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公子,曝光赵高指鹿为马》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在画面的一开始,出镜的老人用锄头挖了一大堆的黏土,放到了水缸里。
然后挑来清水,用木棒搅拌均匀。
等到感觉不到多少颗粒感的时候,再拿水瓢舀起泥浆,用粗布筛细。
而这一步骤,被命名为“滤砂”。
把泥浆里的杂质、大颗粒滤掉之后,这缸泥浆显得格外细腻。
下一步,就要利用时间,让泥浆自然沉淀了。
老人拿来簸箕,反扣在水缸上,以免混进去灰尘、杂质。
这一步骤,又被称之为“沉泥”,这个过程将会持续两三天。
等到彻底沉淀过后,拿走簸箕,便可以看到在水缸里,分成了沉底的细泥、表层的清水。
二者看似泾渭分明。
但这时候如果稍微用力一搅拌,则马上又会混淆。
所以在用水瓢将清水舀出去的时候,务必要保证动作轻柔。
等到清水差不多都被舀走,下一步就该“取泥浆”了。
把水缸里浓稠的泥浆,舀到铺着细布的簸箕中,等待它自然风干。
通常,只需要一宿的时间,就足以得到新鲜的原泥了。
这时候,将原泥全部扣下来,放到案板上不断拍打。
这个过程,被称之为“炼泥”,其目的是为了让原泥更加细致柔嫩。
完成这一步骤,再将泥胚揉成四四方方的形状,再用木棍将其拍扁、拍实。
到了这时候,终于可以用刻刀、直尺,将胚泥进行横、竖切割,去掉四周的边角料,将这些小方块间隔足够的距离放置。
粗泥胚便算是制作完成了。
而后,稍作休息,老人便将这些粗泥胚端到屋内,锁到柜子里,任由其自然阴干。
日月轮转,数日过后。
阴干完毕的粗泥胚被端出来,用细腻的磨刀石将其表面打磨平整。
到了这一步,粗泥胚摇身一变,成为了字胚。
将墨汁研磨好,拿起毛笔,在字胚的表面写下与现实中笔画相反的字,是为“反字”。
写完后,用清水湿润表面,是为“润字”。
这时候祭出刻刀,在写了字的那一面,小心翼翼将字体四周多余的泥土刻掉,显出阳刻的字符。
这道工序必须十分小心、仔细,一旦下手不稳,弄坏了字体,就只能打回重做了。
等到将所需要的字全部阳刻完毕之后,此时需要用瓦片将这些字胚装好,放进窑洞里烧制。
这个工序与传统的“烧陶”一致,只不过窑洞里烧制的不是陶器,而是字胚。
经过一夜的烧制,第二天等到温度降下来后便可以起窑了。
将密封的黄泥砸开,取出烧制完毕的字胚。
此时用小米、白芷熬煮一锅米汤,将字胚全部倒进去,搅拌均匀。
“煮字浆缝”,这是这个步骤的名字。
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
用米汤去缝补字胚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细小裂缝,让它更加瓷实,增加耐久。
熬煮完毕,用清水冲洗,晒干。
至此,字胚算是彻底完成了。
这时候,就可以将字胚逐个装进松香纸灰印版里,形成“制版”。
等到一版的字符全部放好后,再将整体置于炭火炉中烘烤,“烤版”是也。
当炭火熄灭,温度降低,便算是烤好了。
这时候,再将长条状的版芯压进字版的最中间,拿起沾满墨汁的布袋,在所有的字符上进行均匀涂抹,此为“匀墨”。
最后,放上纸张,用木板轻轻按压,保证每一个字符都能够均匀接触到纸张。
最后的最后,小心揭开纸张。
这时候,纸上便印下了墨色字迹。
将其晒干,从中间进行折叠,堆叠(筒纸页),再加上封底、封面进行装订。
于是,一本书便算是完成印刷了。
从一捧泥土,最后到一册书本。
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
一个视频,把嬴政彻底给看沉默了。
并不是说这个视频不好,而是他从中看出了无限的可能!
诚然要装订一本书,的确是很困难的。
但既然字版已经形成,那么之后继续印刷,只需要足够的墨汁和秦纸,那么就可以近乎无限地印刷下去。
那么岂不是装订的书本越多,效率就越高?
长此以往下去,读书人又岂能是贵族的专利呢?
只要想要读书学习,那么就能够有书本可看,有字可认。
这样一来,不出十年,大秦帝国就能出现整整一代人的后备官员可用!
是的。
在打下了整个天下之后,最是让嬴政头疼的问题,并不是六国余孽,而是捉襟见肘的人才储备!
尤其中下层官员,太匮乏了!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只要有足够的书本,他就能够招揽数之不尽的人才!
这对大秦帝国而言,是利于当下,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嬴政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刚准备想要说点什么,却又看到了网友们的评论。
他强压下心头的好奇,继续耐着性子看下去——
“原来一本书居然有这么复杂的工艺,终于明白为什么古时候的书,会卖得那么金贵了。”
“或许,这就是玩泥巴的最高境界吧!哈哈哈哈……”
“不愧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简直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对比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古人循序渐进,慢工出细活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