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反驳道:“官家去大理国路途遥远臣是反对的。第一朝廷不能没有主持大局的人官家在朝廷才稳定。”
“第二长途跋涉不仅是路途遥远半路也容易出问题。”
“一旦官家有个三长两短官家的施政就会半途而废。”
“第三官家出行也会有很多人跟随。”
“出行的人太多一方面浪费国帑另一方面也扰乱地方百姓。”
吴敏神色肃然旗帜鲜明道:“综上所述臣反对官家去大理国。尤其太子的年纪不大也不适合长途跋涉。”
王宗濋一贯是小透明的。
涉及政务从不表态此刻却旗帜鲜明的站出来开口道:“官家臣也反对。”
“官家的安全大于一切。”
“不能说去大理国安全
“我大宋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大事业大宋能否光复华夏伟业能够远超强汉盛唐就在此一举。”
“所有的一切都系在官家的身上。”
“换做其他的任何人都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
“唯有官家才能完成。”
王宗濋洋洋洒洒一番话掷地有声道:“请官家明见。”
徐处仁附和道:“请官家三思而行。”
就连一直没有表态的陈东此次也站出来表态道:“官家实在是天下未定一切系于官家一身。”
“太上皇时期举国沦丧人心颓废。”
“唯有官家登基一扫沉疴鼓舞人心重塑军魂肃清吏治才有了现在的基业。”
“官家不是一个人而是寄托了无数人的期待。”
陈东拱手道:“请官家明鉴。”
毫无意外所有人都反对没有一个人支持。
因为皇帝的安全太重要了。
赵桓笑了笑并没有什么懊恼也没有什么急躁的因为现在谈的不是政务而是离开的事情。
反对的所有人都是为了他的安全。
偏偏赵桓却不这么认为。
皇帝是身系天下安危可是赵桓却不愿意一直待在九重深宫不愿意始终被拘禁着。
赵桓面对所有人的反对不急不躁的道:“你们的担心朕也清楚。”
“第一朕带着太子出行不会有太多的人只有少数禁军随行足以保证朕的安全。”
“此前太上皇微服私访带去的人也不多也没有造成
什么影响。”
“所以,不会浪费国帑,也不会扰乱百姓。”
“第二,朕这一趟去大理,就是要长途跋涉,就是要磨砺太子。”
“朕打下的江山,不仅要靠诸卿的治理,也需要太子来延续。如果太子无能,连守成之君都做不到,如何延续大宋辉煌呢?”
“让他去外面看一看,增长见识,增加见闻,总归是更好的。”
“朕也没打算一直当皇帝,等到太子成年,时机合适了,朕就禅位给太子。”
“早早的磨砺,也是好事儿。”
“第三,朕虽然离开了东京城,可是朝廷中有诸卿在。一应大事,你们能够处理,朕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赵桓目光落在了李纲的身上,问道:“李卿,你是首辅,能处理政务吗?”
“能!”
李纲回答。
赵桓又看向吴敏、徐处仁、陈东和王宗濋,且一一询问能否处理政务,能否守住大宋江山,所有人毫无意外回答能。
赵桓耸了耸肩,笑道:“既然诸卿能守住,朕有什么担心的呢?一旦遇到了大事情,你们可以八百里加急来通知朕。”
李纲皱眉道:“官家,还是要慎重。”
赵桓说道:“朕已经很慎重了,实际上没有诸公在朝,朕也不可能放心去。因为你们是朕倚仗的臂膀。”
“你们在,朕就在。”
“朕和你们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朕相信诸公,相信你们能运转朝廷的一切。”
政务短暂的交出去,赵桓并没有任何的担心,因为军权始终在他的手中。只要是东京城的军队不动,地方上的驻军不动,朝廷就乱不了。
现如今的大宋军队,都在赵桓的控制下。
除此外,朝廷中有枢密院在,加上军队的调动需要他的命令,他不相信东京城能出什么乱子。
就算赵佶是太上皇,可是几年过去,赵佶早就是昔日黄花。
更别说,赵佶曾经闹得天怒人怨。
朝廷没有支持赵佶的人。
诸多的原因下,赵桓有十足的自信,他环顾政事堂的宰相们,拱手道:“诸卿,朕走一趟大理国,是为了大宋的百年传承,是为了将来能出圣天子。朝廷大事,拜托诸卿了。”
李纲见皇帝拱手,连忙九十度躬身道:“臣,定不负官家厚望。”
“臣,定不负官家厚望。”
一众政事堂的宰相,全部都齐齐躬身表态。
皇帝的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显然是下了决心,不可能再有任何的变故。
赵桓见所有人都同意了,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吩咐道:“今天的时间不早了,临近午时,诸卿留在宫中,和朕一起用膳。”
他朝黄经点了点头。
黄经立刻吩咐了下去,御膳房的人很快就送来了一应午饭。
赵桓和李纲、陈东等人吃了午饭,送走了一众宰辅,心中也松了口气。
有了这些人在,朝廷乱不了。
中午的时候,赵桓睡了个午觉,简单午休后,下午又吩咐人召见枢密使宗泽。
宗泽主持枢密院的事情,事务也愈发繁忙,可他的精气神却极好。
历史上,宗泽想要北伐却被勒令撤军,高呼三声渡河病逝,死不瞑目。这一世,因为赵桓的煽动,大宋出现了全方位的变化。
宗泽也得到了重用,更是肉眼可见的看到大宋崛起。
大宋正在一步步的辉煌。
大宋会比开国时,更加的辉煌,更加的璀璨,而他们这些辅佐皇帝的臣子,也一定不会输给开国功臣的。
宗泽进入紫宸殿,行礼道:“臣宗泽,拜见官家。”
赵桓摆手道:“宗公,坐!”
宗泽道谢后坐下,主动道:“臣听政事堂的相公们说,官家要微服私访,带着太子殿下去大理国吗?”
赵桓笑道:“有这回事儿。”
宗泽却没有阻拦,沉声道:“官家微服私访,要教导太子,臣是没异议的。唯独一点,官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切不可大意,更不可以身犯险。”
赵桓说道:“宗公放心,朕知道怎么做。”
话锋一转,赵桓继续道:“朕请宗公来,就是提醒宗公,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动。没有朕的命令,枢密院不能下调令。除非是西夏国入侵,或者是北方金国所在的区域出现反叛,不能轻举妄动。”
宗泽表态道:“官家放心,没有您的手令,谁都不能调动军队。臣这里没有调令,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和马军更不会出兵。”
赵桓笑道:“有宗公这个镇国柱石在,朕也就放心了。”
宗泽感动道:“官家言重了,臣愧不敢当。”
只是,内心依旧激动。
官家说的是镇国柱石,可见对他的器重。
赵桓继续道:“还有一件事,你枢密院要着手提前准备。”
宗泽道:“请官家示下。”
赵桓沉声道:“明年开春后,朝廷休养生息的策略,应
该就要改变了。剩下的西夏国,也该纳入我大宋的疆土。
“从现在起,就可以大批安插探子,进一步了解情况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