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众多出身关陇集团、与各大门阀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武将,以及出身世家的文官,纷纷出列反对。
“此举有违圣人之教!”
“恐引军中哗变!”
“实在是纸上谈兵,异想天开!”
“林侍郎年轻气盛,不通军务,妄言改革,其心可诛!”
…………
(好家伙,这帽子扣的,都快把我打成**了!一个个说得冠冕堂皇,不就是怕不讲门第凭实力选拔,断了你们安插亲信、垄断军权的路子吗?)
(怕开讲武堂培养了寒门军官,挖了你们武将世家的根基吗?训练方法僵化落后还不让说?真是又当又立!)林平安见状,撇了撇嘴。
龙椅上的李世民听着林平安那充满讥讽的心声,面沉如水。
(啧啧,看看这帮人的嘴脸,屁股决定脑袋啊!二凤啊二凤,这下你知道为啥历史上改革那么难了吧?既得利益集团抱得死死的!)
听着林平安一针见血的心声,李世民对台下这些反对声音的本质看得越发透彻。
他心中明镜似的,林平安的这些建议,或许有些理想化,需要完善。
但其核心方向——提升军队效率、打破门阀对军权的垄断、增强士兵综合素质——无疑是正确的,也是符合他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世家力量的长期战略的。
然而,正如林平安心声所言,改革触及的利益太深太广。
面对这汹涌的反对浪潮,即便是他这位天可汗,也不能强行乾纲独断。
就在反对的声浪如同潮水般汹涌,几乎要将林平安那份兵部改革草案彻底淹没。
李世民准备采取拖字诀将此事暂时压下之际,殿门外,传来了一道略显蹒跚却异常坚定的脚步声。
众人纷纷回头看去。
只见一道身影,缓缓步入大殿。
他身着洗得有些发旧的紫色朝服,脚步带着些许踉跄与虚浮,满头华发如雪,脸上刻满了岁月与风霜的痕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垂暮的老人。
当他一步步走入大殿时,一股无形的、历经百战淬炼而成的铁血煞气与如山岳般厚重的威压扑面而来,让原本喧闹无比的大殿,诡异地陷入了一片死寂!
他那双看似浑浊的双眸,在扫过众人时,却骤然爆发出如同鹰隼般锐利的光芒,仿佛能洞穿人心,让所有与之对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心生寒意,下意识地避开了目光。
他,就是大唐的军神——卫国公李靖!
“是……是卫国公!”
“李药师?!他怎么会来?”
“他不是已经卧病不起了吗?”
…………
短暂的死寂后,是无数压抑不住的惊呼和难以置信的低语!
所有人都被李靖的突然出现惊呆了!
自前年平定吐谷浑归来,他便以伤病为由,深居简出,几乎从未再踏足过这太极殿!
今日,究竟是为何事,竟能让这位已然半隐的军神,拖着病体,重临朝堂?
李世民激动得豁然起身,脸上写满了震惊与动容:“药师!你……你怎么来了?快,快给药师看座!”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对于这位为他打下大半江山、却又急流勇退的老伙计,他心中始终怀有复杂的感情。
内侍连忙搬来锦凳。
李靖朝李世民深深一躬,声音虽然带着久病的沙哑,却依旧沉稳有力,清晰地传遍大殿。
“老臣李靖,参见陛下。臣虽老迈,筋骨尚存,尚未虚弱到需要陛下赐座方能站立的地步。”
他拒绝了座位,缓缓直起身,环视全场,最终落在张阿难手中那叠代表着改革草案的稿纸上。
“陛下,诸位,老臣今日前来,只为一事。”他抬起手,指向那叠稿纸,“兵部右侍郎林平安所呈之革新建言,老臣已仔细看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老臣以为,此草案高瞻远瞩,切中时弊!其中诸多举措,若能推行,必能使我大唐军队脱胎换骨,战力倍增!此乃——利在千秋之举!老臣李靖,全力支持!”
轰!
此话一出,瞬间在众人脑海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支持者如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而反对者们,则在短暂的惊愕之后,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炸毛!
侯君集跨步出列:“卫公,此言差矣!此等荒谬之言,动摇国本,败坏纲纪!怎能说是利在千秋?!分明是祸国殃民!您莫非是老糊涂了?!”
这话已是极为不敬,但侯君集此刻也顾不得了。
李靖闻言,那双锐利的眸子猛地射向侯君集,虽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