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元妃她不想早逝 慕子夷

69. 第六十九章 稚笔藏锋 断鞍惊变

小说:

元妃她不想早逝

作者:

慕子夷

分类:

现代言情

崇德元年初冬,盛京的寒气渐起。距离那场震动天下的登基大典已过去数月,盛京城的喧嚣渐渐沉淀为新朝运行的秩序。然而清宁宫内的忙碌却并未停歇,属于皇后的职责——协理宫务、教养子女,则更为琐碎而日常。

清宁宫后苑的凉亭里,玉章正执笔批阅内务府呈上的奏报,忽然一阵晨风拂过,带来几丝初冬的凛冽。她下意识地抚了的小腹,将手边那盏未动的奶茶推远了些——近来总是闻不得腥膻味。身旁的瑚图礼趴在小几上,捏着一支细毫笔,歪歪扭扭地描着字帖。五岁的小格格已经能认好几个汉字,虽然写出来的字像蚯蚓爬,但玉章仍耐心地握着她的手,一笔一画地教她。偶尔抬眸,看到女儿专注的侧脸,

“姨妈,这个字念什么?”瑚图礼仰着小脸,指着纸上的“福”字。

“这是‘福’,福气的‘福’。”玉章柔声解释,“瑚图礼是有福气的孩子。”看着女儿笨拙却认真的笔迹,玉章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幼时的自己,在贝勒府的书房里,被阿玛执着小手,在洒金宣纸上一遍遍临摹董书。那时的笔触也是这般稚嫩,却充满了对未知的懵懂憧憬。

小格格咯咯笑起来,又低头继续描画。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福佳匆匆走近,低声道:“娘娘,十二贝勒和十四贝勒在殿外求见。”

玉章微微抬眸,指尖在纸页上轻轻一顿。自从上次在花园偶遇后,多尔衮和阿济格便时常来清宁宫请安,偶尔还会带些小玩意儿给瑚图礼。

“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多尔衮和阿济格一前一后踏入凉亭。十二岁的多尔衮已初显少年英气,一身靛青箭袖袍衬得他身姿挺拔,眉目间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而十七岁的阿济格则高大魁梧,眉宇间仍带着几分桀骜,但在玉章面前,他还是规矩地行礼:“臣弟给皇后娘娘请安。”

“免礼。”玉章放下笔,目光温和地扫过二人。

多尔衮上前一步,双手奉上一卷帛书:“娘娘,这是臣弟近日习写的汉文《孙子兵法》节选,请娘娘指点。”

玉章接过,展开一看,纸上字迹虽略显青涩,但笔锋已有几分凌厉之势,显然是用心临摹过的。她微微一笑:“十四贝勒进步不小,看来近日没少用功。”

多尔衮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仍保持着恭敬:“谢娘娘夸奖。”

一旁的阿济格挠了挠头,有些局促:“娘娘,臣弟……臣弟也练了骑射,前日在校场射中了靶心!”

玉章轻笑:“十二贝勒骁勇,将来必是我大清的猛将。”

阿济格被夸得耳根微红,嘿嘿笑了两声。

瑚图礼见他们说话,也好奇地凑过来,仰着小脸问:“十四叔,你也会写字吗?”

多尔衮低头看着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冷峻的神色不自觉地柔和下来:“会一些,瑚图礼想学吗?”

“想!”瑚图礼脆生生地应道,伸出小手去拉他的袖子,“十四叔教我!”

多尔衮一怔,下意识地看向玉章。

玉章含笑点头:“既然格格想学,十四贝勒不妨教她两笔。”

多尔衮这才蹲下身,接过瑚图礼的小手,在纸上慢慢写下“瑚图礼”三个满文。小格格看得认真,还伸出胖乎乎的手指跟着描画,嘴里念叨着:“瑚——图——礼——”

阿济格在一旁看得直乐:“这小丫头,倒是聪明!”

玉章看着这一幕,眸中闪过一丝深意。多尔衮虽年少,但心思缜密,若能好好引导,将来必是皇太极的左膀右臂。而阿济格虽莽撞,但勇武过人,若能磨去棱角,亦是一员悍将。

正思索间,忽听宫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一名侍卫快步跑来,跪地行礼,“禀皇后娘娘,陛下已至宫门,正往清宁宫来!”

玉章眸光一凝,皇太极此时回宫,必是有要事。她起身整了整衣襟,对多尔衮二人道:“陛下回宫,你们且先退下,改日再来。”

多尔衮和阿济格连忙行礼告退,临走前,瑚图礼还依依不舍地挥着小手:“十四叔再见!”

待二人离去,玉章抱起瑚图礼,快步走向前殿。刚至殿门,便见皇太极一身戎装,大步流星地踏入庭院,身后跟着数名亲卫,风尘仆仆,显然是一路疾驰而归。

“陛下。”玉章屈膝行礼。

皇太极伸手虚扶一把,目光扫过她怀中的瑚图礼,冷峻的面容稍稍缓和:“梓潼不必多礼。”

瑚图礼见到父皇,立刻张开小手,奶声奶气地喊:“阿牟其!”

皇太极唇角微扬,伸手接过女儿,让她坐在自己臂弯上,这才对玉章道:“朕有要事与你商议。”

玉章会意,转头对嬷嬷道:“带格格去用些点心。”

待瑚图礼被抱走,皇太极才沉声道:“刚收到密报,明廷内乱加剧,崇祯帝诛杀袁崇焕,辽东防线空虚。”

玉章眸光一闪:“陛下是想……趁此机会入关?”

皇太极颔首:“正是。如今漠南已定,八旗兵锋正盛,若再拖延,恐错失良机。”

玉章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圣明。不过,入关之事需从长计议,尤其是山海关,乃天下第一雄关,强攻恐难奏效。”

皇太极目光深邃:“梓潼有何良策?”

玉章抬眸,与他对视:“陛下可曾听过‘吴三桂’此人?”

皇太极将瑚图礼交给嬷嬷带下去后,径直走向书房。玉章跟在他身后,裙裾无声地拂过青砖地面。

“吴三桂?”皇太极在案前坐下,指尖轻叩扶手,“朕记得此人是明廷宁远总兵吴襄之子,现任游击将军,驻守宁远。”

玉章执壶为他斟了一盏茶,声音轻缓:“正是。此人年纪虽轻,但勇略过人,在明军中小有名气。更重要的是——”她抬眸,与皇太极目光相接,“他手中握有三千关宁铁骑,皆是精锐。”

皇太极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梓潼的意思是?”

“强攻山海关,纵使我军骁勇,也难免损兵折将。”玉章指尖在茶盏边缘轻轻一划,“但若能策反吴襄父子,令其出兵山海关,则大事可成。”

“他乃明将,岂会轻易归顺?”

玉章唇角微扬:“是人便有软肋。吴三桂年少气盛,最重名利。其父吴襄在明廷并不得志,且当年袁崇焕坐镇宁远时何等威风,最后却被崇祯一纸诏书凌迟处死,吴襄接替其位,岂无唇亡齿寒之心?”她指尖蘸了茶水,在案几上画出一道裂痕,“若陛下许以高官厚禄,再施以威慑……”

皇太极眸光一沉:“梓潼连这等细枝末节都知晓?”

“妾身不过是多听了几耳朵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