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父母他们并未走远,只是搬到了隔壁乡。当初他们把地卖给乡长的小舅子,换了钱财到临乡买房置地,置办家业。为了躲避流言蜚语,特意选在村子边缘,靠山脚的地方。去年夏天山神发怒,半片山直接滑了下来,一家子都埋里面了。等到官府勘察,才挖出他们的尸身。”
“我得知消息,特意赶去查看,把他们的尸身领回来,你伯娘承头安葬了。你伯娘是卖了家里院子,才有余财安葬。她身子不好,遭逢丧事,身子经不住,没多久跟着去了。”
“归州离长安这么远,若非有大王信使往来两地,我们都不知这消息要过几年才传到你这里。如今和你说一声,有个交代,你日后便不用惦记他们了。”
蜜娘细细把李家人丧事说了一遍,没有风光大葬,也没有羞辱死者,作为庶民,平常入葬罢了。
折磨自己六年的恶魔,就这样消散于天地间了吗?李茉今年虚岁十岁,占据她人生三分之二时间的人,就这样轻飘飘消失了。
伤心是没有的,只有淡淡的怅然。然后是不可抑制的后悔,他们并没有想象中强大,当初为何不敢反抗呢?
李茉叹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蜜娘也感慨,这就是典型的祖坟冒青烟不知道珍惜,贵人都投胎你家了还抓不住。蜜娘不知如何安慰,只说起家乡的变化:“县尊下令,不许家里族中压着女娘不许嫁人,这本就是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情。我阿父说,当初前任县尊刚到的时候,还发下命令,女子十五、男子二十必须婚配,繁衍生息,以滋人丁。后来不知怎么,乡里和小吏勾结,瞒报户籍,小吏收取好处,乡里增加布帛,就这么糊弄过去,慢慢成了定例。”
“现在好了,女子婚嫁,生儿育女,再不必受那样的压榨盘剥。女君,这都是你的功劳。”蜜娘起身,恭敬作揖。
“蜜姨也来笑话我,咱们不是亲人,胜过亲人,你叫我名字就好。”李茉连忙扶住她,把她拉回坐垫上,“我记得伯娘有个女儿,她怎么样了?”
“这正是我要和你说的另一件事。你伯娘临终之前,把那孩子托付给我。我想着,终究是你的妹妹,就养在家中。她今年也三岁了,口齿伶俐、面容姣好,和你有些相像呢。”
“终究,我也是做阿姊的人了。”
蜜娘看着她陷入沉思,并不打扰。此次来,蜜娘心里也惴惴不安,都说贵易亲、富易友,若非有妹妹甜娘在,她都不敢千里迢迢来长安。见面之后,蜜娘这可老心终于放回肚子里,茉娘不是忘本之人。
可是,心软的人才容易被伤啊!蜜娘亲眼见证她的成长,知道姑姑对她而言是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
片刻,李茉回过神,歉意一笑:“我暂时没有心力抚养她,先托给蜜姨,我出抚养费。”
蜜娘一巴掌拍在她手上,“与我说这样的生分话,我送乡人过来,可没打算出钱。”
两人对视一眼,一齐大笑起来。
蜜娘兴奋分享:“你教我的劁猪法、杀猪法当真好用,猪能长到两百多斤,肥肉还多,如今我家已经是全县最大的养猪户了。放血杀猪的法子当真是妙,杀出来的猪肉没有腥臊味儿,王府都采买我家的猪肉。”
“那就好。养猪最要紧的是干净,特别是养得多,一得病就容易传染。老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咱们归州多水泽、多水蛊,更要注意。”李茉告知她:“我名下有一范大娘,她一家人为我养猪,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你抽空和她交流一番,取长补短,定有收获。”
“那正好。”蜜娘从怀中掏出一枚精致的铜钥匙:“这是我带来的一箱金银铜饼……”
“我不要!”李茉立刻推拒。
“甜娘说你在长安没有产业,买宅子就掏空了家底。”
“还有一个田庄,怎么就没产业了。”
“一个只能供应家里肉食、菜蔬的小田庄,米粮都靠俸禄。”蜜娘拆穿她,“何必与我客气,我既然拿出来,就是真心想要给。你也说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些银钱,何必计较。”
李茉坚决按住她的手,严肃道:“蜜姨,你的心我知道,只是兄弟不共财,亲兄弟、明算账,咱们之间情谊可贵,更不能让黄白之物有机可乘。这些财货,是蜜娘你辛苦挣来的,我拿一次,享受了不劳而获的快乐,日后便有第二次、第三次,怎样的情义都经不住这样消耗。”
蜜娘无法,只道;“我听你的。只是你也不要强撑,若真不趁手,还有我,你背后也是有人扶助的。”
李茉重重点头,“嗯,我知道。”然后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茉、蜜娘性情相投,她们相处起来格外投契。
李茉招待他们在长安游玩了几日,又牵线购买了一些长安风物,送他们回归州。临走之前,李茉把一小卷简牍塞进蜜娘的袖子。
“这是改良的织麻法,归州多产苎麻,蜜姨,当年我说要回报千金,这便是千金之法。”李茉给的这个版本,比献给景帝的更加细节。做过技术工种的都知道,技术活儿向来谬以毫厘,差之千里。
“这是献入宫中的法子,我怎能要?”蜜娘大惊,千金啊!这么贵重,她更怕惹来陛下震怒。
“我献方的时候就说,这是百姓人人都能习得的法子,日后朝廷肯定要推广的。只是归州离长安太远,等朝廷的政令到归州,黄花菜都凉了。你先用着,只要不告知王府,我保管不会有事。”
蜜娘这才放心收下:“我会照看你姑姑的坟茔,好好抚育你侄女,你在长安单打独斗,千万保重。”
走了几步,蜜娘又回头,“给你妹妹取个名字吧。”
“歧,李歧。她的父母错走歧路,愿她走正道。”
李茉送他们出了东门,折柳送别,再道珍重。
办完了大事,在长安打出名声,真正有了立身之本,李茉终于放松下来,一边收拾自己的宅子,一边等着宫中任命。
七月荷花已残,李茉亲自清理了园中大陶缸里的残荷,重新换水。一边换水,一边想,陈令已经老了,宫中若任命自己为新织令,该如何改革织室,推广最新织法?
嗯,陶缸最大的功能是防火,还是不养鱼了,注入清水,等荷花明年再发新芽。
早开的菊花已经开始绽放,李茉搬了黄色、紫色的盆栽菊花放到卧室外的长廊上,每天推窗见花,心情都好了。一边搬花,一边盘算,如果调任少府其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