 河鱼一匣

19. 第19章

小说:

摸你一下怎么了!

作者:

河鱼一匣

分类:

现代言情

李凛川话一出口便觉不妥,眉头微蹙。

他素来端方自持,与这等纨绔争执实在有失体统,当即抿唇不语。

“既然李大人认定是我拖累,”韶茵眼波流转,唇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那我和肖姑娘换位置。若这一轮再输,可不能再赖我了!”

她这话说得轻巧,一旁的韶父却听得心惊肉跳。

他捋须笑道:“茵儿,休得胡闹,来为父这儿坐着看他们玩罢!”

语气虽慈爱,眼中却掠过一丝无奈。

自家女儿何时在家中读过书、习过字?

这般跳出来,分明是不服气要添乱。

“好大的口气!”李凛川眸中寒光一闪,“若再输,任你处置便是!”

他声音不大,却字字如冰,听得周围人都不由缩了缩脖子。

唯有韶茵浑不在意,反倒眉眼弯弯,心满意足地换了位置。

肖怜云挪到李凛川身旁,低头细语安慰。

李凛川面色稍霁,却仍绷着下颌,显是余怒未消。

韶茵眼尖地发现,一直沉默的闻璟虽然面上不显,眉宇间却笼着一层阴翳。

她轻叹一声,将手中瓜子尽数撒回青瓷盘中。

此时,杜明远抚掌笑道:“诸位小友既是诗会,自然要有彩头。”

说着解下腰间一枚黄玉玉佩,“今日诗魁,可得此佩。”

那玉佩在日光下流转着莹润光泽,玉质通透如水,内里似有烟霞流动,显非凡品。

亭中几位少年顿时眼放精光,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这大儒随身之物,经年受文气浸染,内蕴灵韵。

若得此佩,科举场上必能文思泉涌。

更深一层的是,长者随身之物素来只赠晚辈与学生。

得此玉佩,便是得了杜先生青眼,从此有了师徒名分。

佩戴此物,无异于昭告天下己乃杜先生门生,于仕途而言,更是莫大助益。

第二轮比试随即开始。

红队需含“春”字,蓝队需押“阳”韵。

韶茵执“春”字,竟还选了七律作答。

七律诗格律森严,全诗八句五十六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平仄对仗皆有定数。

莫说闺阁女子,就是寻常举子也未必能信手拈来。

闻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李凛川更是冷笑一声,显然不信她能作出什么好诗来。

羽觞流转至韶茵面前。

韶茵唇角微扬,提笔蘸墨,雪腕轻悬,在素白诗笺上落下一行行墨迹。

韶峥见状,不动声色地伸手去取女儿手中诗笺——

若这丫头写了什么惊世骇俗之语,他好歹能先截下来,免得当众出丑。

可刚拿到诗笺,目光扫过那几行字,整个人便如遭雷击般僵在原地。

韶茵却不管父亲反应,迎着满厅或讥诮或怀疑的目光,眸光掠过厅外粼粼湖水。

春风拂过她鬓边碎发,朱唇轻启,声音清越如碎玉:

“沉舟侧畔千帆过——”

杜明远捋须的手骤然一顿。

这七字明写江景,暗含世事更迭、新旧交替之理,竟隐现刘梦得谪居二十三载犹存的开阔胸襟。

他浑浊的眼珠微微颤动,杯中茶水不觉已凉。

“树前头万木春。”

魏咸含笑望向韶茵。

此句以枯木逢春点题,喻人生际遇,衰败中见生机,颓唐处藏希望,不可谓不妙哉。

他余光瞥见杜明远神色,心中暗自称奇。

“今日听君歌一曲,”

韶茵举盏示意,琥珀色酒液在杯中轻晃。

她眼尾微挑,眸光流转间竟透出几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沧桑。

“暂凭杯酒长精神。”

最后一句落下,满厅寂然。

这“杯酒长精神”之语,倒像是历经沧桑后的旷达之言。

全诗意境豁朗,振奋人心,既点“春”题,又暗合今日之会。

字字如珠玑,句句含深意,哪里像是出自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之手?

韶父怔忡良久,实则他方才接过诗笺时便已愣住——

纸上字迹清隽有力,绝非临时模仿能成。

这当真是他那整日里斗鸡走马的女儿所写?

闻璟神色复杂地凝眸打量韶茵。

这般意蕴深远的诗句……若她平日就有这等才学,莫说与京中闺秀争锋,便是下场应试,怕也能博个才女之名。

李凛川剑眉微蹙,眼中闪过一丝不太明显的错愕。

他下意识望向肖怜云,却见对方也正怔怔望着韶茵,唇瓣微张。

杜明远抚须的手微微发颤,茶汤溅湿了衣袖也浑然不觉。

这诗句看似写景,却字字透着股子苍凉意味,竟与他此刻心境莫名契合——

表面上是朝廷重用,实则京中那些门阀世家,岂会容他这寒门出身之人在朝中扎根?

是啊,无需华丽辞藻,单是“沉舟侧畔”四字,便勾勒出一幅萧索画面,倒像是看透了他此番回京的处境。

杜明远喉头微动,忽觉胸中块垒,竟被这寥寥数语道尽。

韶茵立在春日暖阳里,瓷白的肌肤透着玉般光泽。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杜明远掷地有声地诵出最后两句,声音竟微微发颤。

亭内外霎时鸦雀无声。

几只停驻在檐下的雀鸟似也被这气氛所慑,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众人只觉一股战栗从脊背窜上来,衣衫下的寒毛根根直立。

一个个僵硬地转头,望向那个韶家姑娘。

“好!”魏咸猛地击掌,“韶公,令爱后生可畏啊!谁说女子不如男?前两句苍凉沉郁,后两句豁达开朗,当真鼓舞人心!”

闻璟目光复杂地望着韶茵。

两位老者仍沉浸在诗境中,杜明远更是喃喃道:“好诗,好诗啊!”

他浑浊的眼中竟泛起一丝水光。

见韶茵的确就是停在了这,没有继续念下去的意思,杜明远忽又急切问道:“此诗为何只有半首?后半首呢?快,快写出来让老夫一睹为快!”

他的追问,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期待着下文。

若说前半首是困境,那后半首岂不是冲破困境的华章?

没等韶茵编好借口,总不能老实交代“不好意思,后半句考试没考,所以只记得住刘禹锡的这前半首”吧?突然听见李凛川不屑地冷哼:“不过是诗词小道。”

他面色阴沉,显然不愿承认这诗确实精妙。

“诗词就算是小道,可文章做的再好,几十年之后谁还记得你?诗词可是能传世的。”一个清朗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却从门口悠悠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门口不知何时站了一位身着宝蓝色锦袍的男人。

他面如冠玉,目若朗星,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气度雍容华贵。

一众举子还未反应过来,倒是座上的三位老者先行急忙起身行礼,“见过三殿下。”

见座上老师道出来者身份,一众人才反应过来,无不倒抽一口凉气,纷纷跪地行礼。

谁也没想到,一场小小的诗会,竟会惊动皇子。

赵晗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平身。

韶茵随着众人福身,余光却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

他的目光越过人群,径直落在韶茵身上,赞许之意毫不掩饰:“方才在门外,恰好听见这两句诗,只觉胸中块垒为之一清。”

“杜先生,你当年要是有韶姑娘这一半的玲珑,也不会蹉跎这二十多年。”

杜明远摸着胡须笑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赵晗说完,转向韶茵,温声道:“刚才听见韶姑娘的诗,真是惊艳。素来只听说过韶姑娘的威名,竟然不知道竟是个内外兼修的世间奇女子。”

韶茵抬起头,正对上三皇子含笑的眼眸。

眼前这个男人约莫三十左右,比站在一旁的李凛川年长些,长相儒雅,一身锦袍华贵却不张扬——

却是一个书中没出现过的人物。

“谢谢三殿下夸奖,”韶茵福了福身,“我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想必您也听见了,我只是半桶水,也只做得出半句。”

她心中暗叹:实在是上学时候语文考试一般只挑半句默写啊!

应试教育摧残下的大好青年的确也只能记住考试范围内的半首……

“哦?那真是可惜了。”赵晗眼中闪过一丝兴味,“韶姑娘之才情,堪为京中女子之首。不知韶姑娘可有兴趣,入我皇家教院,担任文学博士一职?”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皇家教院是什么地方?

教院?

韶茵还未及反应,韶峥先被这天降殊荣震住了。

那是为世子、郡主以及朝中一品大员的嫡子嫡女们授课之所,其中的文学博士,无一不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或怀才之人。

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职,更是一份天大的荣耀,是直接踏入皇家视野的青云梯!

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钻不进去,三殿下竟然当场许给了韶茵?

韶峥急忙上前,行至女儿身侧,向三殿下拱手道:“小女恐怕辜负三殿下的青睐了,茵儿的才学浅薄,哪里能去教世子、郡主?”

原来是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官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