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星陨落

第六十二章

小说:

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作者:

星陨落

分类:

古典言情

“读书和衣食住行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没错,读书得是人衣食无忧后,才需要考虑的东西,且读书又不像衣食住行是必需品,后世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的识字率。”

他们不明白,如果说衣食住行是人生存必须的东西,可读书却不是。

后世就算能做到,也没必要那么做。

诸朝执政者们更是若有所思,“如果后世读书人数真的那么多,只能说明读书是后世国策。”

“要不然,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数量。”

因为除了国家介入的原因,其他情况很难达到全民读书的地步。

说完他们沉默,扪心自问,换做他们,是否会这样做。

答案是否定的。

不说他们国库有没有那个本钱,他们也没那个心。

古代都是愚民政策,就算能做到,为了维持自身阶级统治,也不会为百姓开启民智。

“后世难道就不怕吗?”他们十分奇怪。

不明白后世为百姓们开启民智的底气原因。

全民开智,就不怕社稷动荡不安吗?

【读书算是咱们古今人群,很不同的一点。

因为古代读书人数量少,且他们是把女人们和穷人们排除在外的,不像咱们现在,无论男女青幼贫富,都得学习。】

“后世女人们果然也都读书。”对于这点,诸朝古人并不意外。

就是心里不舒服的男人们,这么长时间下来,也清楚后世女人地位,和他们古代女人们不一样。

至于古代女人们,听到读书纷纷抬眸。

“后世女娃子也能读书,真好。”对于她们而言,那却是可望不可及的妄想。

说起现代的知识普及率,姜叶和江雪语气里是遮掩不住的自豪。

【目前也就是老一辈的识字率不行,但就算这样,他们也经历过扫盲班,会一些基础字。】

“扫盲班,那又是什么东西?”

“意义何在?”诸朝古人们不明白扫盲班的意义。

见姜叶和江雪没准备往下讲,诸朝臣子们连忙刷评论,最后终于上去天幕。

【大家怎么突然对扫盲班感兴趣了?

不过也对,扫盲班距离咱们年轻一代已经太远,且只存在于老人们的回忆中。】

“只存在于回忆,这说明后世没有扫盲班了。”所以才会淡出年轻一辈视野。

【简单来说,扫盲班就是咱们建国初期,或者路上,开启的全民扫盲计划。

扫盲不需要人读书多么的厉害,只要会使用自己的日常用字和名字就行。】①

“原来如此,这就是扫盲,还以为是什么呢。”诸朝心里担心某些事情的古

人们心里松一口气。

“就算只是简单的认字,也没必要全民都来吧?为什么要全民扫盲?”

“建国初期及路上对全民扫盲,他们这样,怎么可能得不到天下。”李世民等帝王眸光晦涩,他们感觉到巨大威胁。

那种威胁不是肉。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他们忍不住会想,如果是同时代的王朝,他们会是其对手吗?

“只是简单识字,那也比睁眼瞎们好啊。”这是古代底层百姓们的感慨。

虽然他们读不起书,也不认识字,但是他们都知道那是好东西。

又或者说华夏这种文化环境熏陶出来的,人们都对学习很有向往和敬畏之心。

“那后来没有扫盲班了,人们又是怎么识字的?”

“如果是去学堂,很多家里都负担不起吧。”诸朝百姓们想到自己家里的条件,眸光黯淡。

【后来随着国家发展越好,在各个乡镇盖学校,规定孩子们到达一定年纪后,必须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此期间,免学费,有的学校还会管饭。

学堂自古就有官学和私学之分,咱们国家建立的就是官学,私立也有,就是花费更贵,关于这点,倒是和古代情况相反。】②

古代非权贵不可入官学,入不了官学的人才会入私学。

后世官学是基本选择,有钱才上私立。

“什么意思?明明话都能听懂,连在一起却不太明白?”

“一定年纪必须入学,多少年级?还有九年义务教育,真的免学费吗?这不就相当于后世上学不需要花钱?!”

诸朝古人们惊讶,“虽然知道后世生活条件好,但免学费,是不是太夸张了?”

“是很夸张,要知道那可不是一两个孩子,而是所有的孩子。”

一两个孩子免学费,他们现在就能做到。

全民孩子免学费,对不起,打。扰了。

“后世官学门槛为什么定那么低?”

“按理来说,官学才需要门槛吧。”

“官学不降低门槛,难道指望私学降低收人门槛吗?也只能是官学来。”

【孩子们五六岁时入学,九年义务教育下来,人也十几岁,到了这一步,会进行文化阶层分流。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家长不让孩子们上学是违。法行为,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更高的学历并不强求。】③

“五六岁,我们古代幼童也是这个年纪启蒙,这点古今倒是差不多。”

“后世不让孩子们上学居然违。法,就说不可能所有父母都是聪明人,这样一来就解释的通了。”

“十几岁的年纪,读的书也够用了,没必要继续上下去了。”

“就

是,我看后世国家还真是多管闲事,凭什么规定孩子们必须上学,不上学还违。法,几岁大的孩子,都能帮家里干活了。”

虽然华夏整体环境都让人对学习向往和敬畏,但也不乏觉得读书没有用。的愚昧之人。

尤其是像他们说的,几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帮家里干活,孩子们去上学,家里的活怎么办?

他们不去考虑孩子们读书后可以改变命运的未来,只看得到自己眼前的蝇头小利。

随着姜叶声音,身后视频换成学校。

放学铃。声响起,一大群萝卜头们整齐列队走出校门,门外是正接他们放学的长辈们。

看到那群朝气蓬勃,不分男女的班级队伍,诸朝人心头莫名不是滋味。

“要是我们的孩子也能上学就好了……”

“女孩子们上什么学,而且还没男女大防!”

执政者们则抿唇,想到更多,“后世的孩子们,都是国家的储备人才。”

他们不敢想象后世孩子们人人都有文化,所能为国家效力的情景。

比如嬴政,秦朝要是也有同样的学校,他还发愁什么人才问题。

可惜秦朝并没有这样的学校,看着后世学校和学生们,嬴政十分眼馋。

【不过随着重视学习,现在的孩子们也有点“偏科”。

就很像武弱的宋朝,现在学校也是注重文化水平,而忽略了身体素质,没办法文武并重。

好在现在生活条件好,孩子们除了欠缺一点体育,身体一般发育都很好。】

“倒也不必特意提起大宋,朕绝不会重文轻武的!”本来赵匡胤的确有重文轻武打算的。

可是看到后世对宋朝的评价,就打消念头。

就是后世所在时空宋朝情况已经注定,他的大宋,不是被嘲讽,就是被嘲讽的路上。

“后世孩子们,身体发育的未免太好了吧。”

随着出来的年纪越来越高,有的班级人身高开始出现很大差异。

最先出来的孩子们个头都很矮,年龄一看就差不多,诸朝古人们通过前面规律,已经知道走在一起的是一个班级。

可是同一个班级,有的人身体超出一半,都快赶上大人。体型。

“确定他们是同年级?”

“应该是,后世是看学生年纪分班的,不像咱们是按学习进度。”

这点规律不难发现,疑惑的人也不是真疑惑,而是震惊。

“咦,不是说后世有九年义务教育,怎么没看到十几岁的孩子?”

随着时间过去,放学队伍进入尾声,有人敏锐察觉到不对劲。

“不出意外,他们九年义务教育,上的并不是同一所学校。”有人很快想到。

他们并不知道后世学校是怎么划分的,以至于连问都没法问。

【目前咱们规定是小学上六年,初中三年。

更高的高中三年,大学四年……

记得小时候上学年限有过改动,现在基本已经固定。】

“六年、三年、三年、四年,等大学上完,后世孩子们已经过二十岁了,更别说后面居然还有更高学历,后世孩子们是半辈子都在上学吗?”

“那他们嫁娶该怎么办?”古人们震惊疑惑,没想到后世学业会那么长时间,这可不是一两个,而是所有孩子。

“也可能上学期间,也能婚嫁,成婚不影响学习。”也有人觉得不是事。

“学习时要是能嫁娶,女方可能会放弃学业,专门照顾男人,就算她不想,身边人也会劝说她们。”

“就算不放弃学业,要是怀有身孕,也没办法进行下去。”

诸朝女子们眸光晦涩,并不喜欢上学婚嫁这种话题,但她们却躲不过。

【如果说初中有条分界线,那么高中,就是另一道分水岭。

比如咱们的高考,可以看作古代的科举,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关于这点,大家觉得是后世高考难度大,还是古代科举难度大呢?】

姜叶借机和观众们互动。

“后世高考就是咱们的科举,可高中上面,不是还有大学吗?”

“虽然不是很懂,但知道后世高考的意义,堪比咱们的科举难度就行了。”

“我们承认后世的读书水平,但后世高考,还真没有我们科举难。”

“科举不仅难在水平,还难在年龄,你们高考年纪都不到二十岁,就算考过也难委以重任!”

“没错,后世同龄一块学习,有利有弊。”

“就是,不像咱们年龄差距大,阅历丰富。”

“什么阅历丰富,说白了不就是老。”

古代能参加科举的群体人数,可不像后世学生高考年龄整齐。

“你们快看,后世高考人数的数量,这还只是其中一所高中,全国总高考人数,直接过千万。”

这是什么概念,这些人数在古代已经可以建立国家。

而这,仅仅只是高考人数,是后世庞大人口基数的一小撮分支。④

“他们是每年都高考吗?”有人为后世庞大的高考人数所震惊。

“当然是每年都高考,不然下。面学生学成,他们高考人数会更多。”

“说,说的也是,后世人数那么多,参加高考的人数多,也说的过去。”

如果说底层人看到的是数量,那么诸朝有识之士们,看到的就是质量。

面对如此数字,就是嬴政都失态,“每年超过千万的人才,朕也想

要!”

其他帝王/执政者:谁不想呢!!

“这种学习方式后世聪明的孩子根本不存在漏网之鱼吧。”

他们感觉后世的学校就像一层层筛选的渔网每层筛选都能看到鱼儿们的学习天赋。

后世高考就是跃龙门跃过去会更加耀眼跃不过去也不至于像鱼儿们拼的粉身碎骨。

“本以为咱们科举已经够激烈没想到后世的学习环境也不容小觑。”

“咱们科举人数好像比后世少是不是说后世高考比咱们科举更加难?”

“困难程度不是看人数这么算的还需要考虑其他情况。”

【大家如果想好了可以把答案以评论的方式发出来。

等大家评论完我们就揭晓答案。】

“科举难寒窗苦读数十载都考不上的人大有人在。”

“高考难毕竟那么多人数呢古代科举人再多也没达到那个数啊。”

诸朝古人们纷纷回复评论还给了相应理由。

【我们看到大家的答案了在答案揭晓前需要明确咱们现在的高考跟古代的科举制比的是难度而不是其他东西。

因为古代科举过后考中的人可以为官咱们的高考考完会步入更高、更好的大学虽然人都是人生的分水岭但古代的科举更具含金量。

至于咱们要想考公也就是古代的入仕还得继续考下去。】⑤

“后世孩子们也不容易啊原来他们高考过后只会去更好的学校而不是像咱们可以为官他们未来的路还有的走。”

不像他们科举考中就彻底解脱。

“仔细想想后世高考也不可能直接为官每年超过千万的高考最少也有几万人脱颖而出后世哪来的那么多岗位安置他们。”

“也就是说后世高考虽然和咱们科举难度差不多却又不像咱们科举考中能彻底翻身。”

“他们要想入仕还得继续考下去。”

“等等入仕后世女子们也能入仕吗?”有人心里猛地咯。噔。

“这不废话吗后世女子们都能入学了再加一个入仕怎么了。”

虽然他们也震惊、意外和想要排斥却又不得不正视现实。

“后世女子们果然能入仕。”诸朝许多女人不自觉的欣喜。

尽管之前就猜到还是忍不住高兴。

【好了现在揭晓答案现代高考、古代科举两者比较是古代科举更难。

原因是古代科举人数少但是考中的人和其官职岗位也少。】

【而咱们后世高考人数虽然多可考中的概率也更大只要咱们后世不考砸

就算不拿高考比而是拿咱们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