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科技兴国》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官家,这是翰林院新呈上来的考生卷宗。”
赵祯刚搁下朱笔,张中正领着两个抬着满满两筐试卷的小黄门轻手轻脚的踏进殿内。
“考生卷宗?”赵祯忽而想起此事,才恍然意识到原来春闱已经结束了,“都呈上来罢。”
“你们两个,把试卷抬过来。”张中正肃容投去一瞥。
两个小黄门迅速将筐子放在案桌旁,整个过程中没有发出丝毫动静,如行云流水般利落。
随着春闱落幕,礼部贡院将所有糊名的试卷统一收齐交至翰林处,由翰林院的学士们审批阅卷并从中择优选出上榜的贡生。
为防止舞弊事件发生,所有参与阅卷的学士都被分配至单独的隔间中轮流批阅考生的试卷。在这期间,学士们一应吃住都在小隔间内,不允许踏出隔间半步,更严禁学士们互相交流或是对外传递信息。
同时隔间外还有数百名禁军卫严防死守。
往往一份考生试卷会经过数位学士打分,取其平均分择优上榜。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想要收买官员在成绩上弄虚作假几乎是不可能的。
考生试卷批阅完毕后,翰林院院士会将录取者考生的试卷呈交至御前。
这些试卷由翰林院学士批阅后已经初步择出了优秀的文章,不过三甲的名次最终还需要由天子朱笔提名。
等天子择定贡生名次后,亲手撕掉试卷上糊去姓名的纸页,再将春闱试卷下发至礼部。
礼部负责科举事宜的官员根据贡生名次书写红榜并将红榜张贴至京中公告栏,唱名昭告天下。
“官家,请阅。”
张中正撩起宽袖,取出摆在最上方的一张试卷双手捧着躬身递给赵祯。
“甲等试卷……”赵祯顺手接过来,慢慢翻开。
朱红色的御笔朱批率先映入眼中。
赵祯心底暗自叹了口气。
因着他还未亲政,这些送到御书房的春闱试卷与奏折一样先送往慈安宫,等太后定下贡生名次后方才送到御书房。
也不知这些录取的贡生中有几个得用之人?
赵祯忍不住发散思维想道。
感谢几代帝王重文好学培养继承人,赵祯自幼接受的都是国家级名师教导,这也使得他的武功只学了几招花拳绣腿,但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治真材实料不掺丝毫水分。
虽然赵祯作诗写赋的水平比不上教科书上的名人,但也配得上才华横溢四个字了。
“这篇策论文章……”
赵祯的目光落在飘逸的簪花小体上,蹙眉轻嗤了一声。
这次春闱的策论题由赵祯亲自拟题,他采用选题制在卷尾设立了两道不同的策论题,一题问的是如何看待重文抑武的政策,另一题为论当朝税制的利弊,考生二者择其一回答即可。
这篇策论选了如何看待重文抑武的题来回答,文采斐然字字珠玑,可惜却是从各方面阐述了重文抑武的好处,甚至还提出了不少抑制武将兵权、防止将领拥兵自重的政策。
偏偏批阅的学士都给这篇策论打了高分。
而在高分之后,则是太后朱笔圈出甲等第一名。
“这就是翰林院学士为朕挑选出来的甲等头名会元……”赵祯的眼神已经冷了下来。
这份卷子在赵祯看来是狗屁不通。
俗话说‘邻居有粮我有枪,邻居就是我粮仓’,光顾着教化万民,却不断打压将领抑制兵权,只消数十年国家便会因积贫积弱引来豺狼虎豹的入侵。
这样的卷子若让赵祯来批,当场除名永不录用!
然而太后已经写下了甲等头名的朱批……
赵祯数日前才因设立六扇门之事与太后不欢而散,若是此时再将太后择定的头名除名,只怕会引发母子夺权的政治斗争,不利于朝堂稳定。
更重要的是重文抑武经由太祖提出后,政令传至赵祯时实施了三朝,重文抑武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改变。
好在如今春闱初试,贡生名次虽重要但也不那么重要。只有通过殿试之人才能算作金榜题名,真正鱼跃龙门改换门庭了。
“此人不可重用。”
哪怕这人能凭借才学入朝为官,赵祯也不可能会重用他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