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樱花夜落,烂漫如碎石珠沙。
缨徽贪眠,睡到巳时才起。
朝曦透过围屏渗进来。
落在象牙簟上,温润泛白的光。
落入眼中,让缨徽蓦得脸颊微热。
她抚着腰撑坐起来。
白蕊端着铜盆候在边上,伺候梳洗。
“七郎天不亮就走了,仍旧翻墙出去,偷摸做贼似的。”
水流哗啦啦,夹杂着白蕊略带叹息的声音。
她是缨徽的贴身侍婢。
缨徽十二岁那年随她从西京至幽州。
四年春秋,常伴在这位绣阁侯女身边。
知晓一切辛秘。
堂堂静安侯女,还未出阁就与都督府的七郎君李崇润混到了一起。
耳鬓厮磨,同床共枕。
就算大周风气开放,也是极为荒唐的事。
缨徽净过面。
正坐在螺钿床边打呵欠。
闻言半仰头看她。
莹白如玉的秀面上浮掠起几许疑惑:“不偷摸走,难道还要敲锣打鼓地走吗?”
白蕊一口气梗在心头,差点背过去。
梅嬷嬷领着五个侍女进来为缨徽梳髻。
主仆两都不再言语。
妆台上奁盒大敞。
钗环翠钿繁花似的精致美丽。
可见日子过得富裕。
缨徽出身于京兆韦氏。
父亲官拜中书舍人,世袭静安侯爵。
嫡母是云黍县主。
可谓钟鸣鼎食的西京豪族。
她的生母虽只是云黍县主的陪嫁侍女。
但开脸做姨娘后很是得宠,在家中颇有体面。
本是一眼望到头的锦绣坦途。
奈何神龙五年,藩将作乱。
帝都失守,国朝险些倾覆。
静安侯带家眷随圣人出逃。
途中遇流寇洗劫,缨徽与家人走散。
那时的缨徽才三岁。
懵懂不知事。
流落于坊间数年。
十岁那年才辗转被父母寻回。
在外日久,沾了些粗野在身上。
家中妹妹们各个灵巧。
更衬得她不讨喜。
父母偏心都是常事。
糟糕的是缨徽回府后缠绵于病榻。
高热不退,眼瞅着整个人消瘦憔悴。
云黍县主请高僧来看。
说是邪祟纠缠,天缺凶煞。
出阁前要远离帝都。
避到凉爽偏僻的地方去。
静安侯思索再三。
便将女儿托付给同袍幽州都督李寻舟。
“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自古为形胜之地”①。
相较于繁华帝都。
幽州确实荒芜且幽僻。
李寻舟祖上本姓独孤。
因戍边得力,军功赫赫而赐皇姓。
大周皇室式微,藩将裂土封侯。
各地都督府就像小朝廷,掌军政,涉徭役赋税。
都督之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静安侯存了心思。
将女儿送来不只是躲灾,还想巩固世交。
在风雨飘摇的乱世给自家谋一条后路。
战后宦官乱政,中枢文官都被架空,朝不保夕。
那些权宦做事不讲章法、不留后路。
静安侯这样的人,随时都有被抄家灭族的风险。
危机之下,静安侯开始谋私。
他那女儿虽然性子蛮横,但模样实在标致。
李寻舟膝下有七子。
长子李崇清而立之年,素有仁爱美名。
幽州属僚尽皆拜服,承继父亲的基业指日可待。
只可惜他年长缨徽太多,早已娶妻。
静安侯在给李寻舟的密信里谦卑至极。
愿让女儿做妾。
李寻舟不好推拒,只在口头上应下这事。
遗憾的是,此事未过明路。
李寻舟就在一场大战中被流矢射中,不治身亡。
长子李崇清继任幽州都督。
夙兴夜寐,勤勉于政。
并不过分耽于女色。
再加上缨徽年岁尚轻,此事被暂且搁置。
一晃,缨徽去年及笄。
“太夫人前些日子叫了姑娘去,给姑娘裁新衣,又把家传的一套碧玺头面送给姑娘,我看是想重提当年的婚事了。”
白蕊一边给缨徽绾髻,一边觑着她的脸色说:“上月流花宴,大都督罕见的多留了两刻,一会儿问姑娘住不住得惯,一会儿问姑娘下人听不听使唤,他那么严肃的人,还弹琵琶来应和姑娘的筝,我瞧他是有意的。”
缨徽对镜专注地贴花甸,随口道:“他都多大年纪了,琵琶弦都摁不稳,瞧着身体也不好,还来摸我的手、搭我的腰,成天净想些美事。”
他身体不好。
七郎身体倒是好。
好有什么用!
白蕊心里暗暗着急。
环顾左右,又不敢露出来。
只道:“大都督位高权重,侯爷很看重这门婚事,前些日子还来书信……”
“那信我没来得及看,塞炉里烤栗子了。”
缨徽贴罢花甸,开始描眉。
她生得一张芙蓉面。
圆溜溜的眼睛明亮溢彩。
鼻梁高挺,嘴唇丰润。
是极侬艳妖媚的长相。
乍一看,不像中原女子。
倒有几分异域风情。
皮肤细腻白皙,像雪揉起来的。
不上妆时显得憔悴,抹上些胭脂,显娇憨。
缨徽极爱奢华贵重的首饰。
赤金簪子、步摇多是嵌宝,红宝、猫眼儿、碧玺、金刚石……百花园子似的。
缨徽描眉的手一顿,想起什么。
吩咐白蕊:“你代我给我阿耶写封信,就说我钱不够花,日常还得打扮交际,让他派人给我送一千金来,再要几匹长安时兴的缎子织锦,阿娘那要是有好的头面也给我送来。”
白蕊木愣愣的:“太夫人不是刚给了……”
“太夫人给是太夫人给,我阿耶给是阿耶给,他要我笼络都督,还能不下点本钱呀?”
缨徽口齿伶俐。
嗓音脆生生的,尾音又带点绵软。
听上去让人觉得极无辜柔弱。
只有旁人欺辱她苛待她,断没有她的错。
白蕊蔫蔫地去写信。
换了红珠来身边伺候。
红珠二八之龄。
同是靖安侯府家生的侍女,性子却活泼。
她朝铜镜里缨徽眨了眨眼。
附在缨徽耳边小声说:“这些日子后院里热闹极了,陈大娘子从胡商那里买了六七个歌姬,浓眉秀眼的,倒和姑娘有些像。其中有一个特别能干的,把都督勾得好几日没出寝阁,被太夫人知道了,把大娘子叫去一顿责骂。”
都督夫人陈氏,幽州司马之女。
人倒是知书识礼,周到热情。
就是假得很。
缨徽刚入府时年岁小,不知事。
被陈大娘子拉着手妹妹长、妹妹短的嘘寒问暖。
一时昏了头。
真当她要照看自己,很是推心置腹。
后来东西短缺或是其余琐事找她。
碰了几次软钉子。
这才知道人家是做戏,其实并不待见她。
不待见就不待见。
两人也没仇,也没个说非要人家照看的道理。
但缨徽嗅到些不寻常。
她只当李崇清突起色心,太夫人纵容娇儿。
可陈氏都开始行动了。
这说明纳妾一事已在府内通气。
纳妾不是娶妻,无需三媒六聘。
万一哪天突然说要纳她,就把她送李崇清寝阁里。
那才真是无处说理。
缨徽摸着簪上精雕细缕的宝石梅花,开始琢磨事儿。
红珠提议:“要不把七郎叫来问问?”
差点忘了李崇润这个竖子。
他成日在他兄长跟前晃荡,能听不到风声?
昨夜跟她折腾半宿,竟半点不露。
缨徽将梅花簪放回妆奁,吩咐:“悄悄去递个信,让崇润今晚来见我。”
红珠应下,又说起西京:“前年姑娘的长姐出嫁,嫁的是紫金光禄大夫的弟弟,今年姑娘的二姐出嫁,嫁的是并州长史的次子。联姻对象每况愈下,总在书信里听侯爷说他得罪了权宦,处境不妙,看来所言不虚。嫡出的女儿尚且如此,姑娘更该早为自己做准备。”
她与白蕊都是西京静安侯府的家生子。
自幼跟在缨徽身边。
一等的忠心和见识。
缨徽却不想这许多,想也没用。
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
在幽州都督府借住数年。
闺誉全失,哪户体面人家肯聘她?
与其担忧前路,终日郁郁。
倒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能欢乐一天是一天。
国朝式微,烽火不歇。
连公主都得被送去和亲。
关起门来绸缪再多,谁知明日是何光景。
说起来,给幽州都督做妾也没什么。
就是李崇清太丑太老。
缨徽纠结许久,还是委屈不了自己。
她思忖着,装扮妥当。
用了朝食,去给沈太夫人请安。
时辰晚些。
好在她是客,无甚清规戒律。
今日沈太夫人院子里有外客。
刚走近便有莺歌笑语传出。
夫人身边的潘嬷嬷将她迎进去,笑说:“是定州镇武将军的妹妹,另有几个作陪的本家表小姐。”
姑娘姓王,闺名鸳宁。
今年刚及笈。
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