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二雄这两天与白龙喝酒唠嗑,最后套出来不少情报。
钟相在洞庭湖传教的同时,也网罗了不少人才,杨天王便是其中的翘楚。
此人本名杨么,自幼习武,又得高人传授,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闻名于当地。
因仰慕钟相的名声,便主动拜入天战教。
此人义气深重,又有十分的本事,因此没过几年,就成了教内的骨干。
钟相也对杨么尽力栽培,派了不少精兵强将,供其驱策。
……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杨么对天战教产生了怀疑。
取得初步的成绩之后,以钟相为首的天战教高层,开始骄傲自满,逐步腐化堕落。
他们没有贯彻“均贫富”的理念,反而加紧了对教众的盘剥。
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湖区百姓的痛苦之上。
杨么劝谏无果,最终忍无可忍,便叛出教门,率领身边的弟兄,另立山头。
这便是青莲门的由来。
……
听闻贝二雄的禀报,王小飞深感惋惜。
如果钟相能不忘初心,牢记自己对贫民的许诺,肯定是能干出一番事业。
只可惜,此人的本心就不纯粹,最初的许诺,恐怕只是一张大饼。
如此口是心非、肆意剥削的组织,其败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王小飞命贝二雄继续努力,争取通过白龙,与杨么取得联系。
……
转眼间,距离梁山分兵,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除去洞庭湖这边的主力部队,其他三支下山的队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李俊所率领的梁山水师,在费保、倪云、狄成、卜青这四员好汉的帮助下,已经在太湖地带站稳脚跟。
林冲、段景住所率领的东北挺进军团,更是直接参与了大辽与大金之间的战争,从中渔利甚多。
真正遇到困难的,是卢俊义所率领的北进兵团。
他们遭遇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偷袭,损兵折将,无奈退回大辽境内,暂时隐蔽起来。
得知卢俊义的窘境后,王小飞立即写信鼓励他,并让同处北地的林冲,提供相应的帮助。
一时的失利没有关系,卢俊义他们能躲在大辽而不被消灭,就已经是极大的胜利。
而此时的大辽,国势早已大不如前,内部山头林立,也给了境外势力以可乘之机。
……
形势有好有坏,但总体向好。
这说明梁山兵将的战术素养和头脑,还是可以的。
杀入洞庭湖区的梁山主力,也开始了新的动作。
梁山并没有急于开展新的大战,而是把将士们组织起来,在梁山已经控制的地盘,开展军屯。
民以食为天,解决了吃饭问题,有了稳定的粮食产出,梁山便能真正扎根在此,谁都赶不走了。
湖区的物产较为丰富,但是土地资源尤其是耕田,并不算多。
这与后世“湖广熟、天下足”的境况,有很大的出入。
原因是这一时期,湖水经常泛滥,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北宋对南方土地进行了有限的开发,与北方相比,南方的人口也不是很多。
所需的粮食够用就行,无须开垦太多的土地。
后期南宋建立,大量的人员南迁后,才开始了对南方的大规模开发。
但那时候土地的开垦,集中在太湖地区,因此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湖南、湖北、两广的开垦,还得等到明代中期以后。
直到清代前期,才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南方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对于王小飞麾下的梁山军来说,粮食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
无论是之前的宋寨主,还是现在的王寨主,粮食一定要保证多多益善,不然军队的战斗力无法保证。
宋江屡次发动对周边势力的军事行动,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劫夺钱粮,维持山寨的运行。
此时湖区上好的土地,已被各路豪强和官府势力占据。
其中侵占最多的,自然是此处的地头蛇——天战教。
剩下来适宜开垦的田地,质量都不算好。
但胜在数量众多,只要你想找,总还是能找到。
变相控制了安平县后,县城周边的田土,梁山也在着手买入。
湖区的水稻,产量虽然不太高,但也能够保证一年两熟。
如果能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王小飞在此地发展势力,会更有底气。
……
时迁率领人员,前去调查天战教的具体情况。
历时数月,终于返回了梁家庄。
而拱卫在梁家庄周围的其余田庄,也开始建设起来。
喽啰们摇身一变,成为“武装庄丁”,除了参与军
事训练,还得卷起裤腿,下田劳作。
田庄内,在一片新开垦的稻田旁,时迁开始为王小飞、鲁智深、公孙胜等梁山大佬,汇报了这几个月的侦查成果。
经调查,天战教高层的腐化情况,与白龙所述基本符合。
而且这种**,已经侵蚀到了组织的基层。
换句话说,天战教从根子上,已经开始腐坏了。
但是有些情况,却令时迁感到疑惑。
“有些弟兄发现,那些天战教的教众,给教内进贡的钱粮,足足是交给官府的两倍,却还是有人趋之若鹜,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鲁智深愤慨道:“定是这股番僧歪曲教义,肆意洗脑,把这一带的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