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星陨落

第七十七章

小说:

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作者:

星陨落

分类:

古典言情

【到这里,相信大家对经济已经了解的差不多。

接下来开始我们本期直播的正题:华夏的两条丝绸之路。】

“终于来了,本期直播的正菜。”刘彻很高兴。

之前【饮食篇】,就提过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华夏的各种美食。

从那时刘彻就对丝绸之路十分感兴趣,毕竟那可是他的政绩。

结果天幕只讲了美食,其他略过不提。

现在,刘彻心里的疑惑,终于能得到解答。

“从今往后,大秦也会有自己的丝绸之路。”嬴政道。

饮食篇提起过丝绸之路,自那之后,不少朝代都派人前往西域和出海,嬴政自然也不例外。

【丝绸之路于华夏历史、文化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但要说丝绸之路最能体现其价值的,莫过于经济方面。】

“丝绸之路听着很挣钱,就是路不好走。”诸朝古人们感叹道。

能让后世都津津乐道的丝绸之路,可想有多赚钱。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挣到这个钱的。

因为丝绸之路不管哪个,都很不好走。

【丝绸之路对于经济一途是重要里程碑。

因为可以以丝绸之路为分界线,把华夏的经济大致划分为内和外。

两条丝绸之路就是华夏经典的对外贸易。】

“也就是说丝绸之路是咱们出国和外国人做生意,在这之前,咱们都是和自己人做生意。”

“对外贸易是怎样的?跟咱们自己人做生意一样吗?”

诸朝议论纷纷,对丝绸之路上的交易十分好奇。

【两条丝绸之路,一条是陆路,方向是西域,开辟时间为汉朝汉武帝刘彻时期,代表人物:张骞。

另一条丝绸之路是海路,方向是西方,开辟时间为明朝明成祖朱棣时期,代表人物:郑和。】

姜叶先简单介绍了一下两条丝绸之路。①

诸朝有人恍惚,“原来咱们走的路叫丝绸之路。”

“咱们身处汉朝,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吗……”明朝及之后的人闻言微怔。

比起陆上丝绸之路的人们,他们的兴致并不是很高。

“明成祖朱棣,老四,你什么时候成‘祖’了?”朱元璋看向朱棣。

之前姜叶骂明朝殉葬的时候,就提过明成祖,但那时候朱元璋气不过,就暂时放过这点小事。

现在没有大事,听到朱棣的未来称呼,朱元璋难免上心。

因为“祖”,只有开国帝王才能用。

“怎么,你未来夺位登基,连老。子都不认了?”这才是朱元璋生气的点。

因为这意味朱棣对他不孝

“爹,那是我死后的庙号,我生前怎么知道!年幼朱棣蹦跳着躲藏到大哥朱标身后。

朱标护着朱棣,“父皇,还是丝绸之路要紧。

“没想到这小子以后居然弄出一条媲美汉朝丝绸之路的海上丝绸之路。朱元璋心情难免复杂。

儿子有本事,他这个当爹的自然高兴,可偏偏朱棣不是他心目中的继承人。

“阿嚏!怕不是老爷子在背后惦记朕,说,是不是你未来给朕拟的‘明成祖’庙号?

别说朱元璋心里不得劲,就是朱棣本人也不接受明成祖这个庙号。

他那么努力粉饰太平,甚至不惜抹黑大哥朱标形象,为的什么,不就是想显得自己名正言顺,是大明王朝的正统帝王。

明成祖这个庙号一出,好家伙,他那么多努力全都白费。②

“不是儿,也不知是哪个不肖子孙做的。朱棣太。子朱高炽摇头。

他觉得自己没那么蠢,且没这么做的必要。

至于始作俑者本人·嘉靖帝,则完全没想到祖宗们。

毕竟就算知道,也对他没什么影响。

【两条丝绸之路有更多不同,比如路线、类型等区别。

但最大不同,莫过于它们所维系的时间。】

“维系的时间?是指海上丝绸之路出现的时间太晚吗?

“如果想指海上丝绸之路出现晚,没必要用‘维系’这个词。

“也就是说两条丝绸之路所使用。的时间,有一个长,有一个短。

“长的是哪个?短的是哪个?

“汉朝的丝绸之路维系的时间可不短,哪怕汉朝灭亡,丝绸之路依旧存在。

“加上明朝之后没有几个朝代,短的那个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出现的晚,维系的时间也短吗?这点让人很意外。

“忘了之前天幕说的明朝海禁,汉朝可不禁止普通人也走丝绸之路。

有些评论难免上了天幕,明朝之前的人看了还好,明朝及之后朝代的人看了沉默。

就是想找朱棣出气的朱元璋也没了劲。

朱元璋看着朱棣皱眉,“对于你以后出海的事,朕其实很看不顺眼。

“但你既然已经做了,是不是应该做好?而不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他们身处后世,知道陆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

这样一来,短的自然是他们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爹,你别问我,我现在又没让人出海。年幼朱棣很头疼。

为什么做事的是未来的他,遭罪的却是现在的自己。

“你们说,是汉朝的丝绸之路使用时间长,还是明朝的丝绸之路使用时间长?

后世人知道汉朝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可汉朝及之前朝代的人们可不知道。

尤其是刘彻,“朕丝绸之路的使用时间,一定远朝明朝的丝绸之路!

要是输了……他绝不会输!

“子房,你觉得呢?刘邦笑嘻嘻的问张良。

张良垂眸,“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只有朝廷能用,除非我大汉的丝绸之路也有相同规定,要不然大汉稳赢。

“朕相信我大汉帝王没那么小家子气,之前天幕特意提过明朝海禁,可没说过我汉朝陆禁。

说着,刘邦身体放松下来。

【汉朝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到后来汉朝覆灭,华夏历经多次改朝换代,依旧还在使用。

不过越往后,陆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就越模糊。

因为越往后的朝代,华夏地图疆域越来越大,直至囊括西域。

也就是说刚开始陆上丝绸之路是出国做生意,后来变成在国内做生意。】

“西域未来纳入华夏版图,干的漂亮!刘彻眼睛一亮,为此喝彩。

这样一来,哪怕陆上丝绸之路从对外变成对内,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看来后世西域已经彻底融入华夏。汉朝,汉宣帝刘询挑眉。

就是他历史上第。一次在西域设立都护府,把西域纳入华夏管辖范围。③

【然后是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虽然有海禁政策禁止普通人出海,但因为海上比陆地更危险的缘故,普通人也很难走海上丝绸之路。

光路的原因就刷掉大部分人,这最初就注定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受众范围窄。】

“身为大明百姓,我们不敢奢望走海上丝绸之路赚大钱,但好歹能让我们出海捕鱼吧!

“要不然逼急我们,真去当海盗了!

明朝海边普通百姓们对海上丝绸之路并没多大感触,比起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他们更关心眼前的出海捕鱼。

而内陆没办法接触到海洋的百姓们就更不用说了,顶多就是看热闹。

只有聪明人,注意到两条路的危险程度,以及其受众。

“大海可谓是天险,只要明朝能抓住机会,海上丝绸之路就是独属皇室的财富,可是看天幕意思,明朝并没有抓住机会。

【史书记载,明朝大规模航海一共有七次,朱棣在位时六次,他孙子朱瞻基在位时一次,领头人都是郑和,史称:郑和七下西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郑和去后,明朝再也没大规模下过西洋,甚至取消下西洋的航行。

可以说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出场即巅峰,开局即辉煌。】④

“好像烟花啊,绚烂过后就没了

。”诸朝有人忍不住吐槽。

不是他们尖酸刻薄而是真的很像。

“噗七下西洋就不说了分开看倒没什么但前六次都集中在一个帝王身上这就好笑了。

没记错的话那朱棣是明朝前期帝王这岂不是说明朝中后期都再没走过海上丝绸之路?”

刘彻觉得好笑和不解。

朱棣看向儿子朱高炽“为什么不下西洋?”

朱高炽垂眸“因为国库没钱。”

其实他们国库现在也没多少钱但做主的人不是他。

他要是能做主肯定不下西洋。

倒是儿子朱瞻基未来会下西洋

幸好只有一次要不然他得心疼死。

“奇怪明明是海上丝绸之路朕却没挣到钱……”

原本朱棣还很理直气壮可听自家太。子说国库没钱后不自觉的心虚起来。

但同时他也很不明白天幕都说丝绸之路很挣钱能发展经济。

可为什么他没感觉到?

【跟持久的陆上丝绸之路比起来海上丝绸之路可谓昙花一现。

接下来我们深入看一下为什么陆上丝绸之路可以维持那么久而海上丝绸之路却不可以?】

“是因为海上比地面更危险吧?”

“还因为人数普通人没有大船压根不敢出海以至于能出海的人从来都是少数。”

“对啊同样是丝绸之路为什么汉朝的丝绸之路可以咱们明朝的丝绸之路不行?”

“如果说区别汉朝丝绸之路最初也不是冲挣钱去的啊。”

“赶紧认真记!”朱棣眼风扫过儿子朱高炽。

这事一般用不上太。子亲手记录可谁让朱棣这会心情不爽。

“父皇如果知道原因是不是能扭转咱们大明经济上的困境?”朱高炽问朱棣。

“知道原因肯定好解决啊。”朱棣道他很想扭转大明经济因为他很缺钱。

【我们来看汉朝陆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最初是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一块对抗匈奴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

谁想军事策略最后没有达成反而点亮经济发展。】

“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总好过什么都没落下好。”

“事实证明汉朝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方面影响不亚于军事影响。”

【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最初目的是对外建交对沿海诸小国宣誓大明主权与威严。

至于经济方面后世有所分歧有说朱棣让郑和下西洋不挣钱也有说很挣钱。】⑤

这矛盾说法让诸朝古人们有些懵“那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究竟是挣钱还是不挣钱呢?”

“都说是海上丝绸之路了,肯定挣钱啊。

“那为什么还有人说明朝穷?

“这……

“真有意思,挣钱就是挣钱,不挣钱就是不挣钱,很难说清楚吗?

“得是什么情况,才能出现这样矛盾说法。

【说明朝下西洋不挣钱的理由有明朝的厚往薄来朝贡政策。

厚往薄来是什么意思?是小国们来明朝朝贡,明朝给它们的回礼,一定要比小国们的朝贡多。】

“额,这没什么问题吧,咱们华夏泱泱大国,人家来朝贡,你回礼比人家朝贡少,面上也不好看呀。

“不光明朝,其他朝代也是这样回礼的吧。

“咱们可是宗主国,赏赐少了显得没风度。

“朝贡厚往薄来不稀奇,回礼比朝贡少才算稀奇吧。

对于这个问题,诸朝古人们态度一致,没多少分歧。

【只单独看朝贡,可能不觉得有什么,可是结合朝贡相关的事看,就给人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明朝朝贡之所以被后世诟病,和朝贡回礼丰厚、次数、真假有很大关系。】

“回礼丰厚能理解,次数和真假又是什么意思?诸朝古人们不懂。

“次数和回礼丰厚,难道……

【明朝朝贡回礼丰厚是诱因,这个原因为明朝吸引了大量小国来朝贡,因为他们来了以后,可以从明朝这里获得丰厚回报。

虽然按照明朝朝贡规定,几年才朝贡一次,但人家小国一年来几次,对宗主国表示尊敬,你要是明朝,你也不好意思把人家往外赶。】⑤

“……是不好赶,几年一次也就算了,为什么要一年来那么多次啊?

“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一来一往就是几个月,这岂不是说有些小国一年到头都在朝贡?

“还不是因为回礼丰厚,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得到丰厚回报,是我我也愿意去明朝朝贡。

“几年一次朝贡可能不显得什么,可是一年几次,那些小国是把明朝当冤大头了吗?

明朝:“……

他们很想否认,但却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

【一年几次的朝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