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148,怕事
避嫌这种事,基本上成了胡科长这样的职场老油条的遇事本能。
如果现在这个事,是李副厂长主导,或者杨厂长主导,那么许大茂在跟胡科长汇报后,他的事情也就结束了。连报告都没他写的份,最多在报告里面点一下许大茂的名字。
这并不是说这个事里就没有许大茂的好处了,而是事情如果是那样,许大茂所有的奖励应该是属于宣传科内部给他发,也就是胡科长给他申请奖励,给他申请表扬。
这个才是正常的流程,那种搞个什么创新,就算直接闹腾到杨厂长面前。划下了奖励,也得按照流程从下向上的写报告,然后才有。
YY可以,但基本上不太现实,除非上面某个大佬本来就想着借机会提拔你。
而像这回这个事,胡科长感觉里面有搞头,至少宣传科在这个事情上面可以做文章。
但这个事是罗副厂长主抓的,在明面上,宣传科又属于李副厂长那头。
所以胡科长既想着要这次功劳,又怕李副厂长那头误会什么的,于是才拉上了许大茂。
对于胡科长来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后面李副厂长有什么意见,自然由许大茂顶锅。
而如果出成绩,反正宣传科出成绩的地方也不在这个上面,到时候在宣传上做文章。
胡科长想的多了,属于许大茂的成绩就少了。
如果在宣传科直接写个什么报告交上去,只要罗副厂长用,那么成绩就是宣传科跟许大茂的。
可是就因为胡科长多想了一下,多跑了罗副厂长这边先沟通了一下。就把可能的功劳,给分出去了大半。
没听到刚才罗副厂长说,让宣传科配合技术科做个报告出来嘛!
也就是宣传科从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了辅助。
要是许大茂指望这个往上爬的话,那他现在就是属于替别人作嫁衣了。
当然,许大茂并没有指望这个。许大茂就是想做点事,想熟悉现在这个年头做事的流程,顺便锻炼锻炼自己。
不然将来就算娄家给他一家厂子,他也是除了放电影,不会别的。
胡科长还安慰了许大茂几句,许大茂没说什么,装傻充愣的装作不知道里面的歪歪绕绕。
反正他在轧钢厂,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说无欲也就无求那肯定是假的,但让他往上爬,许大茂还真没这个胆。
现在的许大茂只是做事,不问前程的思想状态,相当高大上。
等到许大茂跟着老胡同志到了技术科,在这,老胡同志就是相当自在了。
要问轧钢厂哪个科跟宣传科的关系最好,稍微有点什么成绩,都指望着宣传科给他们能宣传宣传一下。双方的配合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都是老熟人。
技术科的老大吴科长,虽然级别上比胡科长高上一个级别,但对老胡同志却很是客气。
当吴科长知道老胡同志想知道翻译的进度之后,说起那些高大上的请专家请教授的事情,是头头是道。但说起自家翻译操作手则的事,却不由面皮抽了抽。
这玩意,倒不是不会,而是谁都不敢担这个责任。
这个也属于老油条的工作方法。
要是谁翻译出某台机器的操作流程,工人按流程操作造成机器损坏什么的,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反正翻译这个事本来就不是技术科的本职工作,谁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个倒不是说技术科的不热爱工作什么的。而是谁都不敢保证那些老毛子给的工作流程就一定是对的。
特别是机械上的事情,说不定某一个常用的操作手法,就是正常操作生产的关键。而这些小窍门,却不一定存在在资料上面。
吴科长指着几个明显年轻的技术员说道:“技术科现在的工作也忙,大家都有忙不完的工作。现在翻译这个方面,我是交给了小陈他们。”
胡科长跟许大茂看着缩在角落的小猫两三只,面皮也不由抽了抽。
特么的,指望这几个人,想把去年新来的机器正常投入使用,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胡科长也不再废话,直接把来意给说了出来。
吴科长听到这个,也立马精神了起来。
特别是许大茂说到理论跟实际结合的做法,让车间工人参与进来。
这个不是没有,像这个年头的不少发明创造,都是如此搞出来的。也的确因此产生了许多工业奇迹,但这个事有个前提,那些地方大多是组织攻关。
像是轧钢厂,已经是上万人,做事流程已经是固化。如果技术科这边不发话,车间工人肯定不可能主动来揽这个事。
其实就是懒,等着其他厂子完成这次机器换代,然后轧钢厂直接派人学习,直接拿来主意。
如今听到许大茂说的这个,吴科长还有点犹豫,但想出成绩的胡科长可是相当热情。
于是两个大佬,一个说困难,一个说四九城同行业第一的名头,总归是各有各的说法。
许大茂都麻爪了,特么的,有那么难么?
许大茂试探的说道:“两位领导,要不然我们就用几个操作简单的机器来实践一下。如果行,就继续,如果不行,那就再想其他办法。”
其实说实话,就老毛子机器的那些傻大黑粗,对于操作过万国牌机器的国内工人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精度方面肯定容易出问题。
一个是原来的机器还能生产,对于新机器并没有那么急迫。
再就是对于承担责任,轧钢厂上下都是一级推一级,谁也不乐意承担这些事情。
这种问题不只是轧钢厂有,基本上到了一定程度的大厂都有这个问题。
也就是所谓的大企业病里面的一种。
许大茂这个主意好就好在,把技术科跟车间都拉了进来,谁都不用单独承担主要责任。
而胡科长在意的,却是学生,知识跟生产相结合这个噱头,这在当前某些话语下,是相当正确跟典型的一件事。
于是,双方探讨期间,一个让学生参与,技术科派人把关,车间工人实际操作的报告就是如此产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