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北宋女子创业记 言内

79. 第七十九章

小说:

北宋女子创业记

作者:

言内

分类:

穿越架空

来人正是静缘庵的主持妙善师太,她在徒弟静尘的陪同下刚进院子就被欢聚在这里乌压压的人群惊了一跳,“小娘子这是要大摆宴席呐?”

王文茵上前向妙善行礼,“惊扰了师太。”

“无妨,无妨。”妙善从善如流,呵呵笑道:“在场的都是乡里乡亲老熟人,只是咱们庵里怕是没有多余的桌椅可供这么许多人一同用膳咧。”

“师太无须担心,便是考虑到今晚一同用膳的人较多,这才让大伙儿吃‘自助餐’的。”王文茵道。

“究竟何谓‘自助餐’?”素来不爱打听的静尘也被勾起了好奇心。

王文茵将妙善和静尘领到一长溜的餐台前。

“这‘自助餐’呀便是将吃食放在大盆中,大伙儿带着自家的碗碟从各个盆中挑选自个儿喜爱的吃食,当然记得别拿多了,拿多了一则吃不完浪费,二则别人就吃不到了。”

村民和流民都十分守规矩,排着长队鱼贯着从餐桌的一头缓缓朝另一头挪动,见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也只舀取少量放入碗盘之中。

妙善连连点头称是,不由赞道:“这段日子以来,在小娘子的帮助下大伙儿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先贤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注1】,看来是有道理的。”

“师太过奖了。若不是当初师太创立这福田院,收留了我们这些无家可归之人,又怎会有今日这般好光景。”

妙善老脸一红,讪讪道:“小娘子羞煞老身了,当初创办这福田院不过是贪图官府多给一些米粮铜钱而已。”

“凡事论迹不论心。不管师太当初是出于何种目的创立这福田院,也救了许多人不是?”王文茵真心实意道。

妙善心下大为感动,喉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静尘见状巧妙地将话题接了过去,“小娘子,今日这些盛菜的盆子为何长得都不一样?”

王文茵摊手,“这不是咱们庵里没有多余的锅碗瓢盆嘛,只能借乡亲们家中的碗盆一用。”

静尘张大嘴看着面前一长溜大小不一、形态千奇百怪的“盆子”,每只盆中都盛有不同的菜肴,这些菜肴之丰盛,之多样,是她这辈子都不曾见识过的,不由自主咽了咽口水:“小娘子可真是七窍玲珑心,这法子都想得出来。”

“师太谬赞。”王文茵咯咯笑:“今晚不止锅碗瓢盆,连桌椅板凳都是乡亲们自带的,这叫众筹吃餐。”

早已对王小娘子时不常地蹦几个闻所未闻的新鲜词儿出来见怪不怪的妙善师徒倆这回居然秒懂,“小娘子说的‘众筹’可是‘自备’的意思?”

“呃,差不多。‘众筹’的意思是群众集资支持的各种活动,包括灾害重建、创业募资、才艺创作等等。简而言之,就是钱不够大家来凑,我这儿只是化用了这个词而已。今日人多口多,咱们庵里缺少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不如大家自备也省去了麻烦。”王文茵道。【注5】

苏轼过来见礼,“这位可是静缘庵的住持师太?”

妙善先前听静尘说起过苏轼到访静缘庵,却没正式见过面,当时就大呼遗憾,这次得见真人,赶紧行了个大礼。“见过苏大人,老身正是静缘庵住持妙善。久仰苏大人大名,今日得见,深感荣幸,庵堂简陋破败,还望苏大人莫要嫌弃才好。”

苏轼摇摇头,“师太有所不知,苏某被贬黄州时所住的茅草屋比之静缘庵只有更不如,何来嫌弃一说。”

妙善虽偏居一隅,对朝中大事也略有耳闻,知道苏轼曾遭大难,差点死在狱中,不免生出怜悯之心来,“大人乐观贤达,必能随遇而安。”

苏轼拱手,“借师太吉言。”

妙善又还了一礼。

王文茵端着餐盘过来交给静尘,“师太想吃什么可自行挑选,今日虽以全猪宴为主,素食亦备了不少。”

“我们在此又是吃肉又是饮酒,怕是会冲撞了庵堂内的神佛。”素来放荡不羁的苏轼歉疚道。

“无妨,无妨。”妙善善解人意地笑了笑:“此处本就划归为福田院,与庵堂尚且隔着一个院子。再者,汴京城内的大相国寺还有专卖猪肉的烧朱院呢,我们静缘庵也没这么多规矩,苏大人不必介怀。”

王文茵掩嘴笑道:“我曾听一位得道高僧说过这么一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注2】

这句话出自南宋高僧道济,也就是世人熟知的活佛济公。王文茵心说我先借来用用,还望活佛勿怪,版权归你,阿弥陀佛。

“哦?是哪位高僧?”苏轼饶有兴致追问:“如此有趣之人我竟从未听说。”

王文茵后背开始冒汗,尬笑道:“这位高僧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也只是耳闻,尚未有幸见过真身,更不知其法号为何。”

苏轼立马就明白了王文茵的言外之意,想必这位高僧是后世之人,阿茵才不方便说出他的法号,便没再追问下去。

一旁的妙善双手合十,感悟道:“修行在人间,佛性自无垢,阿弥陀佛。”

年夜饭吃完后便是万众期待的烟花表演环节。陈武特地选了一个空旷之地放烟花,避免火星子引起稻田森林火灾,谁让丰收村既没有“军巡铺(消防队)”,又没有“潜火军(消防员)”呢。

围观群众除了丰收村里的大人小孩,连附近相邻村子的村民也闻风赶来看热闹了。平日不爱凑热闹的妙善也在王文茵的盛情相邀下跟着大伙儿一起下山来观赏这难得一见的烟花表演。

作为节日庆典和民间娱乐的常驻表演嘉宾,宋朝的烟花已经发展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不管是制造技术,还是种类花样都达到了同时代世界顶尖水平。考虑到烟花表演有一定危险性,所以烟花通常都是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伎艺人来表演。【注3】

汴京城常见的烟花表演样式有走线、流星、水爆、成架烟火几种,但要说哪一种专业性最强,当属“药发傀儡”。【注3】

“药发傀儡”又叫竿火、架子火,是一种借助火药爆炸燃烧的力量将纸制人物射向空中并飞腾旋转起来的一种烟花。这种烟花的玩法因为专业性太强,非一般人能驾驭,便成了烟花表演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整个大宋朝能表演“药发傀儡”的艺术大师也只有寥寥几人,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李外宁、张臻妙、温奴哥等人。【注3】

陈武这次带来的烟花便是出自于著名的烟花表演大师李外宁家的作坊。

先放的是“走线”烟花,便是将火药横向挂在水平放置的铜线上,点燃后由铜丝的一端向另一端燃起火焰,散发出光彩夺目的烟火。这虽是最常见的一种烟花,但对从未见过烟花的流民来说却是大开眼界的稀罕物,生平第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