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饭后,妙真就回房了,她先把女学的功课写完,又临了帖,方才沐浴后,又在书桌前背《药性赋》。
《药性赋》是花了半个月左右背下来的,她在现代学医的时候就背过《汤头歌诀》,又有茹氏拿药给她看,她自己也肯花功夫,每日从戌时到子时都在背诵这些。
从秋天到冬天,晚上小喜起床来添炭盆,都冻的自跺脚,见小姐还在书案上,她忙上前在暖手炉里放了炭,递了过去。
说起来妙真在现代都还没有这般努力,在古代却不得不如此,女孩儿家多半十六七岁就出嫁了。嫁人之后,生儿育女自不必说,多少妇人得病又讳疾,她且不说替天下女子看病那样宏大的志向,就是替自己看病调理也好。
把最后一段看完,听到更夫打更说子时了,她才到床上歇下。
辰时起来后,小桃把小袄从暖好的被窝拿出来,素绸为里子,中间絮三两丝绵,外面再用素缎做表里,外面再罩一件嫩芽黄的衬袄,衬袄外面罩一件桃红的大氅。
徐家二房的日子算是比以前好过多了,徐二鹏曾经受过苦,听说他小时候读书就因为家里穷,穿的袄儿太薄太旧,以至于常年拖着鼻涕,走路都蜷缩着。
所以一入冬,他就拿了十两银子专门扯布请裁缝,妙真这里就得了一件兔毛的皮袄,两件小袄,一件绵的衬袄,一件厚比甲。
苏州不是北方,即便进了腊月,虽然冷,但是还没有下雪,她穿了两层夹袄就已经够了。小桃从外端了早点来,一样香葱花卷,一样胡桃粥,一碟炒鸡蛋。
“你们吃了没有?”妙真问起。
小喜和小桃都笑道:“我们不急,先送姑娘去学里,回来再吃。”
她们俩都是送小姐去学里后,回来还要洗衣裳、洒扫、做些针线,还好她们的小姐也是知书达理的,徐家也从不作践下人,比在家里强多了。
到了学里之后,童盼儿嘴里正吃着肉包子,因为太烫了,所以龇牙咧嘴的。
妙真解下大氅放一旁,又笑道:“你胆子肥了,仇娘子茹素,你在这里吃肉馒头。”
“早上起晚了,就索性让丫头找骆驼担子的小贩买的。”童盼儿大大咧咧的。
妙真却知晓童盼儿虽然是监生的女儿,其父还在苏州府做经历,但是她是庶出,原配无所出,所以典了妾来,那个妾运气不好,生了盼儿人就没了。她养在童太太的膝下,偏童家太太之后又生了一儿一女。
都说因为她是引着儿子来的,童太太也是一意养着她,什么都和自己儿女一样,到底不是亲娘,童盼儿在家的日子过的也并不是很遂意,只是她心胸宽广,什么都不放在心里。
她三下五除二用完包子之后,又噎着了,妙真赶紧帮她捶背,又见外面汪榭和林小小一道过来的。
马玉兰家里住的最近,反而来的最迟。
林小小打趣道:“又磨洋工去了。”
“哪儿能啊,是我家里有亲戚来了,我娘准备了四十碟吃的,就是我们也要陪客,还请了两个唱曲儿的,我睡的太晚了,可不就爬不起来了么?”马玉兰边说还边打哈欠。
大家都纷纷咋舌,又问是什么亲戚。
马玉兰左右逡巡了一下,压低了声音才道:“那家的老太太和我家祖母是堂姐妹,不过,我们家从我祖父那一带就败落了,人家却是步步高升,做到京里的大官了,但听说在京里得罪人就回来了。说来也怪,他们家原籍无锡,这回却要在咱们苏州住下。”
“咱们苏州好嘛,天下人谁不爱咱们苏样。”童盼儿笑道。
众人也都笑了。
临近年关,这是她们家头一次自家过年,很是热闹,早早的就买了两头羊回来,两只鹅回来,再不提廊下挂着的腊肉、腊鱼、腊肠,梅氏打发人买了不少虎丘的春盘提盒回来,大小各两幅,有甜瓜瓣样式的,还有红漆菊花瓣样式的。
难得女学散馆了,茹夫人那边也说有事,妙真可以在家歇息几日,她便拿着鞋面在梅氏这里做针线。
这是准备给茹氏做两双鞋的,鞋底让丰娘纳的,鞋面是她绣的,大红缎子底绣八宝花纹的尖嘴凤翘弓鞋,再一双素绸莲纹云头的弓鞋。
梅氏正说呢:“你在仇娘子那里倒是把绣活做会了,我就担心你这些。”
“仇娘子什么都教,原先女儿厨房也没下过呢,如今还能做几色点心,馄饨、素斋,也不枉学了一遭了。”妙真笑道。
梅氏打趣道:“你现下比你三婶还能干,她尚且没法做一双鞋的。”
读书的时候妙真是亲戚聚会一概不去的,梅氏就零碎说了好些事情给她听,什么大伯父常到家里蹭饭,因为大伯母和妙云姐姐总不回来,三婶和胥吏打了一架,还追着人家拿刀砍,后来三叔赔情赔钱才得以照常开。
乔姨夫又在杭州府纳了个小妾,不算外面的,带回家的现在算来已经是第五房了,说乔姨母的脸黑的跟墨汁似的,但还要装着贤惠。
这些八卦也是调剂生活的,妙真听的津津有味。
不过,她也说起隔壁的事儿:“前几日听马姐姐说她们家来了贵客,家里四十个碟子的菜,还叫了人来弹唱,排场够大的,您知晓是谁吗?”
“传的沸沸扬扬的,我自然知晓,还带着两个孙儿一起回来的,把胥门附近的一处宅子买下来了,正在修葺,就暂时住你马姐姐家。”
一语未了,外面马太太的丫头过来了,找梅氏要腌制的春不老。
梅氏每一年腌制的春不老,都比别家的好吃清爽下饭,因此每年都有人专门拿着碗上门讨要,马太太是邻居,和梅氏关系好,所以梅氏当即让人送了一瓮过去。
马家的丫头还说是她们家的客人嘴里没味,不知怎么吃了梅氏的春不老,竟然吃下去一碗饭,马太太这才过来要的。
小年过完,妙真的鞋子做好了,她娘带着节礼一起去了茹夫人处,茹夫人见了她做的鞋子很是喜欢,还道:“针脚细密,鞋面样子配的也好,徐太太,我都想把妙真抢来做我的女儿了。”
妙真忙谦虚道:“弟子才学绣花没多久,只怕手艺不精,承蒙师傅不弃。”
其实茹氏对她教的很悉心,但是每逢去大户人家出外诊,带的人却是茹惜娘。而茹惜娘一开始对她很友好,后来发现她学的很快,就有些别扭了,时常也是藏着掖着。
妙真原本也是个目的性极强的人,现代她爸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