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致力于平息各种形式的争论,她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识,使改革派和正统派能够和谐共处。然而,她的和解政策——如果确实可以称之为和解的话——并未让双方都感到满意。天主教徒们因玛丽的政策被推翻而深感悲痛,而改革派则认为英格兰教会仍然过于亲近教宗。一位新教徒甚至猛烈抨击《公祷书》,称其“极不完善,内容不过是从教宗的垃圾堆——那令人厌恶的弥撒书中拼凑而来的”。】
【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实质上是一种妥协与和解的混合体。教会的体制基本保持不变,而宗教仪式则融合了古代传统、中世纪习俗、路德宗和加尔文主义的元素。从讲道的内容来看,它倾向于新教,但从对仪式的重视程度来看,又保留了浓厚的天主教色彩。可以说,当时英格兰的宗教是所有归正宗信仰中改革最不彻底的一个,缺乏一套统一的神学理论。这种骑墙式的新宗教旨在尽可能广泛地吸纳信徒,保持社会的稳定。因此,伊丽莎白始终对宗教问题保持高度警惕,以确保其政策能够平衡各方利益。】
【在其统治末期,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说女王并不想要窥探每个人的灵魂。她只想要英格兰教会做到表面上的统一,从而维持秩序。她要求所有英格兰人每逢周末和宗教节日都必须去所属堂区的教堂礼拜,但是如果不去的话,也不有危及生命的惩罚,只罚款一先令,对比前面几任国王,她无疑是十分宽厚的。】
【虽然她所建立的教派是个“四不像”,但是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一宗教政策一直被延续下去并被不断完善为历任国王女王所沿用。根据女王顾问官的说法,她“将宗教改革置于磐石之上,使其坚实稳固”。这种和解的办法其实非常符合英格兰人的做事风格,重实用,轻思辨,将平常被认为无法调和的东西整合到一起,在妥协和容忍之外,还加上了一定程度的模棱两可。正是这种不清不楚使其得以存续。】
【在当时的伦敦,改革派牧师在讲道中宣扬得救预定论和因信称义,而在约克郡,信徒们依然手持念珠祈祷,延续着天主教的传统。“天主教和路德宗之间的区别,”女王对西班牙大使表示,“实质上从未如人们想象的那般重要。”她的目标是通过调和两派分歧来维持社会秩序,促进臣民的团结。这种谨慎的态度不仅源于宗教上的考量,更有政治上的深意。她既不愿失去信奉路德宗的德国诸侯的支持,也不想与欧洲的天主教君主们交恶。】
“这算什么教派?这简直是对主的不敬!”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大臣终于忍不住喊了出来。他原本还在庆幸伊丽莎白公主对待不同宗教的宽容态度,至少让他们这些天主教徒得以保全性命。然而,当他看到女王试图将各种教派的教义和仪式杂糅在一起时,内心的不安和愤怒再也无法抑制。“她怎么能把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教派硬生生地拼凑在一起?她真的是主的信徒吗?”
“这是亵渎!这是对神圣信仰的亵渎!”另一位天主教贵族已经抑制不住自己了,声音中充满了压抑已久的怒火。
“魔鬼!她的心中一定住着一万个魔鬼!”一位天主教国家的大使咬牙切齿地说道,他的声音低沉却充满愤恨,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诅咒。
“她简直是主的敌人!”
“主啊,你为什么会让她成为英格兰的女王呢?”……
几位大使议论纷纷,已经顾不上亨利八世的冷眼,毕竟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不仅是对英格兰信仰的挑战,更是对整个天主教世界的威胁。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主会允许这样一位女王统治英格兰。
新教徒们对伊丽莎白的做法同样感到极度不满。他们原本满怀期待,认为作为新教的信仰者,伊丽莎白一定会带领新教走向辉煌,彻底摆脱天主教的阴影。然而,她的宽容政策却让他们大失所望,甚至开始怀疑她的信仰立场。“她怎么能对天主教如此宽容?”一位新教主教愤愤不平地说道,“这样的妥协,简直是对改革的背叛!她现在看起来,倒更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