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倒春寒格外厉害些,明明开春有阵子了,还是凉沁沁的,我到你这来,套了马车,还是得披件袄儿。”通判夫人今日又来了何家。她与卢氏是年少时闺中好友,各自嫁人后虽然见面少了,但书信往来没有断过。李夫人随通判至任上,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扎眼间便过了三年有余。她与卢氏常常见面,这倒是让经年郁结于心的卢氏性情开朗许多。
“我知你会这么说,这里不像京城,湿气重,有时候炭火潮了炉子都点不燃,只能在靠着多穿些取暖。热茶早就给你备好了,你先暖暖手。”知道李夫人今日会来,卢氏是一早就做好了准备。
“我初来临江,也差不多是这个时节,那时上街哪儿都能见到捧着书的读书人,还觉得惊异,现在倒是习惯了,唯有这天气啊,还是不适应,”李夫人说着便紧了紧衣裳,将手握紧茶盏片刻才觉暖意,“算算日子,春闱将近了,这样的天,一连九日都要待在贡院那小小号房里头,连个热食都吃不着,也是遭罪。说起来,我记得你娘家几个弟弟也在读书,今年春闱,可有准备下考场?”
卢氏闻此,神色一黯,叹气摇头道:“最小的那个弟弟倒是考了个秀才,其他的,别说春闱了,就是秋闱也,唉,不提他们也罢。”
李夫人好言安慰道:“这科举本就不是什么容易事,就是在这上头磨上好几十年的也是大有人在,说不准明年或是后年就考中了。你别为他们操心,你家那几个小子呢,最近书读得如何了?”
“大哥儿是一直在书院读着,读了这么些年,也没见读出个甚么东西来,童子试倒是下过好几次了,今年也去了,不知能不能中。小的嘛,”提起何七,卢氏的神情便柔和许多,“她还小,不着急,但是个难得的安静性子,不像她五姐一天到晚叽叽喳喳嘴都不停,或许是个能读得进书的。”说罢,她便往里头的暖阁望去,李夫人随着她的目光一道去看,只见里头铺了软垫的榻上端坐着一个小小的身影,那小小人穿着一身靛蓝夹棉小袄,领缘镶了兔毛,托起一张嫩生生的笑脸,头上扎着两个小髻,几缕碎发垂下来,但她恍若未觉,只目不转睛地看着放在案上的书。
过了好一阵,何七才抬起头来,注意到两个大人正瞧自己,也不害羞,爬下榻一颠一颠地跑到卢氏跟前,对李夫人道:“李姨妈好。”
“诶,”李夫人伸出手揉揉何七的毛脑袋,感叹,“七哥儿从小就不怕生,你说他安静,我瞧他是做什么都大大方方的,看着就叫人喜欢。”
“你次次来都夸他,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卢氏嘴上虽这么说,眼里确实掩不住的骄傲神色,待何七打完招呼,便问她道:“可是书读完了?”
何七点点头,将书递给卢氏,道:“娘,这本看完了。”
卢氏接过,道:“行,你去外头玩罢,或是叫李妈妈给你找本新的。”何七又是点头,转身跑了。
这回轮到李夫人惊讶了,她瞧着卢氏手里的书,道:“我记着七哥儿才三岁,就能看懂这些了?可是已经开蒙了?”
卢氏摆摆手,道:“开什么蒙呀,我只教他念过几个字,其他的便不曾教了,不过是胡乱看些玩意,小孩子家家的,至于开蒙,我还没跟老爷商量呢,免不了是要跟隔壁院那个一道了。”卢氏说这话其实是谦虚了,何七那时才几个月大,她就开始坚持不懈地向何七“对牛弹琴”,而某一日竟然真的出现了成效,原本向来昏昏欲睡的婴儿竟然开始睁着眼静静地听她讲了。
不过虽说卢氏是幼时读过书的,但肯定是比不过那些专攻此道的夫子们,加之何七的年龄尚幼,她能教给何七的也是有限的,是以说何七是读书读着好玩也没错。毕竟何七现在主要是认字为主,看的书也有不少事连环画之类。前世她是一个接受过完备良好教育的青年,但认全这个时代的字还是要费些力气的。
但三岁能耐着性子下来读书已经是实属少见,李夫人看着何七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道:“这孩子有这样的天资,你何不趁早给他开蒙,况且临江这地界,三岁也不算太早,是不是?”
卢氏听完面露犹豫之色,李夫人知道她心中症结所在,无非是忧心家中那个妾室,思索片刻,道:“苏州最近不太平,我家大姑娘和女婿预备着把姐儿送到临江来住一阵。姐儿跟你家小七年纪相仿,我也预备着要找个夫子给她开蒙,你要愿意,不若将七哥儿送到我府上来,正好两个孩子能做个伴。”
“姐姐……”卢氏自然知道李夫人提出这主意多是为了帮她,顾家和通判家的小孙女哪里缺什么人作伴,“姐姐待我的好,我一辈子都记着……”
“哎呀,你又开始说这些话了,你再这样,我下回可不来你这了,还有,你叫我一声姐姐,我可告诉你,这两孩子可差辈了啊。你家念哥儿,小小年纪就要当叔叔了。”
李夫人的玩笑话成功逗笑了卢氏,两人谈笑之间,何七开蒙的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晚上吃饭时,卢氏便提出了这事。桌上只有卢氏,何明镜,何明玉以及何七,何佑不常来此,一般都是母女四个一道用饭。
“七弟这么小就要去念书?”对于这事,反应最大的事玉姐儿。玉姐儿今年九岁,但卢氏是琴棋书画一样不落都给她上了,请的虽不是顶级的老师,但也都是名师。即便何家不是什么高门,但卢氏致力于把她培养成一个贵女,这可苦了何明玉了。女孩儿学的书虽不如科举要学的深奥,但加上其他的才艺,可一点也不轻松。是以何明玉听到何七彩三岁就要去念书,顿时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
“七弟也到这个年纪了,而且去李通判家念书肯定比留在自家好,若是错过了,难保下回还能有这样的机缘。”说这话的是何明镜,她没有像何明玉那样一惊一乍的,听到这个消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