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历史上的草原和中原,其统一时间是相当接近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是因为大秦内乱导致长城军团撤离了河套地区,致使匈奴人全盘接收了大秦留在河套地区的技术和工匠,实力大增,让他们有了碾压其他草原部落的实力。
但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的原因讲,匈奴在这个时候统一草原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在大秦之前,由于国力和技术的限制,即便华夏属于夏商周,这些相对来说大一统的时期,这些国家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将足以横扫草原的军队投送到草原上。
这就意味着无论草原部落想要和中原通商还是发动战争,都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压力。
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组织的逐渐完善,到了秦代,华夏已经拥有了组织大军前往草原进行征讨的能力。
这意味着只要中原进入大一统王朝,那么等待草原的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条就是被迫臣服,成为能歌善舞的存在,接受中原王朝的管辖和压迫。
另一条则是选择结为一体,组织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
而匈奴正是因为有了大秦跟后面的大汉这两个外部压力存在,所以他们才有统一草原的动力。
否则的话,即便单于的野心再大,底下的人也不是傻子。
能够为了单于的野心付出自己生命的人终究只是少数。
如果不是秦汉的存在,让很多草原人的生计难以维系,没有谁会愿意主动牺牲自己。
但与此同时,历史还证明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中原王朝不发生内乱,能够保持其内部的运行正常,那草原就不可能对中原王朝构成致命的威胁。
历史上,匈奴之于大汉,突厥之于大唐,蒙古之于大明,都是这个道理。
至于说大宋?
抱歉,大宋作为华夏历史的主要王朝中唯一一个非大一统的王朝,当草原部落占据了北方地区以后,打他们确实不需要费多大功夫。
但那又是另外一套斗争逻辑了。
但总之,子婴对于匈奴拿到炼铁技术这种事情并没有多大担心。
当然了,他也清楚自己的这种自信只是建立在自己位于历史的下游,能够通过窥探历史的记录,得知其中的运行逻辑,因而产生的自信。
可对于秦始皇来说,他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他是伟大的,同时也是无助的。
他的伟大在于他取得的成就,在于他富有前瞻性的为了维持这个大一统王朝而进行的许多努力。
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
而他之所以无助,则是因为秦始皇实际上是走到了历史的无人区当中。
他的前方并没有一条明路,他无法从前任的典籍或者经验中去到任何有用的灵感以帮助他维持统治和完成塑造国家大一统的任务。
这一切都必须由他来自己摸索。
因此这也难怪秦始皇会相信韩非子所说的君臣上下一日百战的理论了。
毕竟作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需要为整个国家乃至于整个文明的未来摸着石头过河。
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如果自己犯错的话,到底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他的内心很难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进而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唯一相信的只有手中的权力。
这种君臣上下一日百战的战战兢兢的感觉,其君臣有时候甚至不是字面意义这么简单。
这里的君当然一直在指秦始皇本人。
但这里的臣,有时候不仅仅只是为秦始皇办事,向秦始皇孝忠的大臣。
还有他所需要负责的大秦,他治理下的百姓,乃至于他背后所承担的责任。
子婴只需要简单的换位思考,就知道秦始皇的压力到底有多大,知道秦始皇赌不起。
因此,尽管子婴知道如今的大秦在拥有同等技术水平的条件下,是不用畏惧任何草原民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