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提后宫中对此议论纷纷,云家接到圣旨却是喜忧掺半。喜得是云熹一入宫便是三品昭仪,更是赐住雅贤宫,这可是后宫里独一份的恩宠。忧得是后宫中王明月根基深厚,怕他被有些阴阳怪气的贵君打压。
唯有云熹满心欢喜,心中暗暗激励自己要保护好表姐,压下王明月的嚣张气焰。他前世也当真是昏了头,不愿入宫,只寻了位书生订下婚约。如今再想,嫁给谁都是嫁,还不如嫁给世间最有权势的女子,能庇佑他的家人。
何况表姐念着舅舅,对他总不至于太差。
因着婚期将近,礼部的官员们并未给云熹太多适应的时间,而是马上让尚仪司的官男子教导云熹宫中礼仪,又要尚珍司的官男子为其量体裁衣,制作吉服。皇家纳侍自不会像娶君后那般隆重,只是三品昭仪乃高位侍君,亦有一番仪式。
云熹入宫一事有礼部操持,陈承忙于政事并未过问。她近来批完奏折后都会宣几位大臣入御书房,或是询问政事,或是关系近况,让不少受到宣召的大臣颇感疑惑。
陛下亲和宽厚是好事,但未免太过奇怪了。她似乎是按六部及各衙门分别宣召,无论官职大小随机宣召。
她们也知出孝后陛下会有一番动作,培育班底,提拔自己人。只是历来新帝都是直接开始,几乎没有谁会宣召一些微末小官。
但能在陛下面前露面是好事,她们也都暗自期待,冥思苦想有何良策、谏言,希望能让陛下一举记住她们,如晋安阳一样成为天女近臣。
她们所料不错,陈承确实是希望从官员中挑出可用之人。原著还是太过局限,除了围绕王明月的一些人际关系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有用的东西。
当然,更重要的是她几乎无法将手下的官员和记忆中的人对号入座,只好用了笨方法。一来能大致清楚自己手下有哪些人,二来也能通过策问发掘可造之材。
虽有原主的记忆,但陈承早已发现她并不能将其融会贯通。很多女尊国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事,她往往需要别人提及才能想起,还要控制住表情不能流露出任何诧异之色。
幸而皇室规矩大,不可随意说些怪力乱神之事,不然她身边伺候的人怕是早就起疑了。
陈承及时刹住胡乱飘荡的思绪,将手下的臣子们捋了一遍。
京城作为大扬首都,只京官就有二千余人,陈承也只见了百余人。几乎各部各司都挑了一两个,听她们汇报工作,初步了解一番各部情况。
好在这些官员素质尚可,至少一眼扫过去都是五官端正、出口成章的儒生,并未发现有科举舞弊的苗头。只是言必称百姓,拐弯抹角劝自己施行仁政。
至于外放为官的,大大小小更是四万余人,陈承只批各省的请安折子都来不及,更别提熟悉那些小官的姓名来历。不过只抽查户部的税收,倒也不曾有大问题,想来即便贪墨银两,也不至于半件人事不干。
正出神间,秋月通传道:“陛下,李尚书和赵尚官求见。”
李尚书乃礼部尚书李三酿,赵尚官……陈承回忆一番,这是先君后的陪嫁侍从,在先君后时就奉命执掌六尚司。自己登基后,不知为何贵君不曾将他换掉,仍是他来充任六尚官。论理贵君是该借着代掌后宫的便利提拔自己人才是。
此二人凑到一处去,陈承猜测许是来汇报云熹入宫一事。
她们二人入殿后,李尚书便道:“启禀陛下,明日便是黄道吉日,一切仪礼皆已完备,臣奏请迎云昭仪入宫。”
陈承想到堪称国色的云熹心中一动,距离自己下旨是有月余了。没想到礼部效率这么高,她笑道:“如此甚好。昭仪乃朕之表弟,身份贵重,不可轻慢。明日迎昭仪入宫,叫他不必去拜见贵君,在雅贤宫等朕便是。”
说完又看向赵尚官,询问道:“赵卿,昭仪的住处、摆件、衣物、首饰可都准备好了?”
赵尚官闻言连忙道:“陛下,雅贤宫一切都已经预备齐全,只等昭仪入宫。”
他自知与陛下和贵君都没什么情分,幸而自己也不曾得罪陛下生父,如今对陈承吩咐下来的事极为上心。他年纪也不算小,只盼着能在宫里安安稳稳带着,对着诸位侍君都不敢怠慢。更别提云昭仪入宫便是三品,他讨好尚来不及,怎敢得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