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头,沈悠分外惋惜的道:【都说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太子。秦始皇是没有立太子,最指望的扶苏,说实话,就扶苏那样,我是不惋惜的。理由前面说了。但刘据那是真让人惋惜。
【汉武帝总说子不类父,当刘据起兵谋反的时候,刘小猪还会认为刘据不像他吗?太子手中无兵,刘据能指挥到的兵马有限,所以刘据当机立断的派人持节连夜入长秋门,将自己的计划报告给母亲卫子夫。
【此时的卫子夫是怎么想的?霍去病早逝,卫青也去世了。早年卫氏一门五侯,现在呢,卫家一再被打压。最大的靠山公孙贺被汉武帝杀了,太子刘据陷入绝对的孤立无援中。况且,汉武帝那会儿杀了公孙贺不说,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杀了。无论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是不是卫子夫所出,杀女这是事实。
【况且,那会儿刘彻杀的不仅仅是女儿,还有卫青的长子卫伉,以及卫长公主的儿子曹宗。卫子夫在这会儿还能想什么?刘据已经矫诏,汉武帝那儿都多久没有消息了,生死不知。在这种情况下,卫子夫当机立断的发动中宫的中厩车马,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交到刘据手中。
【卫子夫,一辈子温顺,怕是连汉武帝自己也想不到,卫子夫会那样坚定的站在刘据的身后,和刘据一起对抗他。不是我有意拉踩,只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据起兵,长安百姓一道响应,如果最后不是汉武帝自己杀回长安来,刘据必将成事。一个无兵的太子败给自己当了50年皇帝的父亲,他怎么输都不冤。扶苏手里有30万大军,当时的大将蒙恬还劝说,他却为一封难辨真假的诏书自尽。有了对比,汉武帝这下应该不会再说刘据是子不类父了吧。】
汉武帝刘彻是不说子不类父了,秦始皇的心情非常阴沉,额头的青筋在不断的跳动,浑身上下的低气 压,谁能没有感觉。
秦始皇何尝不感慨,他的儿子,他最寄以厚望的儿子,却是那样的无用,有30万大军在手,让人拿了一封诏书说处死便处死了,大秦纵然亡到他的手里也不奇怪。
不对,秦始皇回想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才把人放出去的,难道不是因为看到扶苏的问题,有意将人放出去锻炼,指望人能够长进?
不料,最后却让近侍和近臣以及儿子钻了空子。
天幕所言甚是,他要活着,他得活长一些!
可是,长生不老是不可能,要活长一些,怎么才能活长一些?
于汉武帝刘彻而言,卫子夫和刘据的作为,在他眼里,无一不是在向刘彻昭示,他的选择没有错。可是,总有人企图坏他的计划。
沈悠依然惋惜的道:【每回一说起关于巫蛊之祸,总是让人分外惋惜的,因那早逝的帝国双璧,因为刘据本身。但对汉武帝,太子刘据兵败逃出,最后被人捕杀,彼时的汉武帝已经66岁,离他驾崩只有4年!其实在太子刘据逃亡时,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为《上武帝讼太子冤书》。细节的内容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查查看看,我取其中的关键说说。
【第一点,壶关三老引用“天地生万物”的比喻,强调父母慈爱与子女孝顺的关联性,指出父子关系失和会导致家破人亡。他认为太子刘据作为汉朝合法继承人,因受奸臣江充陷害,才被迫反抗。
【第二点,他指出太子“盗用军队”是“自救”而非谋反,其中尤其点明,太子进不得,因为见不到汉武帝,退,被江充都直接栽赃嫁祸了,怎么退?汉武帝那么聪明的人,一开始不相信别人说太子谋反,派了身边的人回长安打听消息,那人连长安都不进,转头直接告诉汉武帝,刘据谋反了,不足以说明当时已经乱成一团?最后壶关三老引用《诗经》“谦谦君子不信谗言”的典故,暗示太子被谗言蒙蔽。】
汉武帝刘彻不由捏紧了手,那么一些人,都是佞臣!
【第三点是提醒汉武帝,赶紧下令停止追捕太子,聪明人意识到,太子刘据的局面是非常不好的,有人要借汉武帝的手杀人。可惜,汉武帝或许有所觉,却不愿意听。太子刘据的死,说自尽,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死绝了,自杀还是他杀的,说得清楚吗?】
【稍一迟疑的汉武帝,听闻太子的死讯,愤怒过后的汉武帝一定是恐惧的,江山后继无人,大汉以后的路怎么办?诸位别忘记了,汉武帝在杀了太子之后,最后将江山交给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继大汉皇帝位的刘弗陵当时只有八岁。若非别无选择,他怎么会把江山交到一个稚子手中。
【所以我更倾向于汉武帝无杀太子刘据之心。可是,年迈老去的帝王,他追求的长生不老注定无望,他舍不得权力地位,每每见到年轻的太子时,定然在心中有怨有恨有嫉妒。皇帝这种生物,尤其是像汉武帝这样一个压根不拿人的命当回事的人,无所谓的搅动风云,到头来玩脱了。恐惧之心在最后随太子刘据的死,必然缠绕在他的心间上。可是,那又如何?刘据死了,死在汉武帝刘彻的手里。】
汉景帝刘启盯紧刘彻,参考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他是太能够理解刘彻的,如汉景帝一般,他要让刘彻继位,定然是会为刘彻清扫所有的障碍的。
刘据虽然没有功绩表明,但在巫蛊之事发生时,他能当机立断的起兵,毫不犹豫的造反诛杀奸臣,可见是个果敢的人。
况且手里没有兵马,靠卫子夫的那点兵还能跟其他兵马打上,要不是刘彻亲自杀回去,怕是刘据都成了。
刘彻那会儿当了多少年的皇帝了?刘据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做到那样的地步,自然是比那扶苏要强多了!
“彻儿要牢记绝不可成为别人手中的那把刀,对向咱们大汉的后继之君。父皇会把最好的局面留给你,你也要把最好的局面留给太子。这样一个太子,失去了是大汉的损失,记下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