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当皇帝:从卖传国玉玺开始 坐稳了吗

第304章 倒是得有胆子参与

小说:

当皇帝:从卖传国玉玺开始

作者:

坐稳了吗

分类:

悬疑推理


杨承宗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

他强压着心中的惊涛骇浪,才干笑道:“原来…原来如此。御史大人考虑周全,考虑周全…只是,这苏家既已入京,本案审理,岂非缺少了苦主证词?”

“无妨。”崔文远摆了摆手。

“苏家已将状纸、证物呈交本官,其所述冤情,本官已了然于胸。今日升堂,主要是核查尔等所呈证据,听取各方陈述。杨员外,你既声称此案乃意外,并带来了证人证物,便一一呈上吧。若证据确凿,本官自会据实上报,还杨家一个清白。”

崔文远这番话,看似公允,却让杨承宗心中更加忐忑。

苏家入京,意味着案子已经捅到了皇帝面前!

这崔文远的态度暧昧不明,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袒,也没有立刻采信杨家的说辞,反而给人一种“公事公办,但一切皆有可能”的感觉。

那可就意味着,这事可大可小,全在崔文远一念之间了。

要是他们没把崔文远伺候好了,就算在当地不处置了他们,回头崔文远回到京城告他们一状,那也是罪加一等的事。

杨承宗心里很慌,不过这些年来做恶霸做久了,多多少少也是有些经验的。

即便害怕,但也能强装镇定。

他定了定神,便转头示意手下开始呈上所谓的“证据”。

而这些证据,无非也就是几名被买通的邻人作证,声称当晚看到苏家铺子灶火未熄。

还有一名据说是案发之后被官府请过去的老工匠,出面作证,他当时亲自鉴定了被烧毁的房梁,断言是内部起火。

还有杨家提供的账册,更显示曾“好心”借贷给苏家却被拒,暗示苏家是因经营不善而自导自演等等。

这便是当初,苏家人告上衙门之后,杨家人呈上的所有证据。

只不过经过一段时日的整理,证据变得更加完美了起来。

可惜这些伪证编织得看似严密,但在崔文远这等精通刑名的人眼中,却是漏洞百出。

崔文远并未当场揭穿,而是耐着性子,逐一询问。

不管怎么说怎么问,都不曾透露出一星半点到底谁对谁错的意思?

这未免更让杨家那些人有些心慌了。

庭审间隙,崔文远借口暂作休息,来到后堂。

刘知府先行一步,早已等候在此。

见崔文远进门来,他连忙凑上前,压低声音,略带试探的问道

“崔御史,您看…这案子,证据似乎对杨家有利啊。苏家又远在京城,这是不是可以…”

他这话除了试探意外,催促意味也格外明显了。

分明就是在告诉崔文远,差不多得了,我们又不是不给你好处,何必非得揪着这个案子不放呢?

就算是帮崔家伸冤了,到最后也不过就是领个死俸禄,哪有他们孝敬的这些东西多呢?

崔文远却停下脚步,意味深长地看了刘知府一眼。

随后压低了声音,对刘知府道。

“刘知府,本官奉旨查案,一切自当以证据为准。不过…苏家如今在京城,有陛下关注,若他们再胡乱攀咬,或者出了什么意外,这案子,可就真的说不清了。到时候,别说杨家,就是你我这等经办官员,恐怕也难逃干系。”

他顿了顿,目光若有所思的在刘知府身上来回打量。

“有时候,麻烦的根源若不能妥善解决,终究是后患无穷啊。刘知府久居地方,想必比本官更明白这个道理。”

刘知府瞬间明白了!

崔文远这是在暗示自己!

苏家在京城是隐患,但若能斩草除根,那可就…

这崔御史,莫非是在暗示他们可以…?

刘知府吓得冷汗直冒,不敢接话,只能唯唯诺诺地应着。

崔文远不再多言,转身返回大堂。

自己只负责播下一颗种子,至于能不能生根发芽,就看他们怎么想了。

回到堂上,杨承宗显然已经从刘知府那里得到了“风声”,再看崔文远时,眼神中不由自主的多了几分慌乱。

接下来的庭审,杨家众人明显有些心神不宁,证词也出现了前后矛盾。

崔文远将一切尽收眼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