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第一个行程是晏棠村,是个比较火的免费古村落景点,位置偏,正确方式是把车停在村外停车场,然后开始逛。但外地自驾游的旅客经常被缺德导航带着开进村里,都怪我睡着忘记提醒俞思宁了。
“到了到了……不对没到没到,”我一拍脑袋,“已经进村了,这里是居住区,景点要自己走过去。”
一辆车横跨在并不宽的小路上实在很扎眼,俞思宁居然敢开进来还没掉沟里更是厉害,我感觉四周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而且都在对着我们笑而不语,微微汗颜。
有个老爷爷背着手走过来敲了敲车窗,俞思宁把窗户放下,他笑眯眯地说:“小姑娘,你们走错了啊,往前走你们车开不进去的。”
“好的好的,”俞思宁扶额,“我们马上走。”
我也扶额,“马上走马上走。”
俞思宁直接把车倒了出来,我把吱哇乱叫的导航关掉,努力回忆方位,给俞思宁指了个大概位置,左拐右拐终于找到停车场。
谁知不巧,我们赶上了周末人最多的时候,我下车寻了好一会才找到了个位置刁钻的停车位,这里维护不当,停车线的痕迹很淡,大家全都在乱停。
“往右打一点,往右……对对对,直接倒倒倒、不用倒了……好好好,回正回正,诶诶多了多了……”
在我心惊胆战连比划带大喊的指挥下,俞思宁一点一点地把车挪了进去。
一番折腾,我满头大汗,俞思宁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车与车之间空隙狭窄,她下车只能开一半车门,慎之又慎地钻出来,怕划掉别人车的漆。
我和俞思宁一对视,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好笑又累死了的表情,俞思宁给我递了湿巾,我接过湿巾擦了擦汗,顺手从包里抽出折叠伞,“啪”地一声撑开。
“走吧,”我朝俞思宁歪了歪头,示意她靠近些。
俞思宁往伞下挪了一步,我们肩膀几乎相贴,慢慢沿着小路往村里走。
之前的那种说不上来的小疙瘩也没了。
晏棠村无论是建筑群还是自然风景都算不错,青瓦白墙和湖光山色皆有,穿过居民区,近到斑驳的砖墙、雕花窗棂、远到巷尾剥豆角的老奶奶和躺在路中间打盹的黄狗,都是风景。
不难看出俞思宁很喜欢这些,她迅速翻出相机给屋檐上蹲着的橘猫拍照,我抱臂在旁边看,同时用自己毕生所学给她作景区介绍。
“还没到廊桥,”我说,“过了桥才是景区入口。你要是着急的话我们走近路过去,不在村里绕了。”
“不急,”俞思宁说,“逛哪不是逛?”
这话深得我心,相比什么网红打卡地我更喜欢关注细微的东西,可惜不论是曾经学校组织的春游还是和俞媛一起旅游,都是急匆匆地来急匆匆地走。
学校春游就不用说了,全程仅靠一双脚,走到廊桥时大家累到一股脑挤着坐下来喘气,除了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外根本不能掉队,唯一好的就是不上课还能带手机;而跟俞媛出去玩,她都是本着打卡和买特产去的,拉着我东跑西逛,走完一圈就直奔下个景点,俞媛又对文化和自然无感,我和她聊不起来。
俞思宁不同,她不仅耐心还细心,哪家屋宅大门建的是斜门、格窗是古钱纹等等细枝末节的东西她都能关注到,懂得比我想象的多,貌似她的大学周边也有这种类似的古建筑,和临山的很像,却是两种风格。在听我说完后还能举一反三说出他们那边的形制,一路走下来我也被科普不少。
我们把村子从前到后走遍了,和她有问有答,相处非常愉快。
期间我们帮一位阿婆修了手机,说得高端,实际上只是关了不小心开启的飞行模式。阿婆一看网能连上了,直夸俞思宁厉害,夸完又问:“小姑娘是临大的学生?”
临大是临山大学的简称,临山大学在市中心,大学门口有直达这里的班车,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抽空来玩。俞思宁摇摇头:“不是,我是隔壁省的,暑假来这玩玩,大学也在本省上。”
“都一样,两个小姑娘长得水灵灵的,”阿婆越看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