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朕之第一子[综历史] 沉坞

15.第 15 章

小说:

朕之第一子[综历史]

作者:

沉坞

分类:

古典言情

“殿下,习武第一件事便是扎马步,深呼吸。”

“犹如盖房子一样,用木头石块打好地基,对,殿下注意比照臣的动作……”

刘珏换上短打,认认真真地半蹲下来,好半晌,小孩白嫩的脸蛋出了汗,双腿却是抖都没抖一下。

赵充国估摸着到了时间连忙叫停:“殿下累不累?”

刘珏摇头,内心充斥着满足。

变强的感觉真好。

休息的时间刘珏也没擦汗,他捏捏自己的胳膊,敲敲自己的腿,哼哧着来回放松,韩增与赵充国惊奇地对视一眼,殿下的心性,几乎不像是在皇宫长大的。

该说不愧是天家吗?

可皇长子殿下不这样啊,听闻皇长子不好武,平日只随大儒读书。

他们教导更慎重了几分,免得超出小孩的负荷,就算陛下不耳提面命,面对这样的好苗子,他们也绝不会揠苗助长。

幸好今天的阳光不烈,否则刘询都想给儿子换处阴凉的地方。皇帝陛下奏折没心思看,只一心在旁当背景板,眼见第一天的习武结束了,他从怀中拿出丝帕,仔细给刘珏擦了擦。

继而牵起刘珏的小手,带小孩去沐浴,等刘珏变得干干净净香喷喷,刘询笑着吧唧一口:“走喽,我们去见娘!”

刘珏高兴地点点头,搂住皇帝爹的脖颈,乘坐起这辆天下最贵的代步车。

椒房殿,刘询憋了满肚子的喜悦和许平君分享,许平君捂住嘴巴,天生神力?

传说中的资质,就这样出现在了她的孩子身上,许平君欢喜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了,可与此同时,她又生出丝丝惶恐,珏儿太聪明太优秀了,她反而有种不真实的担忧。

她连忙制止了刘询意欲同丞相炫耀的举动:“珏儿还小呢,等日后长大了,陛下再告诉群臣不迟,不是有种说法叫积福吗?”

眼见许平君有些语无伦次了,刘询立马反应过来,他长在民间,自然知道积福是什么意思。

“平君你说的对,”他神色肃然,用力抱住妻子,“珏儿是上天送来报恩的,是我们夫妻二人的礼物,我一定会保护好他,你放心……”

许平君埋在刘询的怀里,重重“嗯”了一声,如果没有珏儿,她早就死了!

看到爹娘更衣出来,刘珏拍拍膳桌,开饭开饭。

自从力气变大,他的胃口也变大了,小孩一双桃花眼满是催促,刘询和许平君连忙加快步伐。

“娘这就叫人传膳,珏儿乖!”

……

刘珏自从开始习武,作息渐渐变得规律,早上等皇帝爹下朝,他就一骨碌爬了起来,窝在刘询怀里看人批奏疏。

一般他会在爹怀里睡个回笼觉,趁休息的间隙练练字,晌午睡个香甜的午觉,再和武师傅一起遨游武学的海洋。

刘珏觉得他爹说得对,小孩睡得不好会长不高,他可是要身高样貌武艺文才全面发展,怎么能长成矮墩墩?

皇次子殿下积极练武的同时,刘询记住了许平君的话,回头专门告诫两个武师傅,不能将天生神力一事乱传。

韩增和赵充国都是聪明人,闻言慎重答应,殊不知他们被皇帝点为刘珏武师傅的第二天,前朝便掀起了风波。

将军列侯面面相觑,惊叹陛下对皇次子这也太宠了,惊叹过后便没了下文。文官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教授皇长子刘奭的老师,他们心惊之余,陡然意识到了一个从未察觉的缺陷——

皇长子不好武也不擅武,不可能得到武将势力的支持!

而汉朝的武将势力,天然和列侯勋贵绑定在一起。一个并非外戚的汉臣,要想成为列侯,唯有通过军功,虽然这份晋升通道,自从武帝封了方士为侯从而公信力下降,但到底是立国以来的惯例,不可能轻易消亡。

在大汉,连三岁幼童都知道要想封侯,那就抗击匈奴,民间尚武之风无比浓厚。一个皇子若是擅武,便能获得列侯集团天然的好感,他们越想越是心惊肉跳,幸而皇帝只有嫡长子一个选择,否则……

否则就是恐怖故事了。

手中无兵权的文官,如何斗得过列侯?

让刘奭老师觉得安慰的是,皇帝给皇次子找完武师傅的第二天,便叫皇长子下学之后,前往宣室殿接受教导。

据皇帝身旁的侍中所言,陛下的教导不仅涉及学问,还涉及了帝王心术!

这实在是肉眼可及的重视,朝臣们不平静了,私底下皆有猜测。

霍家一除,陛下是想要立太子了吗?

早在霍光病重之时,就有立太子的奏疏递往尚书台,虽有人附和,但大部分人保持安静,觉得当下还不是合适的时机。而今皇帝大权在握,立太子有利于国本的稳固,更有利于汉家天下的传承,如此一来,朝臣坐不住了,纷纷上疏请立太子。

皇长子八岁了,这个年纪已经不小了,要知道武帝刘彻七岁被立为皇太子,戾太子刘据同样七岁成为储君!

且皇太子需组建班底,聘请太傅,搬到博望苑太子宫……一桩桩一件件,没个一两年办不成,故而册封得越早越好。

可诡异的是,陛下照常批阅奏疏,照常五日一朝,偏偏对立太子一事不发一言。

……

自从兄长日日前来宣室殿接受考校,刘珏眼睁睁看着皇帝爹开启了严肃模式。

这也没什么,毕竟他嗓子没好,爹教兄长帝王之道也是人之常情,可爹问兄长不够,还要三天两头地问他。

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以后,兄长脸上的笑容都快消失了,刘珏觉得烦,很快不理人了。

宣室殿再要紧的奏疏,都对他不设防,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练字习武去。

被小孩叛逆地打了好几下,原本放在御案旁的小桌也被刘珏指挥着搬到内殿,皇帝很快反思了自己,将两个孩子分开教导。

刘奭有的,刘珏同样也有,可越是教导,皇帝越是察觉到了长子次子的差距。尽管珏儿不能说话,可论对朝政的敏锐度,奭儿拍马都及不上,渐渐的,刘询越发怨恨起了上天不公!

朝臣请立太子,他没有第一时间答应。

他想给珏儿最好的,可偏偏不能。

民间找来的神医又失败了,刘询心情很不好,恰逢尚书台的尚书抄错了字,他大发雷霆:“誊抄奏疏都会出错,朕要你何用?”

这是皇帝第一次因为小事发火,从前类似的事情发生,他都一笑而过。尚书令张安世入宫觐见,拐着弯替下属求情:“陛下生怒罚他就是,莫要气坏了自己的身体。”

刘询挤出一个笑容:“朕没有责罚的意思,张公请回吧。”

又说:“珏儿练武去了,我还要接他下学。”

张安世走了,可还是忧心忡忡,陛下这些日子着实不对劲。他头一次摒除明哲保身的原则,去了前朝和丞相商量,魏相道:“思来想去,能影响陛下的只有立太子一事了。”

张安世沉默了,紧接着不可思议,立太子,立太子有什么影响?

陛下能选的不是只有皇长子一人吗?

他的震惊太过明显,魏相笑笑:“有些偏爱,恐怕不讲道理。”

这下,张安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道:“皇次子天然不能承继大统,丞相身为百官之首,难不成任由陛下胡闹?”

“尚书令以为我没劝?口舌都说干了,陛下依旧犟着,又有什么办法。我是陛下任命的丞相,而不是皇长子的老师。”

张安世无话可说,这时候,魏相悄悄道:“您是四朝老臣,更是对陛下有恩的故阳都侯、掖庭令张贺亲弟,当年陛下迁至掖庭,是您的兄长全心全意地保护他。可我听说,当年还有一位廷尉监,在陛下襁褓之时出钱出力,在狱中请了女囚当乳母,甚至在武帝听闻‘狱中有天子气’,从而想要处死所有囚犯的时候,挺身而出保住了陛下。”

张安世眼中精光一闪,魏相意味深长:“廷尉监的名姓一直无从得知,陛下这些年苦寻不得。陛下最是知恩图报,若尚书令请动另一位恩人出马,或许可行。”

他们这些朝中重臣,哪个不是人精,张安世也不问对方是如何知晓的,思索片刻打道回府。

他还真就知道那廷尉监是谁,正是当今三公之一——御史大夫丙吉!

丙吉能力出色却十分低调,而这份低调不同于张安世的明哲保身,他是真的不慕名利,从前掏心掏肺,庇护了幼年的刘病已,而今兢兢业业,侍奉长大了的刘询。

张安世知晓丙吉曾告诫左右,不许向皇帝透露他的名姓,以防救命之恩变成要挟,然而如今大汉到了紧要的关口,丙吉心系江山,定不会放任陛下胡作非为。

果不其然,丙吉答应了。丙吉显得比张安世还要忧心忡忡,在宅邸唉声叹气,陛下对于皇长子,到底哪里不满意呢?

宣室殿。

听闻御史大夫求见,刘询迟疑片刻让人进来,谁知丙吉亲口承认,他就是当年在大狱救下皇曾孙的廷尉监。

刘询愣住了,紧接着激动不已,他紧紧握住丙吉的手,眼眶湿润:“原来丙公便是廷尉监叔叔,是朕相逢不相识!”

当年在狱中哺育他的女囚,他都寻出来大加赏赐,偏偏廷尉监的下落,众人一问三不知。刘询心头止不住的遗憾,如今正主出现,他再也刹不住心头的感激,流着泪道:“如今张贺叔病逝了,我只能在他的墓前拜祭,并大力加恩张家……我找了您很多年,可惜当时年纪太小,几乎忘记了您的样子。”

丙吉也是百感交集,君臣二人红着眼,又哭又笑地回忆从前。

听闻动静的刘珏放下笔从内殿出来,看到刘询顶着一双兔子眼,一时间没忍住,小手捂住嘴巴抖了抖。

小孩很快严肃了一张脸,不孝,实在是不孝。他怎么能笑爹呢?

分明要上去安慰他,陪伴他,就像从前那样。

刘询在刘珏面前装得很好,刘珏只知道朝臣请立太子,却不知道他爹发脾气的事,他好奇地看向丙吉,御史大夫倒是很少这时候出现。

被儿子嘲笑的刘询也笑了,忙朝刘珏招手:“珏儿,这是当年对爹有恩的廷尉监叔叔,你需认作叔祖父!”

刘珏惊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