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海盐无可替代
所以原来这看似寻常的东西,竟是大乾掐着大雍咽喉的绳索。
“那……就没别的地方能找补?”
杨越追问,指节无意识地抠着墙缝里的青苔。
“找补?”
刘老栓嗤笑一声。
“西域产玉帛,北地出牛羊,可这些哪样能跟盐比?”
“大乾早就把路子堵**,南边的小国敢卖盐给咱们,转天就会被他们的水师端了港口。”
“十年前我在西域时,见过他们的海船,那桅杆比城楼还高,炮口跟水桶似的……”
说到这里老头的声音渐渐低下去,眼神飘向天窗,像是透过那方狭小的光亮,望见了当年的惊涛骇浪。
杨越没再追问,只是默默数着地上的稻草。
大乾断商道,哪里是因为他一个百夫长?分明是蓄谋已久,借题发挥罢了。
养心殿。
皇帝也收到了信,此时正将平昌县的急报拍在案上。
“岂有此理!”
他低声咆哮,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
“朕与他们周旋了十年,岁贡加了三成,公主都许了和亲,他们现在竟敢断商道?!”
旁边侍立的太监吓得扑通跪下,连大气都不敢喘。
这还是陛下登基以来,头回在御书房动这么大的火。
往年边境再吃紧,陛下也只是皱眉沉吟,从不会如此失态。
皇帝烦躁地踱着步,龙袍的下摆扫过铺着羊绒毯的地面,发出轻微的窸窣声。
他当然知道,断商道绝非因杨越那点事。
大乾那位新帝登基五年,整军经武,早就露出了獠牙。
只是他没想到,对方会选在这个时候撕破脸。
“陛下,户部尚书在外候着。”
太监颤巍巍地禀报,额头上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淌。
“让他进来。”
皇帝也知道他们肯定收到了消息,于是声音冷得像冰的开口。
……
此时站在外面的户部尚书,觉的脑瓜子都在响。
刚刚刑部会审大堂的争吵声还未散尽,这会儿他就攥着袖中的急报,来到了这里。
他真的太急了啊。
户部尚书比别人都清楚如今国家的存货。
太仓现存盐引三千七百斤,折算成军饷只够三个月。
丝绸、药材的册子更不敢看,岭南的苏木、蜀地的黄连,十成里有七成走的是大乾商道。
“大人,真不等其他的同僚一起?”
随从小跑站在旁边,见他脚步踉跄,忍不住劝道,“这事太大,咱们……”
“等?”
户部尚书猛地顿住,官帽上的翎羽都晃了晃。
“等他们磨磨蹭蹭到天黑,盐仓都空了!”
要知道他方才散堂时拉过兵部尚书想让对方一起来,谁知道对方只摆手说“陛下自有圣断”。
拽住吏部侍郎,那人竟捻着胡须道“此事关乎邦交,非户部一司能定”。
这很明显一群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唯有他这管钱袋子的知道,冲击最大的是他啊。
指不定一个不小心,他脑袋都要没了。
终于殿内的太监来通传。
户部尚书深吸口气,将官服下摆掖了掖,才迈着灌了铅似的腿走进去。
龙涎香混着雪气扑面而来,他不敢抬头,只把怀中账册举过头顶,指节因用力泛白。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皇帝正对着案上的舆图出神,闻言头也没抬:“是为大乾断商道的事?”
户部尚书心里咯噔一下,膝盖一软就想跪,却被皇帝抬手止住。
“朕都知道了。”
皇帝的声音平平的,听不出情绪,“你手里拿的,是国库的底账?”
“是……”
户部尚书说着把账册往前递了递,指尖抖得更凶。
“如今太仓盐引只够三月支用,丝绸缺额一千三百匹,药材里的黄连、当归……”
“说重点。”
“是!”
户部尚书喉头滚动。
“若开春前补不上缺口,北境军饷恐难发放,南边的漕工也该闹起来了。”
得到准确的答案,皇帝终于转过身,明黄的龙袍扫过案几,带起一阵风。
“你们在会审大堂就知道了?为何只有你一个?”
他突然问。
户部尚书浑身一僵,连忙跪下请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