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甲骨比起来
不过竹简也有缺点那就是重量。
竹简的分量并不轻春秋战国时期有竹简的人都是用车拉竹简。
也算是痛并快乐着因为那时候的书籍数量并不多每一份都很珍贵。】
“是啊竹简可是很珍贵的一般人可拥有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姓们感慨。
就像天幕说的他们同时代有竹简的人是痛并快乐着。
痛是因为竹简的重量竹简数量少还好数量要是多竹简会很沉。
快乐是因为书籍珍贵拥有的人少。
“跟甲骨比起来竹简的保存也是一件大事因为一个不小心或干燥或受潮都有可能影响到竹简上面的字迹。
竹简上的字迹褪色之际需要重新描绘如此才能确保竹简内容一直存在。”有竹简的人们分享竹简相关经验。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让姜叶和江雪点头。
【是的古代竹简上面的字迹并不是一写就一了百了的。
因为字迹会褪色需要人们描绘书写不书写竹简时间长了内容就会变模糊。】
“没想到竹简还有那么多门道。”
“还以为竹简除了重点就能万事无忧呢。”这是对竹简不了解的人们。
【说完竹简后面咱们重点介绍一下纸张。
先提前说好纸张的缺点纸张和竹简一样也容易被烧毁和受潮时字迹晕墨不清。】
“这听着和竹简差别不大啊。”有人下意识道。
“不纸张能取代竹简一定有其无可取代的优点。”
没有纸张时代的人们虽然不了解纸张但他们了解后世。
从之前的直播内容看后世一向推崇简洁他们相信纸张一定有竹简比不上的地方。
【既然缺点差不多那咱们来看看纸张的优点。
先前不是说过竹简比甲骨的记载量更多那么纸张就比竹简记载还要多。
且同样的字数纸张分量和其耗费都比竹简少的少。
比如汉朝汉武帝刘彻时期东方朔用三千片左右竹简写了二十多万字以至于汉武帝花了两个月才看完。
如果换成书籍同等字数时纸张更加轻薄阅读速度也能更快。】①
姜叶放出竹简和纸张对比图。
对比之下三千片竹简看着就像一座竹简山反观纸张只有薄厚适中的一本。
这对比让刘彻忍不住坐正身体又想起翻阅那些竹简的疲惫。
“天幕别对比了直接上纸张的制作方法朕迫切需要!”刘彻焦急道。
“朕
需要纸张。嬴政抿唇,想起自己每日批阅的竹简分量,他年轻时还好,上了年纪后越发力不从心。
如果是更轻便的纸张,他也能轻快些。
【说起纸张起源,请让我们看东汉蔡伦造纸。
有说法是蔡伦之前,市面就有了纸张,也有说法是蔡伦发明了纸张。
真。相是什么大家已经不知道,但公认的,蔡伦造出来的纸,是后世可书写文字的纸张鼻祖,被称为“蔡侯纸。】②
东汉,邓绥唇角微勾,欣喜的看向正在研究造纸的蔡伦,“朕提前恭喜蔡侯了。
蔡伦恍惚后,忙道:“臣能有今天,都赖太后娘娘信重。
他想起自己造纸初心,是因为邓太后喜欢读书,本意是为了讨好邓太后。
谁能想到未来邓太后真会封他为候,并让他青史留名。
“东汉。
也就是说他西汉的帝王们,一直都是竹简执政,而没用过纸张。
“希望纸张制作过程不会太难。秦朝,李斯想到纸张的制造成本。
就像甲骨和竹简,其制造成本可不低。
不过就算这样,李斯等没有纸张的朝代,也没想过,纸张的原材料,居然会那么简单。
这让他们精神恍惚,差点忘记记内容。
【……蔡伦把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材料混合到一起,经过浸泡、蒸煮、捣碎、抄纸、晾晒等步骤,成功获得纸张。
制造出纸张后,身为宦官的蔡伦,被邓太后封侯。】③
随着姜叶声音,还有视频版本的造纸流程。
没有纸张的朝代人们恍惚,“纸张的原材料,居然如此简单吗?
那些东西,他们身边就有。
但从没想过,那些东西还能另有他用,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吗?
“之前天幕就说纸张耗费比竹简少,但我没想到能这么少。秦汉及之前没有纸张的朝代,人们惊呆了。
“竹简好歹还需要完好无损的竹子制作,可纸张原材料,却连树皮、破布都可以。这强烈对比让他们感到恍惚。
“纸张更加轻便,这是好事啊!诸子百家们为此欣喜道。
他们想起自家的典籍,如果把竹简换成纸张,会更加轻便易携。
不像他们,书得用车拉。
以前没觉得这事苦,现在突然有了对比,让他们心头莫名酸涩。
“纸张方法有了,什么时候能做出来?嬴政、刘彻等行动力强的人,已经吩咐下去。
“陛下,纸张制作过程并不复杂,普通人学会后也能快速制作。墨家、公输家人回道。
这意味着纸张比想象中的更具普及性。
嬴政
闻言若有所思,纸张技术并不难,这意味着民间也可以造纸,而纸多了,那可承载的知识量和书籍数量,也会增多。
“太好了,朕要尽快看到纸张现世!刘彻开心的笑容满面。
他终于不用再面对厚重的竹简了!
“后世的纸张颜色好白,只从表面看,就比臣的蔡侯纸书写更方便。蔡伦看着天幕的纸张,神情恍惚道。
因为他的蔡侯纸,跟后世白皙、光滑的纸张,之间有很大距离。
“你的蔡侯纸是纸中鼻祖,后世制纸水平越来越高,十分正常。
“朕相信,有天幕在,凭借蔡侯天赋,做出更好纸张,只是时间的事。邓绥对蔡伦信重道。
在天幕之前,蔡伦就把纸张呈现给她,只是没大范围宣扬。
天幕说完之后,邓绥立马就封蔡伦为蔡侯,让蔡伦心里别提多感激。
于蔡伦而言,邓太后不仅是他想巴结的贵人,更是他的伯乐。
“是,娘娘,臣一定不负娘娘信重!蔡伦鼓起更多勇气。
本来他觉得自己的蔡侯纸能青史留名已经够好,可太后娘娘说他能做更多。
是啊,他是纸中鼻祖,以后一定能做出种类更多,质量更好的纸张。
其他朝代的人们还不知道蔡伦已经卷起来。
没有纸张的朝代制作纸张,有纸张的朝代精进纸张。
可以说姜叶和江雪说完没一会,诸朝就行动起来。
【纸张的出现,拓宽了古代获取知识的人数。
在这之前,书籍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东西。】
“是啊,书籍量少珍贵的情况下,普通人怎么可能拥有书。
“但有了造纸术就不一样了,今后我们也能拥有书了。有人为此欣喜道。
“有没有可能,书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书上的知识。
“书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知识,就算有纸张,也是废纸。也有人叹息不看好。
“你说的我懂,可那是天幕来之前的情况。
天幕到来之前,就算咱们会造纸,也获取不了知识。
可是现在天幕就挂在那里,我们只是把天幕上的字抄下来,就是很丰厚的知识。
“看我,居然把天幕忘了,刚才居然没想起来。
这样一来,人们心里的最后担忧也消散。
【随着纸张的出现,知识开始面向更广阔的群体。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被尊为“万世之师的春秋战国孔子孔丘。】④
“万世之师?孔丘,孔子!
诸子百家目光当即落到孔子身上。
孔子则眉头微皱,“这是在说我?
“当然是你,咱
们战国时代难道还有第二个孔丘?”
就算真有第二个孔丘也不像孔丘一样能被称“子。”
“不我的意思是这赞誉于我而言未必是好事。”
孔子并没自我怀疑而是觉得“万世之师”这个赞誉太过让他有些被高高架起。
【关于孔子我们先不提他那“世修降表”和“后裔多个父系”的子孙后代。
我们主要说一下孔子对学习的教导态度。】⑤
“世修降表?后裔多个父系?是我们想的那个意思吗?”诸朝古人们震惊。
其他朝代的人也就算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可是能看到孔子本人脸色的。
而孔子本人则呼吸再呼吸“世修降表是说我后代骨头软弱;后裔多个父系说明后世有不少冒充我子孙后代的人。”
“他们听着好风光为什么我这个祖宗却如丧家之犬?”孔子不明白。
“总不可能是后世帝王们比咱们战国君王更有眼光?”
“额应该不是这点也许后世尊崇你是另有原因总不可能是因为你复兴周礼的理想。”
对于孔子的梦想别说诸国国君就是他们也不看好因为也不看周朝距今已经多少年。
如果说战国诸子因为面对面对于孔子八卦还有所克制。
那其他朝代对此可就一点不客气了。
“后裔多个父系这说明孔子的子孙后代并不是孔子的真正后裔?!”
“应该是这样他们要真是孔子后裔怎么可能会有多个父系。”
顿时尊崇孔子后裔的朝代们看向孔子后裔们的眼神变了。
这让那些人别提多愤怒“污蔑
“相信后世要是没有证据语气绝不会这么轻慢虽然咱们所处时代规矩了可更早的秦汉唐时期先祖们可没像我们这样。”
“为什么就不能是有人看到孔家利益故意冒充呢?”
“毕竟对于有些帝王而言孔家后裔是不是真是孔子血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听话就行。”
也有孔家人在意那句“世修降表”。
就是说有没有可能他孔家的硬骨头们最初已经死完只有选择臣服的那些人才成功活下去。
但不管怎么说顶着孔子后裔名头这么做是对孔子这位老祖宗的抹黑。
“噗天幕这不是真的!”秦汉唐时期孔子地位还没尊崇到“万世之师”的地步可朝堂之上儒家的力量却不容小觑。
总之听到姜叶的话秦汉唐
的儒家们纷纷破防,至于宋元明清的儒家们,则忍无可忍的对天幕破口大骂,因为他们觉得姜叶在诋毁他们的圣人。
不过他们的评论,并没出现在台前,被姜叶和江雪看见。
对于让诸朝古人们八卦和破防的话题,只被他们一笔代过。
【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位私人教。师,在这之前古代虽然有官学,但普通人根本进不去,换句话说,古代知识是被贵族们垄断的。
直到孔子出现后,开始私人教授弟子们知识,虽然也有门槛,但门槛比官学门槛,降低一大截。
如果说官学需要看出身等条件,那孔子弟子们只要能保证自己衣食无忧,就能跟着孔子学习。
至于衣食无忧都没法保证的人,第。一需求并不是知识,而是生存。】⑥
“这点孔子确实没得说,要不是孔子,他的许多弟子,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知识。”
“战国时期想获得知识,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贵族的身份,没有身份,有钱也进不去官学门槛。”
“我们也教授学生啊,为什么我们没被封为“万世之师”?”战国时期,其他诸子很疑惑。
要说孔子教学生,他们也教学生啊,要说学生数量,他们学生数量也不少,比如农家。
还有典籍,他们同样也有。
那为什么偏偏是孔子,从他们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
“可能后世帝王,有需要我的地方吧。”孔子叹息。
战国时期,诸国君王不需要他时,让他如丧家之犬,后世需要他时,又让他当万世之师,这让孔子心里如何不复杂。
【除此之外,随着历史演变,孔子的个人形象,也被后世篡改。
说的就是你,宋朝。】
“又有宋朝什么事?”宋太。祖赵匡胤深呼吸。
对此,他整个人已经快麻木。
说吧,他的宋朝,究竟还有多少问题?!
【在宋朝之前,孔子的形象都没太大变化,因为那时候武将和文官差距不大,文武双全都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到宋朝,因为文、武官泾渭分明缘故,孔子的个人形象,开始能高大威猛,变得身材瘦削矮小。】
姜叶拿出孔子两幅身材的对比图,高大威猛那张,孔子可以徒手开城门,而瘦小那张,则是一位气质文弱,弱不经风的小老头。
其对比夸张,让诸朝古人们目瞪口呆。
“不是,孔子身材高大威猛、徒手拆城门的事不是有明确记载,为什么后世把孔子画成那样!”秦汉唐的儒家弟子们对此不满。
要是能当面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