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高台悲筑 素手罗衣

21. 第21章

小说:

高台悲筑

作者:

素手罗衣

分类:

古典言情

姚复蹲下身子,拾起被摔出了几条裂痕的玉牌,又替知府阖了眼,才站起身来,拍拍衣上的尘土,说:“拖下去,好生安葬了吧。”

现在将兵之符握在姚复手中,几个兵士立即得了令,抬了尸体下去,只留一个弓兵在原地没动。

远处的天边已经泛起了微光,那一片鱼肚白不断扩大。姚复转身欲下楼去安置其他事务,余光却见方才拉着知府的那个弓兵还在原地一动不动,好奇之下便又转了身,询问道:“你不回城与家人团聚么?”

城楼上陷入寂静,那弓兵垂着头不说话。姚复感觉自己说错了话,正要开口找补,那弓兵却出了声:“我父亲是知府。父亲以府衙为家,现在他死了,家也没了。”

姚复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只是蹙起眉头:“你父亲愚忠又固执,落得这般光景是迟早的事。若早早降了,或是方才没有举剑自刎,都不至于叫你无处可去。”

弓兵苦笑一下,抱着头蹲下来:“大人,我没有怪你的意思……”

他被父亲强押着上了战场充兵力,本做好了必死的决心,侥幸寻得一条生路,却成了父亲口中的苟且偷生之辈,可他看着地上仍染着骨肉至亲鲜血的短剑,无论如何也没有勇气举起它自刎。姚复孤立无援地站在面前,他甚至没有勇气持剑与对方拼杀,为父亲复仇。

天色越来越明亮,姚复实在是不能再耽搁,便说:“既没有府邸,我回头给你安置就是了。你也不必纠结,知府完全是咎由自取。好死不如赖活着,人还是得往前看。”

说着他便下了楼去。站在城楼上远眺,能见远方驶来一架疾驰的马车,穿了一身月牙白的年轻人,衣袍在明亮的日光下格外显眼。

姚复在城里扎了营,又持着兵符,又让人传了令,把远赴定州的一伙兵力叫了回来。回头他再去攻打其他城池时汉昌里没有驻守的兵力不好办。

现在岭南还算安稳,可北边保不齐就要冒出来几个政权,或是三个或是五个,不派人驻守的话很可能得而复失。

将士们打了一宿,都在营帐里补觉。姚复顾不得休息,只想赶紧牵一匹快马,疾驰回到武陵去,去看看应瑕怎么样了——这都两个月没见过了。现在尘埃落定,自然是想尽快去见见她。

才不是想她,就是看看她把内务管的怎么样了。

当初他进军营时可是把城里的财权交给她了,万一她管的不好,武陵城入不敷出怎么办。

姚复在马厩里挑挑拣拣,终于找到一匹看着跑的很快的好马,这马儿通体枣红,皮毛柔顺,在阳光下泛着别样的色彩。他不是伯乐,并不识马,一眼能看出来它跑的够快就行。

他牵着马刚走到军营门口,却见交戟的卫士拦了人,正与来人争吵着。这批卫士是本就驻扎在此地的,现在也刚认识了这城中的新主,若是姚复什么熟人来投奔定然是会拦着的。

姚复一边想着一边把马匹拴在一边,拨开前面的卫士,往外探头看情况:“怎么回事?”

这一探头,猝不及防对上了应瑕的目光,后者瞳孔微微放大,又赶忙别过了头,姚复微微怔愣了一瞬间,随后扬起一抹微笑,迎了上去,拍了拍应瑕的肩膀,笑说:“这些日子你竟还胖了不少。”

“行了,咱们先拟定一个口号,新涂那边还没传来信儿,估计也就这两天。”应瑕伸手拍了拍姚复还没脱下来、闪着幽幽冷光、沾着敌人鲜血的铁甲。

“这行头不错。”应瑕又往他胸口拍了一下,继而抬头看了看他的脸,“就是脸晒黑了,还弄的脏不拉叽的。”

姚复觉得自己被占了便宜,但没有证据。

他这两个月来晒成小麦色的脸一红,但也没过多和应瑕调侃,扶着她的肩膀就要往营帐里走:“好了,你一路舟车劳顿,先歇歇去……”

“我没有……”应瑕小声反驳,但姚复力气长了不少,她一条胳膊又被抓着,有些挣脱不开。

“那你也没吃饭吧,不能不吃早饭啊……”

姚复嘱托了两句,又开始喋喋不休地讲述这两个月来自己在军营中的见闻趣事,完全停不下来。

两人往营帐里越走越远,应瑕无奈的一步三回头,说了好几次“外面还有人”,可姚复就跟听不见一样,嘴上仍说着那些趣事,手上硬拉着她往里走。她也只能用绝望的目光看着外边完全被忽略的韩玉笙,让他们自求多福。

交戟卫士再次将兵器交叉,隔绝了里外的世界。

韩玉笙崩溃大喊:“你当我们不存在吗——”

李小姐——现在应该称为韩夫人了,上个月刚过了生辰,便急急和韩玉笙拜了堂成了婚,现下已经将头上的总角放下,梳了个妇人的垂髻,穿一身宝蓝裙裳,站在韩玉笙身边,手里还牵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

那小女孩是韩玉笙四哥的女儿,上个月韩四突发急病去世了,留下这个小女孩。小姑娘怯怯看着叔叔,也不敢说话。

“这下怎么办啊?”李小姐蹙着眉头问韩玉笙。

韩玉笙磨了磨后牙床,强压下内心的无语,对着妻子笑了笑说:“我妹那不在汉昌吗,咱们去她那儿。”

韩玉筝和她那个没用的夫婿(至少韩家这么认为)在汉昌落了脚,开了家医馆。他俩说是云游天下,过几个月就要换个地方立足,目前消息还没变动,韩玉筝应该还没离开。

“算她还有良心,愿意把地址告诉我们……”韩玉笙一边抱怨着一边领着妻子侄女在城里穿梭。韩玉筝其实根本就没打算告诉家里人自己什么情况,那封写着地址的信是她丈夫送去的。

汉昌到底是汉水入江之处,作为“楚中第一繁盛处”,自然是四方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城市规模极大,韩玉笙走了小半日才走到妹妹的医馆。

那医馆上挂一牌匾“回青堂”,大门却紧闭,门口有几个人焦急地转着圈,韩玉笙挑了挑眉,不明所以,走近了才见木门上挂了一张纸:“今日不看诊。”

旁边一老妪拉了拉韩玉笙的袖子,含糊着口音问:“小伙子,这上头写的歇业吗?老身在这里等了半日,也不见开门呐?”

“我带着我孙子从巴州跑到这里来,总不能无功而返呀。小孩子身子弱……”

前面几句官话韩玉笙还能听懂,后面老太太直接开始说方言,韩玉笙听的也是云里雾里,巴州的方言、货币、文字都和中原有些差别,她不明白倒也正常。老太太见他听不懂,急的话更不清楚,泪水也在眼眶中打转。

韩玉笙对上老妪的目光,实话在嘴里绕了一圈,最终说:“没,上头写的今日晚些开门。”

他看了一圈,那巴州来的幼儿躺在一张草席子上,附近也有几个人捂着身上不舒服的部位,或站或立,都在等医馆开门。

这些人大约都不识字,看不懂纸上的话语。可不识字的人有什么钱,听韩玉筝说她丈夫有时会免费接诊穷人,是个好人——可要是这回青堂也不接诊,他们还能上哪去?

韩玉笙不是没过过苦日子,看到这场面心里也是不好受。反正他今天也是要进去的,不如帮着大家都就诊。他心里暗暗拿定主意,叫李小姐带着韩小姐往后走了远一点,自己上前敲敲门,里头没反应。

“阿婆,带着你孙子躲远一点。”韩玉笙活动了一下肩膀,对旁边的老妪说,一边嘴里还自言自语道:“韩玉筝,这可是你自找的啊。”

这老妪听得懂官话,但不多。她好歹活了有七八十岁,能看出来面前这个小伙要干什么,连忙抱着孙子后退到了一边去。

韩玉筝后退两步,活动了下腿部肌肉,又猛然冲了过去,一脚踹在回青堂的大门上,一扇木门嘎吱一声,不堪重负地往里倒了下去。

紧接着又是砰的一声,一只红木椅子从屋里飞了出来,砸在另一半木门上,椅子当场散架,木门则往外倒去。

门口的韩玉笙吓了一跳,见着椅子飞过来,急忙抱头闪躲,半边木门倒下后,露出来韩玉筝夫妻惊愕的脸。

韩玉笙站起来,三人六目相对。最终韩玉笙又惊又怒地踩着木门进了屋,斥责道:“你俩搞什么呢!陈重熙,你打我妹是不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