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安史之乱(中)
【安禄山的胡旋舞得到皇帝的瞩目,也成为他平步青云的开端。
李隆基,是唐朝的第7位皇帝。
执政之初,年轻的皇帝意气风发,勤于政务。
他亲自参与改进科举制度以及兵役制度。
一度亲自批阅县级官员的考卷,保证地方官员的素质以及军队的战斗力。
对农业也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丰年国家收购余粮,防止谷贱伤农,灾年开放谷仓使百姓仍有余粮。
如此一来,调动生产积极性的同时,还使得国库存粮充足,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同时,唐玄宗在全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
在皇帝以及权臣励精图治之后,终于迎来了唐王朝,也是封建王朝最鼎盛的——开元之治。
也唯有这样的时代,诗词歌赋舞蹈雕塑壁画等高端艺术,才能被普通人津津乐道,反复玩味。
可是超脱空灵的艺术追求似乎只应该属于少数人。
虽然总要有人仰望星空,那也不能全民都去举杯对月。】
(李隆基可惜了,开元盛世啊,封建王朝的巅峰,本来他可以凭着这个成为千古一帝的)
(我都怀疑他后期是不是被穿越了)
(或许前期被人穿了呢)
(李隆基,多好一个人,可惜死太晚了)
(成也玄宗,败也玄宗)
(兴衰两世主,悲欢两世人)
(果然,人不能太膨胀)
…………
李世民脸色扭曲。
这不是挺好的嘛。科举,兵役,农业,文化,你不是挺会当皇帝的吗!
李世民都想冷笑了,他也想着李隆基早点死呢,流芳千古的机会都把握不住。
看后人说的,要成为千古一帝,你甚至不用多做什么,时机一到给朕立马去自杀。
可恶啊,若能联系到天幕就好了,最好把朕送去开元年间,朕亲手掐死他!
他深吸一口气,膨胀,是盛世之景迷惑了李隆基的眼睛,导致他膨胀了吗。
这也提醒了他,不可太过自满,所以说,李隆基,你的谏官呢?!
都是摆设吗?!
李世民忧心忡忡,他肯听谏言,不代表之后的皇帝也听的进去。
或许他得和高明好好聊聊,高明他是放心的,高明一向懂事顺从,就是担心后面的子孙啊。
……
【李隆基在自己的执政中期,面对如此繁荣文艺的长安城,对权力逐渐失去兴趣,政务不再细心打理,潜心钻研声乐歌舞。
在他见到自己儿子的妻子杨玉环之后,彻底放飞自我,不理朝政。
以女人为中心的生活当然逐渐奢侈,权臣效仿,开元之初的节俭之风荡然无存。
不过国库还算充裕,国家尚可维持。】
(还有人歌颂李隆基和杨玉环,我简直不能理解)
(杨贵妃原本是寿王的老婆,正妻啊,后来被唐玄宗看上收入了后宫)
(到底是谁才会觉得一个青葱少女会喜欢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微笑])
(代入一下杨贵妃,我真的会发疯[尬笑]自己夫妻美满,突然有一要我嫁给自己公公当小妾,真是呕都是呕死了)
(他儿子也很呕吧,只是老子是皇帝不能说什么)
(李隆基可是因为宠妃杀了自己三个儿子的狠人)
………
天幕之下,一片哗然。
什么?!皇帝强抢自己儿媳妇?!还杀害亲子?!
这也太劲爆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这可是帝王家的八卦呀,比其他人家的八卦有冲击多了。
高高在上的皇帝一下子跌落神坛,没想到天子竟然能做出这种丑事。
嬴政之前还在叹息,这李隆基是中邪了吗前后期差距这样大,看他前期政事处理的也不错啊。
猛的听到还有这么离谱的皇帝,他有些不可置信。
什么,是他耳朵出问题了吗???
简直是荒谬!
这对一个醉心于政事连皇后都没立的皇帝来说,他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皇帝和儿媳还能被歌颂。
……
刘彻刚入口的美酒又喷出来,他咳嗽两声,呵出声,这李隆基,玩的还挺花。
那个时候的文官们呢,唾沫没把他淹死啊。
不过也是,有实权的皇帝想做的事,没有人能阻拦,或许还得为他遮掩呢。
刘彻现在算是有些想明白了,遮掩又如何,还不是流传后世。
平白还被后人杜撰。
看看那些离谱的野史。
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只要政事上清醒,不伤及江山社稷,后人反而会替你说话。
但某些臣子可不这样想,这些人表情一个比一个精彩。
特别是卫青,一向平静的表情难得出现一丝裂缝,刘彻都被逗笑了。
……
宋哲宗赵煦也不免叹息,唐玄宗真是儿子多不心疼,三个儿子啊,说杀就杀,一点也不带犹豫。哪像他,天天为了继承人头痛。
他只能尽量在死之前布置好一切,最好死的时候能把太后和端王一起带下去。
……
开元时,本来对动乱就非常敏感的百姓们一片沸腾。
谁被告知下一秒是地狱都不能不惊慌,特别他们还处在所谓的王朝巅峰,盛世之中。
之前那个吃人的将领已经让他们很慌张了,哪怕知道是迫不得已,还是会有些害怕。
竟然都被逼到这样的地步了啊。
这也让百姓们对于大明宫里的皇帝有了怨辞。
本来他们日子还算可以,平常百姓只要日子过得去,哪会管上面坐着的是谁,只要皇帝不搞什么幺蛾子,天家的事与他们那么遥远。
之前他们挺满意这个皇帝的,没想到后面竟昏庸到这种地步,还杀了三个儿子,强抢儿媳啊!
真是为老不尊!
议论声音越来越大,朝廷也有些难办。
李隆基手都在颤抖,他把殿内所有能砸的东西都砸了,不准任何人留在殿内,天幕这样,他日后如何见人。
竟敢妄议天子,该死,全部都该死!
……
李世民,他气到感觉自己哮喘发作了。
这简直是天大的丑闻!!!
这个李隆基,可真是好样的,连儿子都欺负,呵。
身为皇帝,世上女子这样多,偏偏要去肖想儿媳?!
真是好样的,这对于唐朝各个时空来说,都是天大的丑闻,能让皇室颜面扫地的大事。
哪怕知道的人不少,也不会有人如此明目张胆大咧咧的到处宣传。
但天幕所有人都看到了,哪怕对天幕不甚关心的人,听到这样劲爆的消息,也免不了抬头观望。
面对朝臣关心中带着异样的眼神,李世民含泪咽下一口血。
……行,这个李隆基就是来克他的,每次一听到李隆基的消息准没好事。
……
【就在此时,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遇到了一件决定世界走向的大事,也就是怛罗斯战役。
强大的唐帝国军队,在高句丽大将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率领下,灭掉了车迟国和石国等一众小国之后。
遇到了同样处于极盛时期,正在扩张的大食,也就是处于阿巴斯王朝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它击败东罗马帝国,灭掉萨珊波斯帝国之后,版图与唐接触。
阿拉伯军队几次袭扰唐军失败之后,高仙芝决定主动出击。
可是孤军深入的3万唐军,遇到了15万阿拉伯军队的围剿。
加上唐军内部附属国军队临阵倒戈,唐军几乎被尽数剿灭。
随后,双方在前前后后你来往的袭扰中,认识到了彼此的实力,即进攻不成,防御尚可。
所以两国放下兵刃,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虽然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这只是一次规模不大的边境冲突。
但自此,中、国停止了向西的征伐。
武力扩张并用文化统治的大中-国化进程结束。
因为意识到两个大国的存在,西亚中东各国开始从心理上不再一味依附大唐。
虽然后来有蒙古的扩张,但却没有多少中华文化的渗入。
对世界而言,那更像是一次突如其来的重装系统。
要说有什么积极意义,可以说欧亚大陆的旧势力在一定程度上被蒙古铁骑扫除,给本土的新势力新思想留出了生长空间。】
(阿拉伯帝国当时横跨欧亚非三大陆)
(当有两个强权时,小国就可以横跳了)
(我们是远程交战,补给跟不上)
(换个角度,阿拉伯的东进也结束了)
(高仙芝尽力了)
(唐和阿拉伯帝国打了7次就输了1次,还是阿拉伯惨胜)
(战前高仙芝带数万大军翻过帕米尔高原,你说吓不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