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汉天子门生计划,诸葛乔办讲武堂(加更求追)
黄衣入丞相府多年,家世简单,德行优良,亦能识断部分文字。
除却其父家贫将其卖为大户人家作侍女外,亦无不良嗜好。
让黄衣录籍入琅琊诸葛氏,除了对黄衣的认可外,诸葛乔考虑更多的是王平如今的身份地位。
王平在陇右的时候是忠信将军。
关中之战王平立功颇多,又随黄忠拿下长安城。
虽然封赏诏令尚未正式下达,但王平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的赏赐已经定下。
若讨寇将军王平娶的只是有名无姓的贱籍侍女为正妻,会让王平遭受非议。
王平本就自卑,若因婚嫁之事而影响了王平的个人成长和军中威望,这是诸葛乔不愿意看到的。
而让黄衣入籍琅琊诸葛氏,王平迎娶的就是诸葛家的族女,而非有名无姓的贱籍女。
诸葛乔亦是在给丞相府中的侍女僮仆一个摆脱贱籍的希望。
侍女入籍琅琊诸葛氏,僮仆同样能入籍琅琊诸葛氏。
人人平等的口号诸葛乔是不会轻易喊出口的。
想变革,喊口号是不行的。
譬如王莽改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结果却是连奴婢自个儿都觉得王莽剥夺了他们的权力。
想变革,就得有人来负责推行。
然而。
琅琊诸葛氏人丁稀薄,大小猫算上,除了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均外,就只有诸葛乔、诸葛恪、诸葛融、诸葛望和刚满一岁的诸葛攀。
一半还在江东。
诸葛乔想引领变革,得先让诸葛家晋升成望族。
唯有望族推行新思想,其余士族才有可能争相效仿。
否则。
谁又会将诸葛乔推行的新思想当回事?
诸葛乔想引领变革,就不可能只依靠大小猫两三只。
《荀子》劝学有言: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任何的变革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譬如科举制,得有足够多的粮食、足够多的读书人。
以及最核心的,得有足够多的读书人愿意当“天子门生”!
这个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
若无足够多的“天子门生”,强行推行科举制的结果,效果不会比王莽强!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术,尚且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若非人多势众,孔子早被贵族给嚯嚯了。
又何谈思想变革?
“谢将军。”黄衣面色激动。
入籍诸葛氏,嫁与意中人。
人生喜事,忽然落在头上,让黄衣如梦如幻。
诸葛乔向来言出必行。
在黄月英入席后,诸葛乔就向黄月英提及了让黄衣入籍诸葛氏嫁与王平的事。
对此。
黄月英并无反对。
在大事上,黄月英向来不会干涉诸葛亮和诸葛乔,最多是针对细节作一些补充。
得了黄月英的首肯,黄衣和王平的这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席间。
诸葛乔细细的品尝了黄月英亲自下厨的“豚蹄汤”。
在士人眼中,豚是贱肉,是普通百姓才吃的贱肉。
对于士人而言,怎么也的“烹羊宰牛且为乐”,牛不能轻易宰,故而士人多以吃羊肉为荣吃豚肉为耻。
再加上牛羊吃草而猪什么腌臜物都吃,猪肉就更不受士人待见了。
诸葛乔却无这样的优越感。
吃什么肉,不在于贵贱,而在于能不能吃,能不能烹饪成入口美味。
若是可以选择的作料足够多,菌肝、鸡胗、肥肠、鸭肠都能变为美味。
黄月英烹饪“豚蹄汤”用的作料和烹饪方式,还是诸葛乔告诉的。
清爽入口,滋养脾胃。
“伯松这次回成都,要待多久?”黄月英关切询问,担心诸葛乔又只是在成都待上几日就要离开。
诸葛乔不假思索:“开春之前,我是不会离开成都了。”
“阿母若要去汉中,我可抽调些军士护送你前往。”
“阿父一个人在汉中,身边无阿母照顾,也是不美。”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让阿父再添麟子。”
黄月英正喝着汤,猛然间听到诸葛乔这一声“再添麟子”,差点呛着:“伯松,我都抱孙子的年龄了,你让我再添麟子?”
诸葛乔笑道:“阿母说笑了,你正当贵龄,又是长寿康健之躯。”
“我近日读《易》,偶有所感,掐指一算,算到阿母乃是多子多福之相。”
“我还能再有两弟一妹!”
黄月英白了诸葛乔一眼:“还多子多福之相?若真的多子多福,又岂会让伯松过继为子?”
诸葛乔故作玄学道:“那是因为我有旺母之相。”
被诸葛乔这一吹捧,黄月英忽然多了几分意动,又有几分迟疑:“我若再有子,定会分心幼子而疏忽了伯松。”
诸葛乔大笑:“阿母多虑了。”
“我常年在外,不能膝前尽孝,若能有弟弟妹妹在家陪着阿母,我也能心安几分。”
“阿母若有子,正好也可让其与阿狗作伴。”
“昔日颍川荀氏叔侄皆乃一时俊杰,他日诸葛氏叔侄,定也能名震一时。”
诸葛瞻未曾接受诸葛亮多少教导,却因卧龙之子而美声溢誉。
虽然有诸葛亮的《诫子书》在,但《诫子书》不到百字,比起《出师表》少了太多。
诸葛瞻终究是受限于教育的缺失和眼界的匮乏,不仅智勇不足,器量上亦只是泛泛之辈。
唯有忠孝上,值得称赞。
若诸葛瞻早生几年,能得到合适的教导,就不会只剩忠孝可嘉,智勇器量不足了。
诸葛乔对此亦是颇为遗憾。
尤其是诸葛瞻跟姜维不和,更令人意难平。
愚蠢的弟弟啊,但凡伱跟姜维多学些用兵之法,也不至于在绵竹兵败战死。
诸葛乔已经打定了主意,将来要好好的调教那个尚未出生却又美声溢誉言过其实的弟弟。
诸葛亮专心国事无暇教导,黄月英又疼爱幼子而无法狠心,诸葛乔却无这方面的顾及。
一个是带,两个也是带。
长兄为父。
带一个诸葛攀是带,再带个诸葛瞻也是带。
三叔诸葛均的儿子诸葛望,诸葛乔同样得带。
在诸葛乔的极力劝说下,黄月英最终决定去汉中。
诸葛乔怕黄月英反悔,又提议让黄月英跟着刘禅、刘封、许靖和李严同往汉中,彼此也有个照应。
就这样。
匆匆跟诸葛乔见了一面的黄月英,当日傍晚就跟着刘禅的车仗前往汉中,只带了侍女青衣。
黄衣要嫁给王平,就留在了府中,由诸葛乔来安排入籍婚嫁诸事。
跟关凤享受了几日二人时光后,诸葛乔开始着手新的布局。
关中之战虽然赢了,但曹魏并未伤筋动骨。
有青冀幽并兖豫徐司隶八州的曹丕,比昔日的袁绍更强。
中原地广物博人口众多,这是刘备和孙权远远比不上的。
如今曹丕战败,必然会改变对刘备的策略。
拼发展,刘备是拼不过曹丕的。
且不论隐藏人口。
单就论在籍人口,曹丕治下的人口是刘备治下人口的四倍。
再加上曹魏的生人妇制度,以及类似于“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的人口政策。
时间拖得越久,曹魏的人口优势能直接以力破巧的碾压新兴的大汉。
最重要的是,即便人口迅猛增长,曹魏的广褒良田也养得起!
江东的孙权见刘备势大,必定会再生异心!
对孙权而言,忠汉就是个幌子,当大汉吴王只是求存的手段。
一旦刘备的威胁大于能自刘备处得到的利益,孙权必然会再坏联盟!
除此外,大汉内部也有严重的内忧。
其中最大的内忧,就是“老将迟暮”,汉二代青黄不接。
除刘封和关平年长外,姜维关兴张苞二十出头。
张绍、赵统赵广、霍弋等人,最大的也才十六七岁。
而如魏延、王平、马忠、句扶、张嶷以及驻守荆州的邓芝、宗预等将,虽然骁勇善战但经验太少。
即便是最年长的刘封和关平,甚至诸葛乔本人,目前都难以真正的独挡一面。
襄樊是关羽主导、陇右是诸葛亮主导、关中是刘备主导,诸葛乔虽然立功不少,但毕竟不是真正发号施令的人。
这三次战役,诸葛乔都是作为偏军奇兵加入的。
诸葛乔一直压着军功未升迁,而是继续以辅汉将军的身份行事,同样也是为了避免立功太快,过高的估计了能力。
揠苗助长只会损坏根基。
如今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老一辈的在前面遮风挡雨。
诸葛乔要尝试一些以前没机会尝试的新想法。
数日后。
成都北城。
宽敞的楼阁前,立了一块石碑。
石碑上雕刻了三个大字“讲武堂”!
而在石碑旁,又立了公示牌,句扶和张嶷仗剑而立。
公示牌上的内容十分别致,与常见的门学大不相同,用词更显平民化。
一、人员构成:
校长:辅汉将军诸葛乔
名誉校长:太子刘禅、大将军关羽、丞相诸葛亮
讲师:忠信将军王平、忠义将军马忠、忠智将军句扶、忠勇将军张嶷、忠信校尉姚伷、忠义校尉杜祯、忠礼校尉柳伸、忠勇校尉柳隐、忠智校尉糜照。
二、课程传授:
必修理论课:孙子兵法、尉缭子、吴子、司马法、六韬、三略(姚伷、杜祯、柳伸交替授课)
军事操练课:列队、刀盾、弓箭、障碍等(柳隐、糜照交替授课)
实战指挥课:行军、安营、扎寨、伏兵等(王平、马忠、句扶、张嶷交替授课)
三、招募要求:
家世清白、识文断字、无违法乱纪过往、未婚配、年龄十二至二十。
诸葛乔的在成都的名声不小,这石碑和公示牌一出,瞬间就吸引了大量的人的目光。
用词平民化,能让更多的人都看得懂。
看着那一个个的将军校尉头衔,以及诸葛乔、刘禅、关羽和诸葛亮的名字,围观众人的心是震撼的。
而课程传授的内容,更是吸引了了众人的目光。
一群将军校尉手把手来教你如何当军官,这种好事平日里哪里找?
然而。
当看到招募要求时,众人沉默了。
家世清白还好说,毕竟这么多将军校尉来教,总不能教个家世不清白的罢。
只是后面四个要求,“识文断字”“无违法乱纪过往”“未婚配”“年龄十二至二十”太苛刻了些。
一士子不服而问:“为什么一定要未婚配的才行?”
句扶看向士子,指了指脸上狰狞的刀疤:“怕你死了,你家娇妻守活寡。”
士子大惊失色:“还得上战场?”
句扶冷哼:“不敢上战场你来什么讲武堂?是想攀权富贵?还是想混个军官尸位素餐?”
“看到讲武堂的名誉校长是谁了吗?”
“太子、大将军和丞相!”
“太子,乃是未来的大汉天子!”
“加入讲武堂,就是天子门生!”
“天子门生岂能是贪生怕死之辈?”
“你若怕死,就一边呆着去!”
士子被寻的面红耳赤,嚷嚷辩解道:“谁说我怕死!我总不能为了加入讲武堂而抛妻弃子!”
没几个人在意这个士子,更多的人目光被那“天子门生”四个字所吸引。
又一士子问道:“太子只是名誉校长,校长是辅汉将军,怎么就变成天子门生了?难道不应该是辅汉将军的门生?”
张嶷喝道:“你这厮好生无礼!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若天子让你担任尚书选拔贤良,难道你选拔的贤良都是你的门生?”
“你叫什么名字?谁的儿子?师承何人?”
一连五问,直接将这士子问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楼阁上。
诸葛乔和安汉将军糜竺并肩而立。
看着下方被句扶和张嶷相继喝斥的士子,糜竺面有忧色:“伯松,你这样做,很可能会得罪蜀郡士人。”
“我知道你不惧流言,然而那些人最善颠倒黑白、断章取义。”
“终究对你的名声有影响。”
诸葛乔轻轻摇着手中的羽扇:“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我自问心无愧,又何惧流言蜚语。”
“更何况,今日安汉将军你也在,朝中有人问及,安汉将军也能替我辩解。”
糜竺顿感头疼:“伯松,我好歹也算你的长辈,你这样算计我可不好。”
诸葛乔轻笑:“安汉将军,你这话就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